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曉芙看歐洲。合作:Xiaofu_Lu
工業4.0失敗,互聯網經濟落後
最近,”工業4.0“議程在德國和歐盟國家都有點銷聲匿跡了。
自2013年依賴,德國着手推動工業全面數字化,以電腦系統及人工智能,生產高度定製化的產品。
可是,不少歐洲工業龍頭實行工業4.0以後,卻控訴開發系統的成本效益根本不賺錢,在未來五年,歐洲企業在互聯網工業作業系統上的投資,總額高達1400億歐元,佔每間企業年均利潤的3.3%。
然而,事實上,並非所有產業適合於”工業4.0“生產模式,歐盟內的製造業以汽車,化學品,機械設備,金屬用品及食物為主,當中化學品及部份金屬用品工業,難以配合整合思維,將定製化特性融入產品,投資可能得不償失。
阿迪達斯曾經在德國建立兩家模範4.0工廠,去年都已經關業了,阿迪達斯發現,機器可以縫製,可以沾膠,但是卻連最簡單的皮革和布料,都分辨不了,先進機器旁邊,還要配備工人來幫助機器,如果把生產放在中國和越南,成本遠遠低於工業4.0.
歐盟發現,互聯網經濟已經嚴重落後於中美兩國。相比中美兩大版塊,前者具備鉅額國家援助款項,後者也有世界頂尖的信息科技研究機構,歐盟在資金投放及人才培訓上的匱乏,以及產業結構偏重於傳統產業,使得各成員國遲遲不能培養出立足國際的歐洲科技巨頭。
即便“偶有佳作”,比如少數成功例子如瑞典音樂平台Sportify 等,也要將重心放眼美國市場,前往紐約聯交所上市集資。
工業結構偏重傳統,互聯網教育嚴重缺失
歐盟信息科技教育水平,仍然落後美國和英國。
在全世界排名前二十五的電腦科學學系之中,近半院校都坐落於美國,在英國脱歐後,坐落歐洲大陸的少數頂尖院校,難以為”工業4.0“及”工業新法國“等發展計劃,提供充足的人才和研究成果,支撐法德的龐大野心。
歐洲大陸作為傳統科學理論的發源地,理應在電腦科學發展上取得亮麗成果,可惜的是,歐盟國家長期忽視信息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從經合組織發達國家數據來看,少於15%的歐盟學生曾經學習高級電腦應用,在部分成員國如希臘和克羅地亞等,更有近半學生,從來沒有在校使用電腦學習,説明歐盟在信息科技教育上的發展,十分緩慢。
歐盟國家文化支離破碎,分崩離析
美中兩國科技巨頭之所以強大,原因在於,中美擁有龐大的消費者市場,單一市場,因此規模經濟能夠發揮優勢。
歐盟是由28個成員國組成的跨政府機構,文化差異在各成員國之間非常大,任何一個歐洲APP,至少需要三個語言版本,英語+法語+德語+所在國語言,如何平衡各國文化,取得歐盟統一單一市場支持,往往就是歐盟區內創科企業的一大難題。
拿比利時來説,真正的小國家,國土面積還不如中國的哈爾濱市,但是卻又三個正式語言,荷蘭語,法語和德語。這種環境下,互聯網企業不管幹什麼,都需要三種語言,起步的時候成本就高,煩不勝煩。
圖片説明:小國家比利時的三個語言分佈。
在”工業4.0“綱領當中,數字生產技術只是生產手段,而要發展互聯網經濟,真正目標在於加強迎合市場需要,配合大數據發展,提升歐洲工業的競爭能力。
歐盟各成員國間的法定語言都不一樣,人均收入差距顯著,人口基數各有不同,以上三項差異,使得創新企業難以衡量業務的發展潛力,難以進一步爭取投資者金融支持。
歐盟在發展文化信息類別的科技企業處處碰璧,這方面美國和英國有優勢;而新型電子產業也非歐盟所長,這方面中日韓有優勢,使得培養互聯網科技巨頭的任務,停濟不前。
注重隱私,不能讓歐盟出現互聯網巨頭
鑑於遲遲不能扶植出區內的科技巨人,歐盟走了另外一條道路,加強數據保護,加強標準制定。
歐盟發佈了《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相關法規,被稱為歷史上最嚴格的個人隱私和數據保護標準。
歐盟的策略,就是成為大數據的”監護人“,要求各個企業加入歐盟所設立的數據管治區,藉此控制現有科技巨頭的發展進程。
歐盟向來重視個人私隱,數據改革的立足點,在於推動數據自主權,將數字數據的存取權,交回使用者手中,並希望用户能自由選擇數據監管機構,保障自身隱私。
除此以外,數據改革的另一核心,莫過於推動數據共享,建立巨型大數據資料庫,並要求各個行業中的領頭羊,向其餘業者分享市場數據,避免出現壟斷。
的確,歐盟在科技發展上走的”第三條路“,能為其重塑國際地位,確立市場定位。然而,歐盟內部仍有不少滿腔熱誠的科技初創企業,希望為歐洲搶佔市場份額,數據改革對於新興科技發展,沒有什麼好處。
過於嚴格的數據保護和個人隱私保護,其實是早期互聯網科技企業的天敵。誰有能力投入科技和資金,來保護消費者隱私?只有四平八穩的大企業才能做到。而互聯網新興科技企業,根本沒有創新模式的空間,很多都被歐盟繁瑣的監管堵住了。
相比起大數據規範,歐盟區內初創企業真正面對的問題,是資金不足,導致難以擴大發展規模,將創意轉化為實際業務。
市值超過十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在歐洲只有29間,相比美中兩大國家都已經超過了100個,數字可謂相形見拙。背後的成因,莫過於歐洲缺乏公開而穩定的集資渠道,以及金融市場的發展濟後,使得歐洲區內的初創企業難以擴展規模。
歐洲的創業投資市場仍在發展當中,規模不能與美國比擬,以2019年為例,全年下來,歐洲區內的創業投資總額約360億美元,而美國的總額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
此外,美國初創企業能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公開募資,讓規模較少的科技企業能成功上市。但歐洲成員國內,從未設立與新型科技產業相關的證券交易平台,使區內初創企業難以公開集資。
因此,歐盟數據改革,只能控制中美兩國,不斷開出罰款單,但是對於歐盟重奪”科技主權“可能沒有幫助。
【來源:魯曉芙看歐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