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GDP同比增長3.2%,較一季度回升10個百分點,上半年GDP同比增長-1.6%。從生產端看,疫情之後,生產較需求率先修復,4-5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別為3.9%、4.4%,6月季節性高温多雨,一般PMI生產指數會環比回落。2005年以來,6月生產指數環比回升的年份只有2009年、2014年、2016年、2017年,同時,這些年份6月的工業增加值增速也均出現回升。今年6月PMI生產指數出現0.7個百分點的回升,在出口、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等需求的拉動下,製造業同比增長4.8%。另外,6月服務業PMI出現改善,服務業也將明顯修復。二季度GDP增速轉正,但還不足以彌補一季度-6.8%的深坑。不過,三季度GDP增速可能恢復到5%-6%,達到疫情前水平。
需求端,固定資產投資中的基建、地產投資以及社零中的汽車、地產鏈相關消費恢復得較快。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同比下降3.1%,降幅比1-5月份收窄3.2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同比下降2.7%,降幅比1-5月份收窄3.6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1.9%,增速較1-5月份上升2.2個百分點。基建投資增速回升一方面是趕工需求,另一方面是資金規模與效率提高。房地產投資增速回升的原因在於:(1)國內疫情好轉,趕工需求回升。房屋施工面積累計同比增速均出現回落,而房地產投資增速明顯上升,表明在交房壓力下,房企需要趕工,施工強度上升。(2)貨幣寬鬆下加速房地產需求回暖。上半年社零同比下降11.4%,降幅較1-5月收窄2.1個百分點。汽車消費轉正,主要受需求滯後釋放以及各地出台汽車消費刺激政策影響。地產鏈相關消費恢復得較快:(1)需求滯後釋放。(2)地產竣工處於上升週期。往後看,當前基建、地產投資、汽車與地產鏈消費回升的邏輯可能會延續,上述變量仍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展望下半年,中國經濟修復的最大變量在於出口。由於國內疫情控制得比較好,以投資和消費為代表的內需仍然存在繼續改善空間,但當前全球疫情未出現收斂,疫情的蔓延對不少國家經濟造成壓力。因此,出口是下半年最大的不確定性。長期來看,最大的挑戰是在海外疫情還在蔓延的情況下,不確定性會一直存在,加上疫情之下,逆全球化可能加劇,企業投資意願能否被有效激發是挑戰。可以考慮的應對之策是:(1)通過供給側做加法釋放國內市場需求潛力;(2)更大力度減税降費;(3)未來選擇發展資本市場,更多的居民參與到這一市場中來,會改善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也就可以降低非金融企業的槓桿率。當然企業也會像地方政府一樣,在資產負債表改善的時候,也會去進行更大規模的擴張。但企業投資和地方政府投資的結果和對經濟的影響就完全不一樣,因為它們投資的效率不一樣,投資回報率不一樣,對全社會的滲透不一樣,對未來形成的產出不一樣。所以每一次企業加大投資之後都會迎來新的一波增長週期。□潘向東(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編輯 趙澤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