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瞭解到,近期理財產品申購量持續下降。銀行理財產品的資產配置邏輯正在發生變化,開始主動加配權益性資產。
某上市股份行資管部渠道人士向記者表示,該行產品申購量出現下降,從6月份就已開始並延續至今。但他強調,對整體理財資金規模影響不大。究其原因,一是由於半年末的吸儲效應,銀行將資金引回存款,衝指標;二是因為部分客户因前段時間淨值波動影響而贖回產品;三是因為收益率持續下行。
銀行理財轉型淨值化產品後,今年6月份出現負收益的情況。買銀行理財也可能出現本金虧損的現狀,讓部分投資者開始贖回。
到目前為止,儘管銀行理財收益率已經修復為正,但由於市場流動性寬裕,理財產品收益率仍在走低,目前已經創下近43個月的新低。普益標準發佈的監測數據顯示,6月份334家銀行共發行了7223款銀行理財產品。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79%,較上期減少0.01個百分點。
在目前市場氛圍下,銀行理財產品的資產配置正悄然生變,在債市下跌的背景下,加配權益性資產成為目前較為主流的做法。一些風格保守的小銀行,也打算增加一些權益性資產。
兩家受訪銀行資管部人士明確告訴記者,近期會加大權益資產的配置,主要會投一些指數基金。
銀行理財子公司過去以固收資產為主,資產類別相對比較單一,主要配置債券,佔比一般超過50%。
去年以來就有不少銀行資管部負責人公開表示,會加配權益資產。但截至目前,銀行理財資金真正進入股市的量仍然非常少。
理財資金對權益資產的配置量,事實上跟銀行客户結構有關,大部分銀行理財的客户都是普惠型的。加大權益資產的配置,收益率可能會上去,但風險和波動會加大,客户不一定能接受。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考驗銀行的投研能力和投資智慧。興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總裁顧衞平近日表示,如果參與權益投資,銀行自身投研體系的搭建等都存在一些障礙。因此,通過FOF和MOM加大與優秀基金管理人的合作,不失為進入資本市場的一條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