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戴嶽
9月3日,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佈了關於2020年第二季度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浦發銀行理財類業務投訴量,位居股份制商業銀行第一名。
數據顯示,股份制商業銀行理財類業務投訴量的中位數為73件。其中,理財類業務投訴量位居股份制商業銀行首位的是浦發銀行,共459件,佔浦發銀行投訴總量的12.7%。
今年,浦發銀行曾因銷售硬傷遭通報,代銷私募延期兑付惹投訴。4月,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通報了浦發銀行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例。案例提出,2018年9月,浦發銀行代理銷售的私募產品出現延期兑付的問題,引發多起消費者投訴。浦發銀行存在在准入環節未對所代理的產品進行充分分析,盡職調查不到位;產品合同的首頁出現了明顯的浦發銀行標識,容易使消費者誤認為該產品為浦發銀行自主管理理財產品;風險揭示書中未包含產品類型、產品風險評級及適合購買的客户評級、客户權益須知等內容;未按照監管要求,在產品發行後持續跟蹤和穿透管理等等。
截至今年7月末,浦發銀行理財產品總規模近1.5萬億元,其中淨值型產品規模已近9000億元。浦發銀行年報顯示,在資管業務方面,該行持續大力佈局新產品體系,淨值化產品佔比過半,繼續保持理財規模穩定增長。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8月12日晚間,浦發銀行披露公告,公司已收到銀保監會批覆,同意該行在上海籌建浦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浦銀理財”)。經濟導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已有34家銀行申請設立理財子公司,21家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17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准開業,其中包括6家國有大行、家股份制銀行、家城商行和1家農商行。
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成立理財公司是為了將理財產品從銀行體系中分離出來,隔離風險。7月底,央行宣佈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到2021年底,給金融機構整改工作贏得了時間,但銀行理財產品仍面臨着收益率競爭力不足、投資者對淨值回撤風險理解不足等諸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