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姜 楠
《證券日報》記者從市場瞭解到,當前深交所正穩步推進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技術準備工作,7月4日-7月5日組織了首次全網測試。當天測試結果表明,參測單位的交易、行情、結算、賬户、轉融通、適當性管理等技術系統整體正常。
據接近監管機構人士透露,在過去的2個多月,深交所已組織全市場開展聯調測試、仿真測試和全網測試,行業機構參與踴躍。在月初的首次全網測試中,具備深市經紀業務資格的106家券商單位全部到齊,還有近8成基金公司和超過9成託管行也參與了測試。
此次深交所創業板註冊制改革使用的“技術擔當”是自2016年6月6日上線的第五代交易系統,自上線以來經歷了深港通開通、滬深300ETF期權上市等重大事件。憑藉着業務參數化、系統組件模塊化、接入方式多樣化等前瞻性設計,深交所技術團隊均出色完成任務。
“交易系統是證券市場的核心,是市場運行的關鍵技術平台,它為全市場提供交易撮合、行情發佈等服務。”深交所相關技術負責人介紹道,對於交易系統來説,最核心的評價指標包括高可用和高性能。
記者瞭解到,深交所交易系統連續安全運行時間已突破18週年。目前深交所交易系統連接近400家交易參與人,直接連通各證券公司交易系統,連接登記結算系統,連通200多家託管結算機構,有效服務過億投資者和超2億證券賬户對11000多隻證券的交易、結算需求,實現了交易結算業務的高效直通式處理。系統具備對8億賬户、3億筆持股的前端風控、每日4億筆訂單的處理能力,持續委託處理能力峯值為30萬筆/秒,實際峯值已超過20萬筆委託/秒,雙中心模式下最快委託處理時延1.1毫秒,經受住日訂單超過1.1億筆的峯值考驗,且系統兩地三中心生產部署,具有高可靠和高可用性,可在10秒內完成自動故障切換,3分鐘內實現同城災備切換。
根據交易所聯合會(WFE)網站和境外主流交易所新聞動態披露的數據,深交所交易系統的日處理委託容量、成交筆數、自主可控能力、安全可用性等主要技術指標都處於領先地位。
“考慮到我國的證券市場是以中小投資者為主的市場,參與者眾多、委託筆數大,同時國內監管要求對每一筆委託的賬户有效性和持股數量進行檢查,連續安全運行18年的紀錄放眼全球證券市場都是非常優秀的。”上述技術負責人表示。
深交所歷來重視信息科技,堅持重要系統自主研發,實行“技術先行、自主可控、整合資源、持續優化”的技術路線,以“科學、安全、高效、實用”為目標,掌握世界先進交易系統的設計和維護技術,形成較為強大的研發創新能力和安全高效的運營能力。也正是憑藉過硬的技術支持,確立了深交所的融資規模、流動性、市值等多項指標躋身全球資本市場前列地位,並於2019年開啓國內首次交易所技術輸出之門。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