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訪談 | 從大數據看中國生物醫藥產業佈局

上期培訓課,我們邀請到了火石研究院研究總監周昕老師,從大數據分析的角度為我們帶來了中國生物醫藥產業佈局的精彩講解。包括園區空間演進歷史及發展、產業集羣數據洞察及產業數字化治理新模式、落地路徑等。在課程中,關於大家提出的問題,周老師做出了十分詳盡的解答。 

01新基建和產業數字化的關係是什麼?

產業數字化是賦能產業發展的一種手段。基礎建設,過去是“鐵公基”;新基建,主要圍繞5G等新技術的設施升級工程。從產業角度,火石對新基建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產業數字化,解決的是效率的問題,資源匹配的問題。對應產業新基建,是中小企業創新的資源平權問題。具體看,一是站在產業服務角度,火石提出了biomall的概念。依託國家生物醫藥產業集羣建設工程,打造數字化的創新服務綜合體。綜合體線上平台,集聚創新資源,原材料供應鏈資源,創新服務資源等。通過這個平台讓中小企業獲得質優價廉且方便快捷的服務。

另一個是構建產業大腦。基於產業圖譜的研究,通過大數據洞察產業發展的演進規律,園區的精準定位、精準招商、精準服務以及精準施策。是從數據監測到數據管理的提升。產業大腦不僅僅只是產業地圖的數字化展示,而是通過產業數字化與產業新基建的結合,提升產業管理效率,保障產業安全。

02數據在產業數字化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數據的維度和我們的來源到底是怎麼樣的?

從數據的角度來説,要讓數據在產業數字化中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要把數據“用活”。表面看數據只是一些數值,但要追蹤數據背後存在的很多邏輯關係。要打破部門壁壘、區域壁壘,企業上雲、園區上雲、服務上雲,構建數據中台。運用經濟、創新、要素等多維指標做好產業發展評價體系,才能活化數據,發揮數據更大的價值。

03如何規劃產業地圖?

產業地圖是火石的重要產品。火石通過建成的中國生物醫藥行業最大的產業數據平台,基於自有數據網絡和智能處理引擎,打造鏈接全球生物經濟數據的產業地圖。通過企業、監管、創新、醫療、市場,以及新聞資訊等6大數據維度,構建區域大數據平台,形成產業規劃和發展成果的最佳展示。通過多屏多端的監測動態,提升管理、助力招商。例如,通過企業畫像,可以建立動態檔案,監測拐點和外遷動因,預測服務需求,評價發展質量,以及挖掘優質企業。產業情報的監測,可以實時掌握重點領域全國動態,並形成對產業的多維分析研究。這些都是產業地圖規劃的重要着眼點。

補充閲讀(一)為什麼説區域協同已成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必然趨勢?

1. 生物醫藥產業集羣效應加快

(1)從發達國家的實踐來看,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形成集羣發展模式。

全球生物醫藥產業主要集中分佈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其中美國生物藥品在全球市場占主導地位,相關產業總產值約佔GDP的17%,研發實力和產業發展領先全球。形成了以波士頓-劍橋地區、舊金山灣區、新澤西州、聖地亞哥、馬里蘭州/華盛頓大都會區、大費城、西雅圖、羅利—達勒姆地區、洛杉磯地區、芝加哥地區等10大生物醫藥集聚區為代表的產業集羣發展格局。

歐洲在製藥領域依然保持強勢,其中英國是全球生物醫藥第二大研發強國,同樣也形成了以英國倫敦、德國萊茵河的三角地帶以及法國巴黎“基因谷”等產業集聚區。

(2)從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來看,同樣呈現聚集發展趨勢。

經過近幾十年發展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已經初步形成區域集聚形態,2009年,泰州國家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成為我國首個國家級醫藥高新區,我國共批准成立了168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中生物醫藥類(含醫療器械類)產業園區有67個,已形成包括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東北地區及川渝地區在內的產業集羣,並且隨着政策、投資等力度不斷增加產業有進一步集聚趨勢。

2. 生物醫藥產業呈區域差異化協同發展

(1)從產業鏈看,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正呈現開放創新的趨勢。

隨着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以及MAH制度、“4+7”等產業政策的加速發酵,生物醫藥創新鏈不斷細分,企業協作為特徵的開放創新正在興起,作為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行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長週期等特點,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可以有效提高創新創業的效率並降低風險。例如近年來CRO、CMO行業的高速發展,為生物醫藥研發企業提供了從產品研發生產到註冊上市的全產業鏈專業外包服務,從而大大提高產品商業化的效率。

(2)從空間鏈看,我國形成了一批地方特色明顯的生物醫藥產業差異化發展高地。

基於本地化產業資源稟賦,制定適合地區發展的產業定位、產業發展策略已是大勢所趨,並且國內已經出現大量產業特色鮮明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區,如江西中藥產業、崑山小核酸、桐廬內窺鏡、常州封堵器供應鏈、台州原料藥等。

(3)從資本鏈看,我國生物醫藥產業也在形成較為明顯的地區差異化協同發展新形勢。

資本活躍度是衡量地區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的重要指標,從2018年我國生物醫藥產業融資數量及金額來看,上海、蘇州、浙江的創新藥活躍度在進一步集聚及增強,而北京人工智能產業佔絕對領先地位,並且在醫療器械、體外診斷、醫療服務方面有優勢,廣東體外診斷及創新藥方面形成產業集羣。

3. 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區域協同探索

(1)環渤海地區

打造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園區位於滄州渤海新區下轄的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區,是滄州渤海新區重要的產業承載示範區之一,作為北京部分醫藥產業整體承接的載體。截至2019年4月,園區已簽約項目137個,總投資438億元,其中上市公司12家、高新技術企業61家、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4家、外資企業6家。

打造京津冀生物醫藥產業化示範區。示範區位於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擬投資100億元建設符合國際標準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和產業孵化平台。示範區將用5年左右時間建設,並推進100項生物醫藥研發轉化重大項目,聚集100家左右企業和研發機構,最終帶動並形成500億元的產業規模。

(2)長三角地區

長三角兩省一市簽訂藥品檢查機構區域協作備忘錄。2018年5月舉行的蘇浙滬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跨省委託延伸監管協作專題會議上,兩省一市簽訂了藥品檢查機構區域協作備忘錄,三地的檢查結果、標準手續都可以統一,形成協同監管,使得產業鏈上下游可以更好地安排業務所在地,在長三角共同打造全產業鏈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羣。

建設啓東生命健康科技城。繞打造生命健康產業,啓東藉助北京、上海等地的優質資源,合作共建多家生命健康產業公共平台。上海自貿區啓東生物科技創新協作園擁有完整的實驗動物體系,打造長三角生物醫藥產業“動物試驗基地”;張江生物醫藥啓東基地成為滬蘇生物醫藥合作示範區。

(3)粵港澳大灣區

籌建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促進會。2018年11月,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促進會(籌)揭牌,採用“政+企+學+研+臨牀+資本”相結合的創新合作模式,集聚大灣區生物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科研院所、高校、行業組織、醫療機構、投融資機構等產業和創新資源,圍繞生物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通過政府支持和社會化運作,與港澳合作建設一批創新平台和研究基地,推動市場資源有效對接和高效整合。

發起“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藥物聯盟”。2019年4月,藥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共同倡議發起“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藥物聯盟”。該聯盟將構築大灣區內獨具專業特色和優勢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中心和產業集羣,完善資源共享、平台共建、項目共同申請等機制,共同打造引領大灣區生物醫藥高質量發展的研發高地。

(4)川渝地區

建設川渝合作示範區。2012年,嶽池醫藥產業園成功納入國家發改委批覆的《川渝合作示範區(廣安片區)建設總體方案》,上升為國家戰略。該園區正式掛牌“川渝合作(廣安)醫藥產業示範園”。截至2018年,川渝合作(廣安)醫藥產業示範園已建成面積達15平方公里,入駐醫藥及相關企業近40户。

成立川渝醫藥行業協同創新戰略聯盟。2018年7月,川渝醫藥行業協同創新戰略聯盟成立。通過搭建區域交流與協作平台,解決區域產業發展與醫藥行業共性關鍵技術難題,開拓醫藥產業協同的內容和領域,提高聯盟成員協同技術應用水平,加快推進川渝醫藥行業協同發展進程,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補充閲讀(二)產業服務如何完成轉型升級?

總體上,在產業服務方面需要實現五個方面的轉型升級。國內園區在產業服務層面還是停留在“招大引強”,主要從政策層面服務好龍頭企業,龍頭企業雖然擁有完整的企業價值鏈,但創新乏力,更多的創新是來自中小企業。

產業園區需要更多的把產業服務聚焦在中小企業,切實在業務層面幫助到中小企業發展,並打造以龍頭企業為牽引,以中小企業聚集的生態模式。

1.從運營驅動到技術驅動

國內大部分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缺乏專業的運營團隊,亟待數據智能驅動業務協同,打破信息孤島、資源配置等限制。通過應用數字化實現業務運行模式的全面升級,加速內部資源共享、市場信息傳播,持續完善組織運作和業務操作流程,降低對運營人員的能力要求、縮短學習週期。

2. 從盈利模式到生態模式

園區產業服務商業模式一定是產業鏈企業共同做大打糕、共榮共贏的生態模式,任何一個企業的盈利不能建立在損害產業鏈上下游的環節的基礎上,否則無法持久共贏,因此產業服務必須從單點業務盈利模式,升級到整個生態循環的多點盈利,構造商業生態的多樣性。重塑機構的運營模式和商業結構安排,讓組織的產業園區業務發展生生不息。

3. 從面向企業到面向產業

產業園區不能僅僅是服務好園區的龍頭企業,更要關注作為創新主體的中小企業,從業務的高度、深度、廣度上切切實實地幫助到企業,打造一龍頭企業外牽引以中小企業集聚的產業生態。

業務高度是指整個經濟體的發展是致力於打造可持續演進的生態化體系;業務深度是指企業發展應緊密圍繞相關企業的生產力促進、項目開發、合作網絡的生命週期過程;業務廣度是指經濟體的核心能力是促進聯合金融化、信息化的合作平台與相關資源。

通過服務高度、深度和廣度的全面提升,使得經濟體的企業、項目和人才能夠直接受益,激發行業組織的運營活力,促進產業項目的開發力度,提升從業人員的創新能力。

4.從單打獨鬥到合縱連橫

經濟體的業務不能侷限於自身渠道和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通過對接產業價值鏈上的專業服務機構、產業生態鏈上的金融、信息機構與業務平台,形成強強聯合的互補增強體系,以橫向聯合的形態拓展業務邊界,閉環業務路徑。

5.從整合資源到生態化運營

通過資源對接與整合的模式,難以維持本板塊的業務穩定性和業務粘性,也難以提高本組織主體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通過產業領域的專業化服務滲透到企業組織的經營過程當中,通過夥伴網絡提供對行業項目的金融化、信息化支撐,讓合作組織的生產力經營、項目經營、人才經營都離不開本組織的服務和合作,最終形成行業經濟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生體。

總結

構建數字化專業創新服務系統,打造產業創新服務平台,推動創新要素集聚與網絡化、協同化發展,是實現生物醫藥產業園區服務升級的核心業務抓手。相信隨着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深度融合,生物醫藥產業園區數字化的不斷髮展,將加快產業創新升級步伐,實現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換道超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488 字。

轉載請註明: 專家訪談 | 從大數據看中國生物醫藥產業佈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