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只睡3小時:港股IPO盛宴下的投行人 特寫來了

來源:證券時報網
“我已經連續1個多月沒有睡過一個完整的覺了,每天晚上加班到凌晨三四點,然後回家休息不到兩三個小時,第二天9點之前趕到辦公室,繼續手上未完成的Case。”一位內資券商的保薦代表人Helen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這也是目前香港大多數投行人的現狀。
網易、京東回港上市激活了港股市場交投氛圍,香港中環的投行精英早就進入超負荷加班期,以備戰第三季度IPO發行高峯期。
在給記者發來語音的時候,Helen正在去印刷商的路上。由於最近手上負責的IPO項目都要趕在7月份上市,她戲稱自己是個“夜行人”:每天清晨回家,衝個澡努力刷掉前一個未眠之夜的疲乏,再精神抖擻的進入到第二天的戰鬥,有時候甚至乾脆就在印刷商住下了。
位於中環的印刷商們是最瞭解香港資本市場的財富動向。“你可以在印刷商那裏找到一家企業IPO的所有中介服務商,包括保薦人、律師、會計師,承銷商,賬簿管理人等,他們負責審查校對招股書所有細節,一旦出現問題都要重新來過。”Helen苦笑着説。而該環節被投行人士稱為“Printer Session”,以律師不睡覺,投行少睡覺著稱。
“我們本週同時擔任5個項目承銷商,分別是永泰生物製藥、新娛科控股、港龍中國地產,大山教育、宏利醫療管理,預計都將在7月中上市,IPO過程中我們要協助公司路演,還有負責定價等。”中泰國際股票資本市場部董事總經理曾臻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外資、港資、內資等各種中介機構都聚集在此,而在港股IPO中,投行包括保薦人(Sponsor)、承銷商(Underwriter)、全球協調人(Global Coordinator)、賬簿管理人(Bookrunner)、牽頭經辦人(Lead Manager)等等,成為能否成功IPO的關鍵一環。
Helen介紹,保薦人的角色猶如“奶媽”,是整個上市環節中最關鍵的機構,也是跟上市申請人合作時間最長的投行,在沒有承銷商及各類顧問入場之前,保薦人就已經跟上市發行人及上市監管機構溝通,負責公司總體籌劃及協調,協助公司制定融資方案,對上市發行人盡職調查,提交上市申請,代表公司與監管機構聯繫並回複查詢,陪同參加會議等。
“每天要説很多的話,溝通很多事情,有時候一整天下來,完全不記得自己白天都説了些什麼,就像一個陀螺一樣不停地轉,不停地思考,唯有一頓美食才能暫時安撫超負荷的心臟。”Helen坦言。
保薦人鞍前馬後成功遞表後,接下來就是市場推廣路演,這是曾臻所在承銷商團隊要做的事情。承銷商的角色類似於銷售,即如何能夠更好的幫助公司把股票賣出去,價格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保薦和承銷是港股IPO兩個步驟,但大多數情況下一旦某家公司成為上市發行人的保薦人,其公司也會作為該股票的主承銷商。”曾臻表示。
對於曾臻而言,每一場承銷工作,都像是一場打仗。項目初期,她需要跟團隊一起做模型,路演,跟機構投資人反覆確定招股價區間,從而最終確定IPO發行價格,而每單IPO,一個承銷團隊也就4-5人左右。
“一旦遞表之後,我們就會參考同行業公司的估值給出一個大致的區間範圍,然後再去跟基石投資者溝通,做初步的路演看他們的想法,最後蒐集錨定投資者意見將估值範圍進一步縮小。還有分析師團隊去撰寫報告,根據公司未來三年的盈利成長判斷PE估值到底應該定在什麼樣的合理區間,如果認購非常火爆基本都是按照上限定價,認購趨冷就按下限定價,其中基石投資者對於最終定價有非常大的話語權。”曾臻告訴記者。
而在IPO定價環節,一般上市發行人會希望將定價提高,獲得更高融資,但是投行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第一如果定價過低,直接減少佣金收入,發行方也會有意見,其次還要考慮基石投資者的需求,他們需要一定的折讓才會認購,太高沒人買導致發行失敗。
“如果定價定得很激進,就會得罪客户,下一個IPO就可能賣不出去,但無論如何投行都不會有意去壓低招股價,只會根據路演情況選擇一個合理區間,再根據認購情況確定最終定價。”Helen表示。
而搶奪承銷份額才是整個IPO環節中最高潮部分,“港股IPO承銷團隊幾乎每天都在上演投行MD(Managing Director)手撕對手的戲碼,甚至會準備一些對手的黑料,然後列出自己的優勢,包括前期承銷的項目收益,長期投資者而非對沖基金等,這一過程往往伴隨着大聲的爭吵和指責,都希望能夠拿到最多的份額給自己的客户。”一位匿名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
內資機構逐步崛起
Helen和曾臻都同樣來自於內資券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近幾年,內地企業已成為赴港上市的主要募資方。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59家公司赴港IPO(注:剔除GEM轉主板的5家),合計募資879.75億港元,同比增長23%,其中40家來自內地,合計募資848.13億港元,佔全部募資額的96.9%,京東、網易兩家公司就募資了542.56億港元,佔全部IPO募資的62%。隨着內地企業成為香港市場IPO的主力軍,內資機構也逐步崛起。證券時報記者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合計有46家券商參與了這59家公司IPO項目,內資券商17家,佔比37%。
如果將統計範圍擴大,在過去24個月,一共有91家券商以上市保薦人或者聯合保薦人的身份參與了357家新上市公司的保薦工作,其中內資券商38家,港資券商39家,外資券商14家。排在前三位的保薦人券商分別為中金公司(參與保薦26家),摩根士丹利(參與保薦24家)、中信里昂(參與保薦23家)。參與保薦10家以上的券商共12家,8家為內資券商,3家為外資券商,1家為港資券商。
中金研究數據顯示,近幾年香港IPO項目有70%的份額賣給國內的機構投資者。“我們是山東國資委背景的券商,所以覆蓋的投資者大部分是內資背景的,也有很多設立在香港的家族基金很認可我們的項目和服務;除了香港之外,我們也在新加坡,日本,韓國都有子公司和辦事處,也吸引了很多亞洲高淨值人羣參與港股IPO,現時內資券商在港股IPO中佔據更重要的角色。”曾臻表示。
這從京東赴港上市的承銷團隊就能看出,京東承銷團幾乎全部來自內資機構,包括中銀國際、建銀國際、農銀國際,交銀國際、招銀國際、工銀國際、國泰君安,華泰國際等。
(文中Helen為化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23 字。

轉載請註明: 每天只睡3小時:港股IPO盛宴下的投行人 特寫來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