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9日電(記者汪子旭)8月18日,我國首家獲批的外資獨資人身保險公司——友邦人壽正式成立,這是中國保險業對外開放的又一重要風向標。隨着系列開放措施加速落地,外資金融機構正掀起在中國市場佈局的熱潮,保險、證券、期貨等領域首家外資獨資或控股公司紛紛誕生,多家外資金融巨頭表示還將尋求進一步加大在華業務佈局。與此同時,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不斷增強,境外機構已連續20個月增持人民幣債券,外資配置中國股市力度也持續上升。我國金融對外開放也將穩步擴大,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統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等政策利好將持續釋放。監管部門正為更大範圍、更寬領域的金融開放規劃路線圖。
今年6月,友邦保險上海分公司改建為友邦全資持股的壽險子公司——友邦人壽正式獲得銀保監會批覆。時隔兩月,這家我國首家獲得設立批覆的外資獨資人身保險公司正式“靴子落地”。據悉,友邦人壽會統一管理友邦目前在中國內地的壽險業務,並已着手申請在中國內地設立新的分支機構。“友邦人壽的成立,意味着友邦在中國能夠將業務拓展至更多區域,其在內地市場的業務內容與模式也將擁有更多可能。譬如全國範圍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等,未來都有機會去嘗試。”友邦人壽執行董事及總經理張曉宇説。
隨着今年4月1日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取消,以及年初期貨公司外資投資全面放開,外資機構紛紛加快佈局中國市場的步伐。期貨公司方面,7月21日,摩根大通期貨全部完成股權及相關變更,國內首家外資全資控股的期貨公司正式誕生。證券公司方面,短時間內已有瑞銀、野村、摩根大通等7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落地。公募基金方面,首家外資全資控股的基金公司也已呼之欲出。目前,海外資管巨頭貝萊德、路博邁已提交公募牌照申請,上投摩根基金、摩根士丹利華鑫也在謀求100%控股。
“疫情期間,放眼全世界中國是少有的不斷有外商投資金融機構落户的國家,許多國際著名的機構都表達了落户的意向。”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温彬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外資金融機構加碼佈局中國市場,顯示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化,外資機構看好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同時,當前國際上出現了一些逆全球化聲音,貿易保護主義、雙邊主義抬頭,而中國仍在加快金融對外開放步伐,這也是境外機構看好中國金融市場的重要原因。
據大和證券中國委員會副主席耿欣透露,大和證券集團已向證監會提交申請設立控股合資證券公司,並推動其儘快落地。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行行長尹楨表示,中國是德意志銀行全球重點發展市場,未來將繼續大力發展在華業務,結合德意志銀行的網絡優勢特別是在歐洲、亞太市場的資源和專長,幫助中資企業走出去探索全球資本市場。
在外資機構加快在華業務佈局的同時,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也不斷增強。中央結算公司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境外機構債券託管面額為23441.24億元,同比上漲38%,相較2019年末上漲24.89%,是境外機構投資者連續第20個月增持中國債券。
央行近日發佈的《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也顯示,境外主體持續大手筆增配中國股票、債券。債市方面,截至2019年末,中國債券市場存量規模達99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境外主體持債規模2.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7%。股市方面,截至2019年末,中國股票市場市值59.3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境外主體持有股票市值2.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2%。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加入明晟指數的股票標的越來越多,特別是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開通後引領資本市場與外部市場聯通聯動,為外國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他同時表示,外國投資者特別是機構投資者進入我國資本市場,也有利於我國資本市場制度的完善和成熟,吸引更多外國投資者進駐,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金融對外開放還將穩步擴大。郭樹清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下一步,將促進實現更大範圍、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的金融雙向開放。鼓勵中外機構在產品、股權、管理和人才等方面開展合作。完善配套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營造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央行行長易綱表示,要繼續推動全面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統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外匯管理政策。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的開放。
温彬表示,實現更高層次的金融開放,不僅要擴大金融市場準入,讓中外資金融機構在市場上公平競爭,更重要的是還應該在開放過程中,推動中外機構進行多方面、全方位合作,互相學習借鑑,提高中國金融市場的運行效率和質量,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