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馬化騰、張近東等互聯網行業大咖的兩會關切,不約而同將目光瞄準了數字經濟。尤其是張近東,已經是連續四年在兩會上關注數字經濟的發展。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新冠肺炎疫情催化,產值佔到GDP三成,其增速遠遠超出GDP增速,從業人員約兩億……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驅動經濟增長、吸納就業、釋放消費潛力的新引擎。
2017年,“數字經濟”首次出現在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讓生活更美好的同時,數字經濟的浪潮,正用其獨特的魅力與價值,為我國打造一篇產業“新藍海”。
“數字經濟”成兩會熱詞
數字經濟,成為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建議提案中的高頻詞彙。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繼去年兩會在產業互聯網領域提交建議並獲國家部委答覆後,今年進一步提出《關於加快制定產業互聯網國家戰略壯大數字經濟的建議》。
馬化騰表示,我國數字經濟正在邁向一個以新基建為戰略基石、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產業互聯網為高級階段的新時代。
馬化騰今年在相關建議中提出六項加快推進產業互聯網建設的舉措,包括加強頂層設計;加快推進雲計算等新基建;以“數據中台”建設為重點和突破口,進一步推動數據開放共享;持續推進開源協同創新生態,提升科研創新數字化水平,同時加大產業安全投入,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等。
今年是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第18年參加兩會,也是他在兩會上連續第四年關注數字經濟發展。
針對公共數據管理規範不健全、公共數據共享開放仍未深入展開、共享開放管理尚未形成閉環等痛點,張近東建議,應建立數據治理委員會作為數據管理的領導機構,同時設立數據共享管理平台,將政府公共數據整體開放,而非僅僅是單個部門數據公開。
實際上,關於數字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勢,早已是馬化騰、張近東、李彥宏、張勇、雷軍、王興等商界大咖們參加平日活動時高度關注的話題,兩會則是將數字經濟的重要地位再度重申或細化的關鍵場合。
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擬提交一份提案,建議構築數字經濟防線,加強“安全基建”能力,並提出自己的具體建議。
此外,民進中央在《關於促進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提案》中表示,為加強數字經濟發展,有效支撐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亟需進一步梳理數字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明確政府、市場職責與邊界,通過政府、市場雙元協作,促進數字經濟發展。
中國數字化領跑全球
數字經濟的重要技術基礎及平台在於互聯網,這種新型商業模式,為何未直接以互聯網經濟來命名?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系教授李玲芳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互聯網是一個相對較窄的概念,不足以體現數字經濟的比較寬泛的意義,比如智能設備物聯網等,這些都可以用數字經濟更好地把它概括進去。”
數字經濟在中國的提出要追溯到2016年。當年9月,杭州G20峯會上發佈的《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給出了數字經濟的定義:
“數字經濟是指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李玲芳表示,這個定義把原來狹義範圍內的互聯網經濟放到更廣的範圍進行概述。
2017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數字經濟”。數字經濟成為帶動我國國民經濟的一個核心的關鍵力量。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的數字經濟總量達到31.3萬億元,佔GDP比重超過1/3,達到34%以上。其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7.9%,貢獻率同比提升12.9%,超越了部分發達國家的水平。
“數字經濟的主要特徵有三點:平台化、數字化、普惠化。”李玲芳分析稱,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大的時代背景,一是經濟發展的三大動能,趨向於轉向提升技術,即依靠技術驅動。二是隨着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基礎建設漸趨完備,廣泛的用户羣體也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國的數字經濟無論是在體量上還是在應用發展上,都處於全世界領先的地位。
李玲芳介紹稱,中國在數字化方面的成就也是非常矚目,中國已經是全球領先的數字技術投資與應用大國,我們擁有大批年輕網民,用户基礎龐大,能夠快速推動數字商業模式迅速投入到商用。中國互聯網巨頭紛紛在佈局多行業、多元化數字生態體系,政府非常積極地鼓勵數字化創新和創業,中國的數字經濟無論是在體量上還是在應用發展上,都處於全世界領先的地位。
新引擎新動能
數字經濟產值佔到GDP三成,其增速遠遠超出GDP增速,從業人員約兩億……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驅動經濟增長、吸納就業、釋放消費潛力的新引擎。
4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着眼國內需求,挖掘我國消費市場巨大潛能,適應羣眾數字消費新需求,促進數字消費產業的長遠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成為數字經濟的催化劑。藉助數字經濟的優勢,在線消費早已成為了時下年輕人青睞的消費方式。
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一二月份經濟數據,社消品零售總額大幅下降,同比降幅20.5%;而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卻逆勢上漲,同比漲幅3%。可見,數字經濟正在成為拉動消費、推動地方經濟回暖的主動能。
愛庫存聯合創始人冷靜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數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據(數字化的知識與信息)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
在冷靜看來,數字經濟之所以能夠成為消費的新動力,在於其充分滿足了消費供需兩端的需求,提升供需雙方的匹配精準度,最終提升整個消費效率:在供給端,數字經濟改變了企業的生產管理營銷模式,拓寬了企業線上銷售渠道,提供了消費者更容易觸達的方式,提供更有效的產品和服務。在需求端,數字經濟降低了消費者搜索、購買成本,能夠快捷、全面地滿足消費需求。
此外,在數字化經濟的轉型浪潮中,家電、汽車、房地產等大消費,亦陸續上線開啓直播帶貨模式。
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陸刃波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家電製造業的企業規模大、製造能力強,加上政府引導得又早,所以企業對數字化經濟、智能製造導入較早。蘇寧易購、京東、小米都是互聯網經濟的代表。全球化企業,也是最早實現智能化的企業。”
多重挑戰待解
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但也面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和挑戰。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表示,首先,全產業鏈數字化有待加強;其次,信息安全風險呈上升趨勢;最後,缺乏數字化創新人才。
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相關產業發展,具體應採取哪些舉措?
《關於促進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提案》中建議:
一是強化政府政策支持,引導數字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包括:加強國家頂層設計,制定數字經濟國家發展戰略;釐清部門職責,形成監管合力;推進數據安全法規建設;加大數字經濟財税優惠力度;加快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數字經濟統計核算體系。
二是政企合力,充分挖掘市場潛力,保障數字經濟發展要素基礎。包括:加快自主工業軟件開發;加速數字化賦能平台建設;推動數字化轉型服務型企業和行業數字化標準發展;強化數字化人才培育。
此外,周漢民認為,面對疫情衝擊,逆勢飛揚、危中尋機,必須創新與安全兩者齊頭並進,只有安全的基礎設施建設,才能確保數字經濟行穩致遠。
為此,周漢民在提案中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具體建議:
第一,出台數字經濟“安全基建”的國家標準;第二,加快推進“安全基建”的立法工作;第三,進一步加強“安全基建”的能力建設。
記者 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