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率持續走低的國際大環境下,加入“負利率陣營”的國家越來越多,人們對負利率的擔憂情緒漸濃。
中國未來會不會實施負利率政策?對於這一問題,來自政學界的重磅人士在多個重要場合頻頻表態。
6月18日開幕的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郭樹清明確表示,中國不會搞赤字貨幣化和負利率。
“各國已經出台的財政金融刺激措施規模和力度之巨大,史無前例。在初期作用甚大,邊際效用逐步在遞減。目前來看,疫情還可能在一段較長時期內與我們的生活並行共存。我們知道,不少國家和地區還在謀劃出台新的刺激措施。建議大家三思而行,應當為今後預留一定的政策空間。中國十分珍惜常規狀態的貨幣財政政策,我們不會搞大水漫灌,更不會搞赤字貨幣化和負利率。”郭樹清説。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以來,“負利率”已頻繁地在各大重要場合被點名。
2019年11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創新經濟論壇上表示,實際上我們中國還是可以儘量避免快速地進入到這個負利率時代,如果能夠管理好微觀貨幣政策,可以不用那麼依賴非常規的貨幣政策。量化寬鬆政策實際上只是一種傳統的、常規的貨幣政策,它並不是一個非常規的政策。
2019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求是》撰文指出,從國際上看,金融危機後主要發達經濟體實施空前寬鬆的貨幣政策,在“零利率”狀態附近難以退出,非常規貨幣政策被迫“常態化”。
不過,在這位中國央行行長看來,“即使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向零利率方向趨近,我們不搞競爭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寬鬆政策,始終堅守好貨幣政策維護幣值穩定和保護最廣大人民羣眾福祉的初心使命。”
易綱還在文中還稱,評判和衡量貨幣政策,根本上是要看其是否有利於最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守護好老百姓手裏的錢,保持幣值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是貨幣政策的使命。不能讓老百姓手中的票子變“毛”了,不值錢了。
據悉,2019年12月19日,瑞典央行宣佈將該國主要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0%,這是該央行自2015年2月以來的首次加息,同時也標誌着瑞典央行正式結束施行了近5年的負利率政策,成為全球第一個結束負利率政策的國家。
對此,東吳證券在研報分析中稱,實行負利率的地區短期內確實在經濟增長、推升通貨膨脹、匯率貶值方面都出現了正面反應,但負利率的長期作用有限。
一方面,“粘性”零售存款利率限制信貸增長:如果商業銀行將政策利率設定為負導致銀行間利率轉負,在理想化的情況下,銀行應該把負利率傳導給客户,降低貸款利率,而為了息差不受影響,需要將零售存款利率也降至負利率。但事實上,零售存款利率往往具有“粘性”,導致銀行的淨息差受到壓縮,並影響負利率向貸款利率的傳導。
另一方面,收益率曲線平坦化:隨着短端利率轉負,長端利率呈現出快速下行的趨勢,對短端利率下調的敏感性提升,2015年至今,實行負利率地區的各國都有收益率曲線平坦化的趨勢。同時,全球負利率的實施會引發投資者對市場更悲觀的預期,從而促使長端利率快速下行,擊破歷史下限。
目前,越來越多的央行官員開始懷疑,負利率措施是否弊大於利。正如瑞典央行行長英韋斯所説,超低利率將帶來資產泡沫風險,負利率政策只是一種暫時做法。
那麼,負利率能否被終結?東吳證券認為,從推動通脹、經濟增長的效果來看,目前負利率仍會持續存在。但事件性因素也可能推動全球通脹上升,帶來負利率的終結。過去20年中全球通脹的下降取決於全球經濟一體化,但是2018年以來,隨着英國脱歐、日韓貿易戰、印巴對峙等地緣政治風險浮現,逆全球化在發生,如果全球供應鏈被打破造成供應成本的上升,全球會進入通貨膨脹逐漸回升的時期,負利率和債券牛市將可能會被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