財聯社(北京,記者高雲)訊,近日,中信建投證券舉辦了首席訪談系列會議第三期,本期訪談的對象是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聯席負責人、宏觀經濟與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黃文濤博士。
7月30號政治局會議對中國下半年經濟工作和十四五規劃做了部署,中國經濟形勢總體持續好轉,國內的資本市場持續震盪。與此同時,海外復工復產相對緩慢。面對上述因素的影響,國內下半年宏觀經濟走勢會怎樣?
以下為黃文濤博士核心觀點:
一、中國二三四季度GDP環比的改善一定是確定性的事件,同比上升也是確定性的事件,所以橫向比,中國是一枝獨秀,縱向比,中國環比同比也是改善的。
二、美國經濟復甦面臨三大風險點:疫情風險、政策風險、經濟內生風險,美聯儲政策按兵不動的概率比較大。
三、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最大的亮點還是中央在保持改革開放的方向上面非常地堅定,信念非常地堅定,信息非常地充足。
四、房地產行業政策,還是“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結構性的政策。
五、各類政策都是在穩步推進,都是在逐漸地落實,相信在政策發力的過程之中或者説隨着政策逐漸發力,我們會看到社會就業的穩定。
以下為會議實錄: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副總裁吳海燕(主持人):7月中旬,國家統計局發佈了上半年的國民經濟運行數據,相較於一季度的6.8%的下滑,二季度GDP增速終於回正,實現了3.2%的增速,國家統計局也發佈了最新的7月的PMI的數據,請黃總簡單地解讀一下最新的經濟數據,您認為國內第三、四季度的宏觀經濟形勢會如何,您對於下半年的CPI怎麼看。
黃文濤:應該説上半年的中國經濟數據還是在持續的改善過程中,從數據的公佈的時刻來看的話,應該説還是基本符合市場的預期,那麼一個結論性的意見是認為經濟最差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因為從數據來看的話,一季度是下滑6.8%,二季度是增長3.2%,那麼應該説中國經濟最差的時候就是在一季度,二季度是中國經濟復甦最快的時候, GDP增速從下滑6.8%到增長3.2%,實現十個百分點的上升,應該説在上升過程當中,工業和建築業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看到數據表現得非常好,數據改善得非常快。
在整個結構當中,我們看到出口的數據是好於市場預期的,房地產方面儘管有政策的不友好和嚴厲性,但實際上市場的力量還是很強大,房地產的數據也是好於市場預期的。反而被寄予厚望的製造業和消費低於預期,製造業投資累計同比現在還是負增長,主要是因為海外的需求不確定不穩定,訂單在流失,加上中國的PPI在同比通縮區間,所以盈利改善也會受到制約。消費方面,由於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相對疲弱的,所以現在看消費也是低於市場預期的。所以我們説中國經濟最差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在結構上我們發現出口和房地產是好於預期了,但是製造業和消費是低於預期了,所以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我們看到二季度中國經濟復甦最快的時候過去了,到了三季度、四季度,可能復甦的主力軍就不是工業,不是第二產業了,而是需要第三產業能夠趕上來,這是從供給側三大產業來看。
從三大需求來看的話,出口和房地產可能會繼續超出大家預期,但是製造業和消費能不能趕上來,成為並駕齊驅的幾個表現比較好的部門,現在看還有不確定性。所以下半年中國經濟能不能好於預期或者説像大家預期得那樣快速地穩定地復甦,從產業來看的話要取決於服務業,從需求來看的話要取決於製造業和消費。如果説製造業和消費走上了正軌,如果説我們的第三產業和服務業走上了正軌,下半年中國經濟復甦應該説是步伐比較穩健的。如果説相反的話,復甦的進程可能還會一波三折。
現在有個基本的預期,假設下半年中國的疫情還是點狀的爆發或者説沒有大規模地反覆的話,顯然下半年服務業的復甦應該會按部就班地到來。我們假設這樣一個情況的話,那麼預測三季度中國GDP達到5%,甚至5.5%,四季度會達到6%,6%也是中國的潛在的增長速度。如果下半年保持這樣一個增速的話,全年GDP增速就是2%到2.5%,跟全球比的話,全球都是負增長,中國還是2%到2.5%,那也是一枝獨秀,也是難能可貴的。
從縱向比來看的話,中國二三四季度環比的改善一定是確定性的事件,同比上升也是確定性的事件,所以橫向比,中國是一枝獨秀,縱向比,中國環比同比也是改善的,這是下半年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一個基本面,就是説中國經濟最差的時候已經過去了,當然復甦最快的二季度也已經過去了。下半年中國的復甦是方向明確的,但是道路的曲折性,大家還是要高度的關注,這是對中國增長的判斷。
從通脹角度來看的話,我們認為目前大家擔心的幾個問題,一個是豬肉價格,一個是南方的水災對於中國糧食價格的影響,我想影響其實都是在消退的,首先南方的水災已經告一段落或者説已經接近尾聲了,從歷史來看的話,洪水的影響應該説比旱災的影響要小得多,洪水過後,糧食和蔬菜可以進行田間管理、補種等,使得洪災的影響被縮小到最低限度。
從歷史來看的話,洪水對糧食價格的影響和對糧食生產的影響不大,反而對蔬菜會造成一兩個月的供給的影響,但是隻是一兩個月的時間,所以我們想南方的水災對於中國食品價格的影響應該説只是短暫的,它不會改變CPI的趨勢,可能會造成短暫的蔬菜價格的波動,但是不會造成趨勢性的影響,這是一個判斷。
從豬肉價格來看的話,下半年豬肉價格的邊際會有所改善,生豬供給改善之後,豬肉的價格也會逐漸地下行。從我們的分析來看,隨着糧價的企穩和豬肉價格的下行,下半年中國的CPI還會延續上半年回落的態勢,到了12月份中國的CPI可能會到達1%左右,應該説是一個相對温和的CPI。所以我們一直在強調中國不存在通脹的條件和基礎,反而要預防經濟不及預期、有效需求不足帶來的通縮的風險。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副總裁吳海燕(主持人):説完中國的經濟形勢,我們再來看看美國的經濟形勢,我們看到美國商務部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美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按年率計算下滑32.9%,創下1947年以來的最大降幅。您覺得美國經濟短時間內的走勢會怎樣,目前面臨的最大風險是什麼,美聯儲的利率政策還可能發生什麼變化?
黃文濤:我們看到最近公佈的美國二季度GDP的數據,環比的數據是下滑了32.9%,數據看起來很嚇人,但是同比維度來看的話,二季度下滑了9.5%,應該説是比大家的理解還是要好得多,其實跟市場的預期也是基本一致的,就是它不像環比的下滑幅度那麼大,同比的話是9.5%,因此我們看到數據還是基本符合預期的。
下滑也是經濟受到疫情衝擊的一個必然的結果,經濟由於按下了暫停鍵,消費特別是服務業等大幅地萎縮,應該説也是在預期之中的,也是一個合理的結果。所以我們看到數據公佈之後,美國股市走勢是相當平穩的,市場對數據已經有充分的消化,有充分的吸收,它對市場的影響其實是不大的,況且下滑是正常的結果,也是過去時了。未來的話,疫情會對美國經濟帶來困擾,我們想三季度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疫情對於經濟的衝擊到底有多大,現在看的話,從高頻數據來看,那麼5月份的數據包括PMI、就業數據、消費數據、地產數據等,都是持續改善的,儘管最近一段時間數據有一些鈍化,但是美國經濟復甦的向上的大方向並沒有太大的疑問。對中國來講,經濟最差的時候是在一季度,對於美日歐來講,經濟最差的時候是在二季度。總體來看的話,中國也好,美日歐也好,下半年比上半年好是大概率事件,或者説幾乎是確定性的事件,這是對於美國經濟短期向上方向的一個判斷。
但同時,美國的復甦跟中國一樣不是一帆風順的,比如説,現在美國經濟復甦存在的最大的一個風險就是來自於疫情的風險,毫無疑問,現在美國是全球疫情的震中了,跟大家對美國的醫療水平,對美國的經濟發達程度的認知是有違和感的,大家一般不會認為美國的成為全球震中,現在卻發現美國的確成為全球疫情的震中,具體是什麼原因我們就不過分探討,但是現在看,它對經濟的影響和衝擊是非常大的。最近幾個周,我們看到疫情蔓延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所以下半年疫情的確是美國經濟受到衝擊的一個比較大的風險點,或者説是最大的一個風險。
第二,就是來自於政策的風險,因為美國的失業保險和個人補貼7月底就要到期了,現在已經是8月份了,那麼地方和州政府的新的財年的財務壓力是非常巨大的。刺激政策“藥不能停”,但是目前兩黨尚未就刺激政策達成共識,看看本週會不會有結果。這是政策的風險,就是説“藥不能停”,但是這個“藥”怎麼出,誰來出錢,現在看還有分歧,還沒有達成共識。
第三,就是經濟內生的風險,因為經濟剛剛按過暫停鍵,經濟恢復需要時間,需要一個過程,剛性修復階段度過之後,經濟內生增長動力恢復存在不確定性,也需要一定的實質,加上現在美國社會的一些問題和矛盾在激化,現在美國社會也是不太平,這對美國的經濟也是一個比較大的一個衝擊,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那美國的利率政策會不會因此而發生變化,我們看7月份的利率政策和利率決議基本上符合市場預期的,美聯儲的政策還是按兵不動。過去兩個月最大的變化是疫情的二次發酵,或者説對經濟產生的一定程度的負面的影響,但是從金融環境指標來看的話,經濟復甦大方向還是沒有變,所以這些因素疊加到一起,美聯儲選擇了按兵不動,也是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在三季度更多的信號出現之前,我們預計這種按兵不動的局面應該不會被打破,就是説既不會更寬幅地放鬆,也不會出現貨幣政策轉向,應該是按兵不動的概率比較大。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副總裁吳海燕(主持人): 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有哪些亮點?
黃文濤:政治局會議應該説是一次萬眾矚目的重要會議,因為它會給中國下半年經濟定調,特別是要給即將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做出一些安排那麼,會議的確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眼球。會議公報出來之後,我覺得至少有幾點需要大家高度地關注。
第一點,會議是佈局長遠,高瞻遠矚。會議在充分強調了國內和國際的不穩定或者説不利的局面之後,重點對十四五規劃、對2035年遠景目標做了很大篇幅的闡述,就是説我們沒有侷限在當下,我們反而跳出目前的困局,我們反而站得高,看得遠,對下半年的經濟工作、對十四五的規劃、對未來5年做了充分的闡述,做了充分的準備,做了非常精妙的佈局。所以我們其實是跳出目前的困局,在展望未來,佈局長遠,這是會議的一個亮點。
第二個亮點,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現在還是在處在一個居安思危的環境之中,就是我們現在在中國經濟觸底回升的過程之中,我們並沒有沾沾自喜,反而中央還是對於未來的整個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做出了非常具有高瞻遠矚性的佈局,所以我們説它是居安思危的這樣一個會議,其中體現在三點,會議認為現在的局面非常複雜,穩定性和不確定性較大,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要從持久戰的角度來加以認識,所以居安思危,有了三點佈局:
第一點就是講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這個是跟前幾次會議一脈相承的,雖然不是新的提法,但是把國內大循環上升到一個更加高的高度,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順勢而為提法,為什麼要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是説我們閉關鎖國,這個提法其實是對海外疫情的蔓延,對海外疫情給經濟帶來重創,對外需短期內很難改善而做出的一個戰略的調整,也是對國際環境惡化所採取的一個應對之策,我們認為中央還是要利用中國完整的工業體系、巨大的人口規模和市場規模,發揚中國經濟的韌性,擴大中國自己的內需,實現內部需求和科技創新的自我循環,這是國內大循環的一個含義,並不是説我們要閉關鎖國,我們還是要堅持改革開放,只是説我們現在要充分挖掘內需,挖掘中國自身的經濟的潛力,所以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格局,這是居安思危的第一點。
第二點,其實中央對於疫情還是有非常清醒的認識,要對疫情持久戰做好準備。疫情什麼時候能夠結束,人類什麼時候能夠戰勝疫情,應該説大家都沒有一個確定性的意見,一些專家認為今冬明春疫情還有第二波,有一些專家認為參考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經驗,第二波可能會比第一波來勢更加兇猛。當然我們都不是疾病防控專家,,也不是疫苗專家,我們只能聽專家的意見,具體有沒有第二波疫情爆發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從目前情況來看的話,中國的一些省份相繼出現了疫情的點狀的爆發,疫情還是此起彼伏的,從國外情況來看的話,美國的疫情還在快速地蔓延,一些拉美國家、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特別是俄羅斯、印度和巴西這三塊金磚國家疫情還在快速地蔓延,特別是巴西甚至還有失控的風險。
所以其實不僅是中國,從全世界來看的話都要做好疫情持久戰的準備,因為世界是平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使中國的疫情完全戰勝了,但是海外疫情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的話,也會外溢到中國,包括中國的出口、外需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中央這次對於疫情的持久戰部署應該説還是比較充分的,認識還是比較清晰的,如果疫情還有第二波的話,我們已經做好了中國經濟遭受二次衝擊的準備,因為防患於未然,我們現在所有的政策其實沒有用到極致,就是對未來的困難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我們未來還是很大的政策空間可以使用,有很大的政策工具可以運用,這是對持久戰的準備。
第三個居安思危,就是我們這次經歷雖然遭受了重創或者説我們的傳統經濟和新興經濟被疫情衝擊的程度都是深重的,但實際上中央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結構調整的戰略方向並沒有動搖,我們看到這次會議還是有既往的堅持房住不炒,並沒有大家想象得那樣經濟不好就要放鬆房地產,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沒有看到中央在房住不炒方面出現任何的動搖。我們在保持政策定力、不搞大水漫灌方面,的確是保持了政策的定力,保持了戰略的定力。本次會議還是強調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要更多地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均衡,要穩定傳統經濟,發展新型經濟,這都是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戰略方向的重要表現。所以中央在保持戰略定力方面非常有自信,這是居安思危的幾個看點。
此外,我認為最大的亮點還是中央在保持改革開放的方向上面非常地堅定,信念非常地堅定,信息非常地充足,我們看到經濟遭受重創的時候,並沒有因噎廢食,反而從年初到現在,通過各種會議、通過各種制度的出台向全世界釋放出中國人民繼續擴大開放,繼續推進改革的決心和勇氣,我想本次會議給全世界和中國的廣大投資者帶來的信心就是中國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我想這個應該是本次會議的亮點。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副總裁吳海燕(主持人):“房住不炒”再次出現在政治局會議中,您對於今年下半年的房地產市場怎麼看?我們看到有一些地方政府開始出台了一些收緊房地產的市場政策,您認為未來的政策上是會邊際放鬆,還是繼續會有一些收緊的趨勢?
黃文濤:應該説廣大投資者都非常關心這個問題,特別是最近幾個城市出台了新的一輪房地產調控的政策,大家又開始擔心這是不是有有新的變化了,其實我們回顧過去幾年,監管層一直在講房住不炒,房地產政策的總的基調是房住不炒。
從策略來看的話,中央不出台全局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原來的政策不變,基調不變,允許大家一城一策、因城施策,中央不會出台新的全局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但是地方政府應該根據自己的條件,根據自己的房地產的市場的狀況來決定到底要不要“加把火”,到底要不要“潑點冷水”,是這麼一個政策安排。到目前為止,我並沒有看到房住不炒和一城一策、因城施策的政策出現任何的方向性的變化,即使我們最近看到南京深圳對於房價過快上漲出台的一些打壓性的政策,潑了點冷水,但是對於全局性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或者説過去的政策的方向和尺度,我並沒有看到變化。在大的房地產的調控政策的打壓之下,其實今年的整個房地產回暖的態勢還是相當的明顯的,就是説雖然政策不友好,還是比較高壓的,但實際上來自於民間的力量、來自於市場的力量還是非常的強大,我們看到從年初到現在各大機構紛紛地上調今年房地產銷售的數據、房地產投資的數據包括房地產新開工的數據,就是因為我們看到四五六月份中國的房地產的韌性體現得淋漓盡致,就是老百姓改善住房的這種需求,現在看民間的力量還是非常的強大的。所以現在房屋的銷售數據非常的好,土地交易的市場也是購銷兩旺,新開工的數據、銷售的數據、房地產的投資數據也是不斷地超出大家預期,到目前為止我們也是不斷地上調了房地產的年度投資的數據,我們上個月還認為房地產投資全年會增長2%左右,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上調全年房地產投資到6%了,顯然和年初預測是大相徑庭的,可見中國民間的力量和市場力量還是非常的強大的,其實也是中國經濟韌性的所在。
至於未來到底是邊際放鬆,還是會繼續收緊。我想就監管層來説,他們對於房地產交投活躍,對土地市場的交易的火爆,中央是樂見其成的,他不想看到的是房價過快地上漲,房價的過快上漲跟土地的交易和房屋銷售的交易是兩個概念。中央希望交易能夠火爆,對於整個經濟的帶動作用就非常的明顯,對地方政府的財力的改善也會有非常大的推動的作用。
但是房價的上漲應該説是不符合監管的要求的,中央其實最願意看到的結果是房地產價格的預期不出現大的波動,一方面不希望房地產價格出現下降的預期,也不希望房地產價格出現持續的快速上漲的預期,穩健的小步的上漲是符合中央監管的預期的。所以,一旦有些地方在房地產價格出現了顯著的快速的上漲,那麼地方政府迫於壓力,就要出台打壓房價的政策。但實際上對於土地的交易,對於房屋的交易,中央其實是樂見其成的。這是我對未來政策的看法,就是中央在總體的房地產政策上不會有新的政策的出台,也不會説邊際一下會收緊或者放鬆,中央不會出現一刀切的政策,而是授予地方政府的權利,地方政府根據自己的房地產市場的狀況來出台邊際上放鬆或者邊際上收緊的政策。
總體來看的話,還是“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結構性的政策。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副總裁吳海燕(主持人):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六穩六保”,近期也有很多政府部門在強調六穩六保,其中“穩就業、保居民就業”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從目前披露的數據來看,最近兩個月的就業壓力比較大,您認為後續政府是否會加大保就業的政策力度?後續政策會從哪些角度來穩就業,您會提供哪些建議?
黃文濤:就業應該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事情了,特別是對於老百姓來講,對個體來講都是如此。今年中央也是順應時代的潮流或者説順應經濟下行的壓力,主動降低了城鎮新增就業的目標,往年都是1100萬,今年是900萬。那麼目前來看的話,上半年完成564萬的城鎮新增就業,數據還是非常亮麗的,我們簡單乘以二的話,全年完成1100萬沒有任何問題,因為下半年比上半年還要更好,所以就就業指標來看的話,我想今年全面完成900萬的目標應該問題不大。
但是在總量上數據比較亮麗的相反的一面,我們也能看到一些不利的或者説低於原來預期的數據,就是至少中國現在在就業方面還有一些結構性的問題,或者説結構性的失業還是廣泛存在的。首先我們看今年城鎮新增就業是564萬,但這裏統計的是城鎮新增就業,並沒有統計城鎮流失的崗位的情況,就是説只統計了 “進口”沒有考慮“出口”,這是一個問題。
另外來看的話,今年定的失業率目標是6%,6月份是5.7%,跟目標有很小的領先,因為目標值是6%的失業率,我們現在完成了5.7%,這個數據還是基本可以接受的,全年來看的話,應該説達到6%壓力也不大。但是這裏面就有個問題。就是實際上今年調查失業率的分母可能是比較小,小在哪裏呢?小在今年來自於農村的勞動力比往年要少,那麼就降低了調查城鎮失業率的分母,分母小的話可能整個的數值就會相對比較大一點,所以我認為統計裏面可能會有一定的誤差。特別是我們現在看到中國今年的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人數比往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的,雖然二季度比一季度有環比的大幅度的改善,但是今年農村外出務工的勞動力人數比去年也是有一定程度的回落的,換句話説,這部分人在農村失業了,或者説在農村從事是短工。總體來看的話這是一部分結構性的失業的問題。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在上半年經濟數據出台的記者招待會上,我們看到相關的發言人講六月份全國20到24歲大專及以上人員的調查失業率達到19.3%,就是説今年畢業的這部分大專和大本的畢業生的失業率達到19.3%,比5月份上漲了2.1點,比上年同期上漲了3.9個點,這部分失業率還是比較高的,其實這就是第二個結構性問題的表現,一方面來自於農民工,另一方面來已經畢業的大學和大專的畢業生,這都是結構性失業的問題,應該説對中國的經濟、對整個社會的穩定都會帶來顯性或者隱性的影響和衝擊。因此不是説上半年新增就業完成得不錯,調查失業率總體來看相對可觀的,就説明我們的就業就沒有問題,萬事大吉了,不是這樣,現在農民工的就業問題和大學畢業生、大專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還有比較大的隱憂。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的話,現在二季度農民工的月均收入同比和環比都是大幅度下降的,就説明很多農民工其實是接受了比較低的工資來打工,來提供勞動力,就是以降薪來換就業這種方式。換句話説,勞動力就業了,但實際上收入佔比往年要下降了,對於宏觀經濟的影響就是説失業率看起來不錯,但實際上整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下降了,勞動收入的同比下降了,那麼對於消費需求就會造成很大的制約,這就是中國今年上半年消費到目前為止還是負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同比下降的,老百姓的口袋裏的錢比往年要更加少了,所以消費是上不去的。
那怎麼在比較困難的條件下實現穩就業,從人社部的措施來看,它有五個詞,叫穩存量、擴增量、保重點、促匹配、兜底線。穩存量肯定是最重要的,現有的勞動力市場要穩定,現有的工作崗位要穩定。穩存量最重要的是穩住市場的主體,就是説公司企業不能倒,通過財政政策和其他政策,落實好減税降費的政策,促進就業補貼等來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保證市場主體能夠渡過這次疫情和經濟下行的難關,穩住就業的基本盤。
對擴增量來講的話,就是需要財政貨幣政策優先支持拉動就業能力比較強的這些投資項目,支持雙創,支持自主創業,包括網上直播帶貨,各種廣告等,這是擴增量。
對於保重點和促匹配,更多的需要的是其他類型的政策,比如加快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招聘、擴大研究生和專升本招生的規模、落實常住地公共就業服務責任,在兩會期間,我也提過增加軍隊從大學招收的額度,加強基層公務員的招聘的力度,甚至在很多地方或者説中國大部分的基層地區,加強防控疫情,加強基礎衞生設施所需要的這些人力都需要做出進一步的安排等,通過這些政策把保重點和促匹配做好。
對兜底線來講的話,主要就是靠財政政策保障失業人員的基本民生,大家知道中央在兩會期間射出了財政政策的三支箭,無論是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還是地方政府專項債,這三支箭射出來之後,有3.6萬億的資金用於六個“穩”,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保民生、保就業、保基層運轉,實際上這就是兜底線。
所以總體來看的話,各類政策都是在穩步推進,都是在逐漸地落實,相信在政策發力的過程之中或者説隨着政策逐漸發力,我們會看到社會就業的穩定,這是我們要非常樂觀的期待的這樣一個政策的一導向。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副總裁吳海燕(主持人):我們也看到了今年以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中小微企發展的政策,現在政策到底效果如何,因為我們也看到很多的小微企業生存艱難,疫情以來表現更加突出。您認為破解融資難的這一問題關鍵在哪裏?我再補充一下社融資金流向的問題。我們看到2020年上半年社融資金新增了23.8萬億,同比增幅43%,社融資金向實體經濟的流向情況到底是什麼樣的?
黃文濤:應該説這個問題還是有挑戰性,因為古今中外中小企業的生存都是世界性的難題,這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全世界的中小企業生存都比較難,對中國來講的話問題可能就相對比較突出一點,因為中國的整個金融體系的設計或者説我們的歷史的傳承就是大型的金融機構居多,或者説以六大行為主體的這些金融機構就是天然地要服務於跟它定位相匹配的這些國有企業、大中型企業,那反而對一些中小企業來看的話,他們是夠不上這些大中型金融機構的,因此造成了一種天然的不匹配,中小企業在中國的生存空間確實是相對比較狹小,生存起來也確實是比較困難,它是跟中國的金融體制、金融結構是相關的,那麼這是歷史的傳承,是個路徑依賴的問題。
對中小企業自己來講的話,它本身的確也是信用不卓著,生存的壓力比較大,或者説本身由於信用背書不足,自身實力不強,財務制度不完善,特別是抗風險能力比較弱,本身就造成了自己的經營週期波動性比較大,那麼金融機構和它做業務對接的時候,本身就有這種風險偏差的問題,它本身風險也比較大,加上中國在處理這些破產、違約、簡併重組這些案例的過程之中也有一些不好的做法,比如説我們到目前為止,對於比如債券違約的事情的處置,應該説還是沒有一套令大家能夠信服的,被整個業界廣泛接受的這樣一套規章制度或者説一套成熟的規則,所以這樣看來的話,其實中小企業經營困難,融資難、融資貴,既有中國經濟結構需要改善的一個原因,跟中國金融結構有關,也是中小微企業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就是因為它實力比較弱,抗風險能力比較差,那麼大部分金融機構不想跟他們做交易對手,不想把他們作為自己的客户。
既然是這樣的話,那就需要一方面需要政策來支持,就是説從國家層面,用國家的信用作為背書來支持中小微企業,今年其實國家信用背書就體現得淋漓盡致,一方面在監管政策方面,只要跟中小微企業融資、投資相關的就是一路綠燈,無論是資本市場、銀行,還是相關的其他主體,只要跟中小微企業相關的今天都是一路的綠燈。另外一方面,也要從制度建設方面加以考量,現在來看的話,中國多次強調要加快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建設,要創設多樣化的融資工具,也是從制度層面來解決來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的關鍵。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大家注意到中央多次強調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我們看到這麼多的資本市場政策的出台,包括改革開放的,包括很多頂層設計的,都是有利於中國企業融資的,有利於中國企業成長的。當然這裏面可能惠及中小微企業的政策可能還不多,但至少走出了第一步。所以我們想在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上,中央其實已經在高度重視了,通過多種方式,從國家層面的信用背書,從政策的開綠燈,從銀行的讓利,從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等方面,其實都是在系統性地解決這些問題,當然這需要時間。
那麼在疫情的衝擊之下,中國經濟的微觀的細胞,就是這些中小型企業能不能渡過難關,其實這也是全球性的問題。一方面它是經濟的低谷的衝擊,另外一方面也需要自身造血功能的恢復,其實目前很多中小企業只是中央或者説金融機構在給它輸血,造血功能其實還是沒有完全恢復。所以其實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或者是中小企業生存的問題,現在的確是在度過一個難關,能不能實現鳳凰涅磐或者是説能不能實現結構優化,我們肯定還要拭目以待。不管怎麼樣,在世界的世界性的難題面前,我相信中國還是有很多的綜合性的解決的辦法,包括政策,包括制度方面,我相信都會有一些政策的逐漸地推進,逐漸地落實。那麼隨着政策逐漸地落地,我相信這些局面可能會有所改善。
第二個問題,今年上半年也好下半年也好,那麼中國的融資政策可能還會一如既往地發力,其實這個也是內部外部環境非常複雜非常困難的應對之策了,按照易綱行長的理解,今年要有30萬億的社會融資,上半年其實有20萬億的社會融資已經出來了,下半年還會有大量的社會融資要出來。
那麼具體的流向,大家可以對融資的結構來分析一下,其實就會看得比較清楚了,社會融資裏面其實最大的一部分就是來自於銀行信貸,第二大部分就是來自於債券融資,如果這麼分析的話其實就比較清楚了,那麼現在來看的話,應該説今年的方向是要大力發展普惠型金融,對於中小型企業的支持力度應該説是前所未有的,銀保監會也是明確的提出新增貸款裏30%以上要給中小企業貸款,發給製造業企業,這是政策明確有指導性的意見的,是要必須落實的,30%的增量給了中小企業,給了製造業,這個力度非常罕見的,非常空前的。
對於債券融資來講的話,一方面是政府的融資,就是特別國債、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性金融債,也包括企業債券,這裏面很大一部分也是給了經濟資金比較短缺的這些部門,包括地方政府也包括一些基層政府,其實在這個方面中央也是有非常明確的規劃,比方説,財政資金的三支箭——3.6萬億,中央明確講要直接劃給地方政府的,特別是專項債、抗疫國債方面要直接跨過省級政府直接發送到市縣級的政府的,叫做直達基層,這個政策也是前所未有的,其實就是考慮到基層政府的抗疫的壓力和保運轉的壓力,從而做出的非常明智的一個決策。
我們現在來看的話落實得也是不錯,基層政府保證了正常的運轉,我們的抗疫長久化的同時,我們看到基層政府運轉也是非常的成功的。一些民生保障工作、穩增長的工作也是做得有條不紊,這和政策的導向支持力度也是高度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