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達國際中國區董事長何慧芬: 公募牌照正在審核中 堅持獨資保留投研DNA

  對話資管30人

  “我們在上海會繼續招人,將來公募牌照獲批後,下一步會繼續申請養老、投顧等業務資質,希望能把海外養老業務的經驗帶到中國市場來。”

  中國市場對外開放的大門正越開越大,金融開放是其中的重頭戲。近兩年來,金融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和市場行為都在不斷加速,外資資管機構在漫長的等待之後變得格外積極。

  “準備了這麼久,現在付出終於開始產生回報了。”富達國際中國區董事長何慧芬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感嘆。她介紹,富達國際投資中國市場已有超過20年時間,一開始通過海外團隊進行投資,後來在2004年設立上海代表處,又於2011年在上海組建了本地的投研團隊。

  何慧芬表示,在富達國際的全球戰略佈局中,中國市場非常重要,“我們是一傢俬人公司,一直以來的理念都是不做合資,這麼多年即使沒有業務機會的情況下,我們一直在堅持投入做準備。”

  她還透露,富達國際2017年獲得首個外商獨資私募牌照後,已經發行了數只產品,包括股票類和債券類的私募基金,客户主要是高淨值個人和機構。目前富達國際已經提交了公募牌照的申請材料,等待監管部門的審核。

  2019年11月,富達國際任命何慧芬為中國區董事長,帶領公司實現從私募基金管理人向公募基金公司的戰略轉型。這是富達國際首次設立中國區董事長職位。何慧芬於2005年加入富達國際,曾擔任富達國際亞洲(日本除外)及中東地區董事總經理、富達國際亞洲(日本除外)機構業務負責人;此前曾任職於摩根大通、安盛和恆生銀行等機構。

  公募牌照申請處於審核階段

  《21世紀》:富達國際一直在尋求深度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也已經提出申請公募牌照,目前進展如何?

  何慧芬:我們一直以來的理念就是不做合資公司,不僅在中國市場,在全球其他市場也是。所以我們一直在等開放的機會,等了10多年。中國市場在富達的全球戰略版圖中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對這裏非常有耐心。

  我們早在2004年就在中國設立了代表處,2007年在大連成立了中後台服務中心,目前大連的中後台服務中心已有1200多人的規模。現在這個團隊可以覆蓋整個亞洲,包括日本、韓國、香港地區,以及東南亞,同時能服務於現在的私募業務,以及目前正在申請的公募牌照業務。

  另一塊是投研團隊。富達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已有20多年曆史,此前通過海外公司的業務團隊研究和投資中國市場,後來我們認為內地市場越來越重要,有必要在上海建立自己的團隊,所以2011年在上海設立了自己的投研團隊,有固收、股票的分析師,也有基金經理,包括投研、合規和後台,目前在上海共有50人左右。

  我們2017年獲得了第一張外商獨資私募牌照,目前也已提交了公募牌照申請,進度主要看後續與監管部門的溝通情況,可能不會太快。證監會審核完我們提交的材料後,還要到現場來看團隊建設情況,比如部門設置、合規流程、交易系統等。目前處於審核材料的階段。

  《21世紀》:從2004年設立上海代表處以來,富達國際進入中國市場已經十多年了,目前你們的業務佈局情況怎樣?獲得公募牌照之後,在開展業務方面如何打算?

  何慧芬:我們一直都在開展跟中國內地市場相關的業務,拿到牌照之前,主要通過香港團隊服務內地投資者,幫他們投資海外產品,這方面已有10多年經驗。另外,我們有專門的團隊負責管理通過QDII通道投資海外產品。

  獲取牌照之後我們才能在內地發行產品。2017年我們拿到了中國市場的第一張外資私募牌照,目前已經發行了數只產品,包括股票類和債券類。發行產品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讓我們的投研團隊有機會可以在本土實踐。包括怎麼發產品、怎麼跟客溝通、怎麼做投研等。未來開展公募業務時,投資者也需要看過往業績。

  此外,我們非常重視養老投資,這方面我們有很多經驗。我們最早在美國市場發明了目標日期基金,希望能把這些經驗帶到中國市場來。目前我們與華夏基金有這方面的合作,主要以顧問的形式,提供產品模型方面的建議。未來等我們公募牌照申請下來,希望能深度介入養老市場,也會進一步申請養老第三支柱方面的相關資質,但是要一步一步來。

  堅持獨資保持自身特色

  《21世紀》:富達為了保留自身基因和特色一直堅稱不做合資公司,而要等待獨資的開放,你們這種基因和特色是什麼?未來在中國市場發展是否會進行本土化改造?

  何慧芬:有幾個原因,我們是用一個非常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市場,希望能保持富達自己的DNA,保持自己的戰略和對市場的看法,如果做合資的話就涉及合作、討論、妥協。

  我們的DNA主要體現在投研體系上,我們在全球都是同一套標準,在上海也是,用了十年時間在中國市場把這一套文化和體系慢慢的搭建起來了。從大學將人才招聘進來開始,會用7-10年的時間將一個分析員培養成基金經理,他們可以在海外其他市場工作,然後再回到上海,每個分析員都會用2-3年研究一個行業,然後再看另一個行業。

  分析員成熟之後也不是直接轉為基金經理,而是會進入到我們的基金經理學院,在那裏再經過半年到一年半的培訓和考察,通過一系列指標後,我們會給他們分類,每個人的投資風格是怎樣的,成長型的還是價值型的,適合管理機構產品還是零售產品,等等。

  《21世紀》:富達在養老投資上有很成熟的經驗,目前中國市場也越來越重視養老金融業務,你如何評判中國市場目前的養老產品,有什麼經驗和教訓可以分享?

  何慧芬:國內養老第三支柱剛剛開始,目前市場上的目標日期基金也剛剛開始,大部分都是參考海外經驗,概念和模型上已經很像了,理念上差不多,都是通過逐步降低股票類的比例、增加固收的比例,逐步降低風險、穩定派息來養老。

  這是個長期的過程,要慢慢去觀察,是不是一兩年之後大家就不投了?我們早期在海外的經驗來看,遇到最大的挑戰就是,跟投資者溝通這種長期投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一旦談到長期投資、複利率等概念,他們就一點興趣都沒有,更喜歡短線操作,或者直接把錢交給別人打理。

  所以在中國內地市場,我們認為調動投資者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嘗試,比如不只是簡單地把材料翻譯成中文,而是專門製作接地氣的、本土化的文件,並且通過遊戲等多樣化的形式來表達。

  投資公募市場關鍵是耐心

  《21世紀》:中國的公募基金市場一直以來存在投資短期化、追漲殺跌的問題,如何贏得投資者信任,你們有什麼樣的做法和建議?

  何慧芬:關鍵是時間,要有耐心,長期保持與投資者溝通,把投資理念講透,讓大家相信投資3-5年可以取得更好的回報。比較難的是出現大波動時,市場會有很多聲音,一些投資人害怕就會贖回。

  我們有個很成熟的應急系統,每當遭遇市場大幅波動時就會啓動,分析員、基金經理及時整理觀點,怎麼看待市場,然後給到銷售人員,銷售人員與客户進行溝通。

  市場狀態不是一天半天可以改變的,需要長期堅持,我們鼓勵員工長期任職,海外團隊有很多在富達待了20年、30年的員工。薪酬體系上,很多國內基金公司根據一年的業績發放獎金,我們主要根據3年和5年的業績發放獎金。

  《21世紀》:在進入中國市場這麼多年以後,你如何看待中國的金融市場,下一步深度介入面臨着哪些挑戰?

  何慧芬:首先我們很歡迎這樣的機會,可以藉助海外的經驗來服務中國的投資者。中國市場越來越開放,不同的經驗、不同的機構可以參與進來,市場可以做得更好更成熟。

  其次,這幾年中國金融市場也有很大變化,在迴歸基本(back to basic)的倡導下,各種資管產品都有很大改善,我理解迴歸基本是個很好的大方向,這個方向會一直推動下去,我們其實不是很着急馬上拿到牌照開展業務,更希望慢慢找到理解我們的投資理念的同事和客户。

  最後,這個市場還存在信心問題,未來資管應該是個長遠的概念、組合的概念,而不是短線做投機,這對現在的產品和現有的做法有一定壓力,但目前已經看到一些轉變。主要的挑戰在於,怎麼以外資的身份融入和本土化,以及在內地找到合適的人才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21 字。

轉載請註明: 富達國際中國區董事長何慧芬: 公募牌照正在審核中 堅持獨資保留投研DNA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