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介紹:8月份全國日發電量和統調用電負荷連創新高,反映了國民經濟繼續穩定恢復;上半年,164家中資企業境外發債1033.1億美元,説明外資繼續看好中國。
中資企業境外發債,一張張債券就如一張張“選票”。中資企業到境外融資,有利於降低資金募集成本,有利於中資企業走出國門,拓展業務,但是,外方是否願意拿出真金白銀來購買中資企業“債”,大多是一種利益考量,也是一種實打實的“投票”。上半年,我國有164家中資企業境外發行中長期債券264筆,共計1033.1億美元。從今年6月份、7月份的情況看,共有84家中資企業境外發行中長期債券125筆,金額合計459.2億美元,其中工業企業發行123.3億美元,同比上升30%;金融企業發行142.8億美元,同比上升25%。購買債券,也是一種信任“投票”。在今年特殊背景下,大量外資購買中資企業“債”,外債發行規模持續回升,體現了外資對中資企業的信心,對中國發展的信心。
外資對中國發展的信心,來自於經濟基本面。無論投資還是買債,首先要看基本面。經濟基本面,由各個經濟組織的“微觀”集合而成,基本面好,“微觀”發展環境才能好,反之,基本面出了問題,“微觀”前景就可能不妙。數據顯示,我國經濟一季度大幅下滑,二季度企穩回升、由負轉正,總體情況比預料的要好。在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國際需求萎縮的大背景下,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發展呈現穩定轉好態勢,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上都走在世界前列。實踐充分證明,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潛力足、韌性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改變。可以説,外資踴躍購買中資企業境外債,是對中國發展活力、經濟韌性和未來潛力的判斷,是對中國經濟基本面的信任“投票”。
外資對中國發展的信心,來自於中國市場潛力巨大。今年上半年,中國利用外資達4721.8億元人民幣,中國作為全球投資目的地的熱度未減。近期商務部一項問卷調查顯示,99.1%的外資企業表示將繼續在華投資經營;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日前對150餘家企業調查結果顯示,美國企業依然看好中國市場。不少外商坦言,中國市場太大了,投資中國就是滿足市場需求,投資中國才有未來。的確,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擁有1億多市場主體和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還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羣體在內的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正處於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投資需求潛力巨大。察勢者智,馭勢者贏。全球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嚴峻複雜,中國獨有的“超大規模市場”和“完整產業鏈條”,營造了吸引外資的強大磁場,聰明的外資不會“輕言放棄”,而更願意趁勢而入、搶灘佈局,在中國這個超大市場上一展身手。
外資對中國發展的信心,來自於中國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的定力。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給開放合作帶來很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也對我國進一步擴大開放提出挑戰。但是,疫情絕不會關上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今年以來,我國繼續堅定推進一系列重大開放舉措,擴大市場開放,完善開放格局,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多雙邊合作,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既展現了堅定不移走擴大開放道路的決心,也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商外資將目光投向中國。中國開放的定力,穩定了外商外資預期,為外商投資中國注入了信心;中國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的政策,讓外商外資更加看好中國,轉化為了外商加速投資中國的行動。
開放大門越開越大,中國有堅定承諾,更有紮實行動。只要我們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就有足夠的底氣、能力、智慧戰勝各種風險考驗,就能為世界經濟復甦做出更多更大貢獻。
(大眾日報客户端記者 孫秀嶺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