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市場上迎來一家專注於微創外科手術器械和配件的醫療公司公開招股,這家公司就是康基醫療。截至6月17日下午16:00,康基醫療已經獲得了243.57倍的孖展認購倍數,可見市場對其追捧熱情非常高。
而翻看其招股書資料,康基醫療在招股前就獲得了七大知名機構作為基石投資者投資近1.65億美元,這七家機構中就有特別青睞醫療股的高瓴資本。
除了康基醫療以外,縱觀2019年以來高瓴佈局的港股新股,其中沛嘉醫療-B和啓明醫療-B的業務都專注在經導管心臟瓣膜醫療器械。可以看到2019年底上市的啓明醫療上市首日即大漲30%,上市至今累計漲幅高達94.7%。
而2020年5月中旬上市的沛嘉醫療上市首日更是暴漲67.97%,上市至今累計漲幅高達102.47%。
有興趣的投資者可以去比對,包括像美股的其他一些醫療器械頭部公司如丹納赫、碧迪、史賽克等,它們當下的平均估值水平都比輝瑞、諾華、吉利德這些知名製藥企業更高。
這原因何在呢?根據國外投資機構分析,這與製藥行業和醫療器械行業模式不同有關。
對於製藥企業而言,化藥小分子由於分子結構公開,享受完專利期後,就有很多仿製藥廠進場,由於沒有研發投入,仿製藥價斷崖式下跌,原研藥廠也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失去市場份額。
這裏面例子不勝凡舉,如默克的洛伐他汀,1987年上市,第二年就突破2.6億美元的驚人收入,曾經作為全球降脂藥物的絕對領導者,在2001年專利到期後,當年的市佔率就從接近100%跌到不足0.5%,股價也慘遭腰斬。
醫療器械選行業有講究
醫療器械細分市場非常多,大類就可有數10個分類,每個分類又有更小的分類,因此器械的研究難度很大。所以這裏採取應不同的子行業容量和增速來綜合對比,尋找行業天花板高,同時生命週期又處於高速增長階段的子行業來重點關注。
比如根據各個子行業的市場容量來看,醫療器械大致上可分為體外診斷、心臟病、診斷成像、骨科、眼科、整形類、內窺鏡、牙科、糖尿病、腎臟、醫用耗材等細分。
據2019年全球醫療器械細分市場規模來看,體外診斷、心臟病、診斷成像、骨科、眼科這五大類佔據市場規模最大,市場天花板也較高。
其他醫療器械細分中如體外診斷、心臟病學不僅有着較快的行業增長,其市場體量也都超過了70億美元。骨科、眼科市場規模都在40億美元以上,並且我國在該領域冒起的公司並不多。上述行業方向對於投資者選取投資標的有着不錯的參考作用。
最後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統計,2017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容量為4450億元,同比增長20%,而2017年至2022年複合增長中樞為15%至20%,遠超過全球增長。
我國目前的需求階段處於美國90年代的階段,未來10年保持10%以上的行業增速的可能性很大,投資者可以對這個行業中的公司重點關注。正如高瓴資本的張磊所説,其投資方向是在不確定性時代下尋找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