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收益率創45個月新低 銀行理財如何翻盤

雖獲得資管新規過渡期延期一年利好,但處於轉型期的銀行理財產品正面臨發行量、收益率持續走低的現狀:8月309家銀行共發行了6593款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銀行減少15家,產品發行量減少422款,而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產品的平均收益率更是創下近45個月新低。對此,分析人士指出,銀行理財收益率在未來一定時期內將保持下行,各銀行須不斷提升自身投研能力、加強外部合作,以迎接淨值化時代的挑戰。

9月10日,北京商報記者從普益標準理財月報獲悉,今年8月,各類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普降。具體來看,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村金融機構當月發行量分別減少98款、83款、48款和194款,發行量佔比分別為19.99%、14.73%、40.16%和22.87%;其中,國有銀行、股份行、農村金融機構當月發行量佔比較上月分別下降0.19、0.3、1.39個百分點,城商行當月發行量佔比較上月增加1.73個百分點。唯有外資銀行8月發行量增加1款,但該類型銀行發行量僅佔2.24%。

發行量下降的同時,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數據顯示,8月銀行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75%,較上期減少0.03個百分點,創下近45個月以來新低;開放式預期型產品的收益率也呈下降趨勢,其中,股份制商業銀行半開放式產品收益率連跌7個月,8月收益率為4.09%,較上月下降0.03個百分點;股份制商業銀行全開放式產品收益率為3.69%,銀行同類產品收益率表現均在3.7%以下。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銀行理財收益率走低原因有二,一是資管新規後理財產品持續整改,一些具有錯配特徵的“高息”產品在監管重壓之下逐步淡出市場;二是疫情後的貨幣寬鬆政策促使市場利率走低。

普益標準研究人士表示,長期來看,理財產品收益率主要受流動性因素影響。當前貨幣政策的實施也意在引導利率下行,降低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因此理財產品收益率在接下來的一定期間裏,或都將保持總體下行的趨勢。但他認為,貨幣政策不會大水漫灌,未來市場流動性將處於合理充裕狀態,因此銀行理財收益率也不會無下限走低,投資者可以多配置較長期限的理財產品。

理財產品收益率缺乏競爭力是銀行理財吸引新客户、做大規模的主要瓶頸。一位銀行理財經理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由於收益率走低、市場競爭加劇,銀行理財產品“越來越難賣了”。此外,向存量客户銷售新產品難度較大,她表示,銀行客户羣體以中老年為主,風險偏好較為保守,更加青睞本金安全的存款類產品。

但資管新規發佈後,銀行保本理財產品規模快速壓降,淨值型產品佔比大幅增長。而從淨值型產品期間收益率排名來看,其收益率上限不斷提高,市場競爭潛力強勁。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8月收益率最高的淨值型產品為工商銀行發行的“中國工商銀行境外專項理財產品2019年第1期”,期間年化收益率高達159.59%,創下今年以來新高。收益率上線刷新的同時,波動性也在增大。招商銀行發行的“私人銀行中證500指數增強3號理財計劃”,8月期間波動性達452.26。

招商銀行行長助理劉輝在中報業績發佈會上也表示,保本老產品存量能否平穩壓降是銀行能否做大理財規模、提高理財收入的重要影響因素。他指出,“剛兑型產品”就像雙刃劍,如果它們的無風險成本高而又不能有效壓退的話,淨值型產品的發展也會受到一些制約和障礙。所以,隨着老產品的退出和承接工作的推進,理財子公司發行的淨值型新產品也將實現更快的增速。如果銀行理財規模實現有效、平穩增長,收入的增長也就水到渠成。

普益標準研究人士指出,在淨值化轉型過程中,各銀行必須不斷提升自身投研能力,提高產品收益率。長遠來看,銀行可通過與外部資管機構合作,藉助其成熟的投研體系,優化產品配置,例如目前很多銀行都通過與信託、基金、證券資管和保險資管等機構合作探索“固收+”的產品模式提升產品收益率。目前淨值型產品主要以固收類產品為主,該類產品雖具有較低的風險,但收益也較低,預計未來各銀行將更多拓展權益市場,配置權益資產以提高產品收益率。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實習記者 杜曉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1 字。

轉載請註明: 預期收益率創45個月新低 銀行理財如何翻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