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了指數不賺錢的情況,對於很多個股來講大盤等於空漲了。
對於這種現象在2016年~2017年的兩年慢牛行情,大盤持續震盪上漲,但個股不漲反跌,賺了指數虧了錢。
出現“牛頭熊身”“股票買在2600點套在3500點”“買的假股票”等等現象,兩年的A股行情就是這樣渡過來的。
而近期大盤短短几個交易指數從2900多點,隨後上漲到3400多點,上證指數已經一口氣上漲近14?指數形成45度上漲趨勢,完全有種牛市的味道。
大盤指數上漲不假,但大部分股票卻還在地下趴着,即使沒有趴着被行情小幅帶動,小幅上漲而已,這些個股漲幅完全低於大盤漲幅。
造成這種大盤漲反而不賺錢的真正原因是走結構性牛市,也屬於金融行情,個股分化太嚴重了,只漲金融股,其他大部分股票是看金融股表演。
最典型的就是金融股當中的證券板塊,證券板塊是這波拉昇行情的主力軍,券商板塊的瘋狂拉昇;另外保險和銀行成為金融行情的副手,配合證券股直接拉昇指數,所以這兩大板塊成為這波行情主力軍,也是最賺錢的股票。
除了證券、保險、銀行等三大板塊的風險,其實這波拉昇也配合了週期股,週期股中房地產為瘋狂拉昇2個交易日,隨後激活了煤炭、鋼鐵、有色、水泥、建材等等也瘋狂,但這些板塊瘋狂拉昇的持續性不強,熱度很快就沒了。
所以別看近期大盤漲這麼多,真正賺錢的就是持有這些金融股的人,當然還有就是週期股、部分科技股、白酒股等等,只有這些人賺錢,大部分人都是賺指數沒賺錢。
除了以上這幾大板塊之外,如果持有其他板塊的股票,要麼就是股票不漲反跌,賺指數虧了錢;要麼就是漲幅還沒超過大盤漲幅,賺指數沒賺錢的。
總之大家要明白,金融行情就是這樣的,只有持有金融股的人才賺指數賺錢,其他大部分人都是賺指數不賺錢,或者反而虧錢的現象。
勇敢接受股票市場的現實,賺指數不賺錢並非什麼稀奇的事,在A股市場是見怪不怪,本身上證指數是失真狀態,上證指數的漲跌不能真實反映整個A股市場真實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