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債違約處置機制進一步完善 債券市場支持實體經濟能力提升
中誠信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16日,債券市場共有24家主體發生違約,涉及債券59只,涉及金額達555.57億元,其中有11家發行人首次在債券市場發生違約。
就上半年發行人違約原因來看,中誠信信用分析(北京)有限公司量化分析團隊認為,上半年新增違約主體的原因主要是公司戰略較為激進,嚴重惡化公司償債能力;公司治理存在較大缺陷,導致公司經營業績持續下滑、債務高企、流動性壓力加劇等;受行業景氣度差、競爭激烈、政策調控等外生性因素影響,發行人收入下滑明顯,同時資產流動性差,短期待償還債務規模大,疊加疫情影響,債券違約未能避免。
近年來,我國債券違約事件有所增多,債券違約進入常態化階段。因此,違約後如何處置成為了各方關注的焦點。從近年來債券違約處置的實踐來看,由於我國債券違約歷史還比較短,過程中暴露出處置效率不高、處置週期長等問題,亟需進一步完善信用債違約處置機制。
在此背景下,近日,人民銀行會同發改委和證監會發布《關於公司信用類債券違約處置有關事宜的通知》。這是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債券違約處置機制、推動債券市場規則統一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有利於完善債券市場的基礎性制度,補齊市場發展短板,促進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這有助於提高信用債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高收益債分析師梅佳表示,《通知》緊密圍繞監管協調,從完善投資者保護機制、完善信披要求,壓實中介“看門人”的法律職責、強化發行人契約精神、針對風險問題的解決方案等方面全方位地對信用類債券違約處置給予約束,對建立健全債券違約處置機制,提升違約處置效率,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有着重大意義。
梅佳認為,其主要亮點在於破除信用債違約處置“難”的癥結,提高違約債券的處置效率。作為新《證券法》的落地政策,《通知》聚焦於建立健全統一的債券違約制度框架,從完善違約處置機制、加強投資人保護的角度出發,從根源上打破市場上現存的惡性循環,為提高違約處置效率奠定基礎,進而提升違約債券的回收比率,降低預期損失,修復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這將有助於提高信用債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
在業內分析師看來,建立完善的債券違約處置機制、提升違約處置效率也有助於緩釋債券市場的信用風險。2020年上半年新增違約發行人中民營企業共9家,佔比80%以上。2019年以來,多項民營企業紓困政策陸續出台,雖對融資狀況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從違約情況來看,信用資質較弱的民營企業債券發行人仍持續發生風險暴露。在債券處置機制完善後,尤其對這些民營企業的債券來説是利好,有利於其風險緩釋。
對於下半年的信用債券發行,天風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孫彬彬認為,2020年下半年整體信用債到期規模較大,債券發行人發新債“滾續”舊債的需求依然較大,未來信用市場發行環境主要取決於整體資金面。預計後續資金利率將保持穩定甚至進一步下行,因此,信用債發行環境預計將保持穩定,市場發行節奏也將逐步恢復。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