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2020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上表示,證監會將在新形勢下加快推進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以市場化改革促更大的開放,形成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促進國內國際經濟雙循環發展。在引進外資的同時,也支持境內證券機構走出去。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走出去”可以為國內券商提供更豐富的管理經驗和歷史案例,國內券商能夠更好地從中汲取借鑑,提高海外子公司的自身服務能力水平,帶動國內券商母公司的業務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走出去”能夠帶來業務增量,豐富國內實體在海外的融資渠道,促進國內企業在海外的健康發展。
近年來,越來越多境內券商開始加大海外業務的佈局,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主要通過對境外子公司增資,收購境外公司股權、發行GDR等。據東方財富數據顯示,截至9月7日,A股上市券商中共計有12家公司開展了海外業務。年報顯示,2019年共計海外收入240億元人民幣,排名前五的券商分別為海通證券、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以及中國銀河。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走出去”是國際競爭力的體現,與國外投行相比。本土券商需要“幹中學”,提升專業能力,拓展海外市場份額。特別是與海外投行相比,國內券商在衍生品、做市和金融科技等方面存在短板。券商投行是中介服務機構,關鍵是人才和品牌,本土券商需要積極延攬高端國際人才,認真拓展自身品牌的國際影響,以期有朝一日,獲得國際市場的話語權。當然,除了內生增長之外,併購境外投行也是本土券商國際業務高速發展的重要途徑。
談及與國際大投行存在的差距,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中資證券公司的國際業務模式主要是境內外聯動,協助國內企業在我國香港上市、併購等,國際化程度相對較低,國際業務影響力和滲透力有待提高。境內券商的境外子公司往往在規模和服務水平上存在一定不足,大多數需要靠母公司不斷增資。
在陳靂看來,優質券商“走出去”在能夠帶來業務增量的同時,可以更好地借鑑國外金融機構的管理和投資經驗。
“走出去”後對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影響有哪些?田利輝認為,“走出去”會提升境內券商機構的國際競爭力,有助於培養境內券商機構的國際業務能力、招募國際人才和形成國際化。
“券商‘走出去’一方面能夠提升國際話語權。另一方面,能夠提升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地位。”陳靂如是説。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