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説(xiangling0815)
今年兩會期間,關於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再次成為諸多代表、委員的關注、建言方向。
圍繞小微企業融資難困局,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2020年兩會建議中提出,建立完善全面、互聯互通的地方小微企業政策執行和信息集成的綜合體系,加大金融扶持的基礎上引入產業力量,多方合力破解小微企業融資“冰山”。
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需要找準着力點。
自2011年,小微企業的概念被提出以來,伴隨而生的就是其生存難題。
毋庸置疑,小微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經濟社會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對增加就業、活躍市場、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結構優化等方面都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數據顯示,在國內,小微企業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70%左右的專利發明權、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且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撐作用越來越大。
但其生存環境,卻越發艱難。受經濟大環境、技術、人才、資金等多方困擾,特別是今年還有疫情襲擾,讓小微企業生存困境進一步加劇。
作為國民經濟“毛細血管”,小微企業生存難題的解決已經刻不容緩。在諸多困境中,資金問題毫無疑問是其核心所在。
近期,“一行兩會”以及各級政府部門在解決小微企業資金問題上都提出了不少政策,部分問題得到解決,部分問題有了新變化,但小微企業融資問題還是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在張近東看來,小微企業在資金上的難點,主要體現在“三大難點”、“四大門檻”。
“三大難點”,主要是站在金融機構的角度,小微企業融資難,難在風控;而風控之難,難在有價值信息的獲取;信息數據獲取之難,難在數據入口分散,孤島效應難以消除。
而“四大門檻”,主要是指“機構缺乏、准入標準高、產品門檻、產業協同不足”。
首先,專門服務於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的機構還比較缺乏,一方面機構數量有限,另一方面,各機構間沒有形成統一完善的服務管理機制;
其次,針對服務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門檻偏高,當然這也是受信息獲取難,風控難以把握有關,許多小微企業缺乏相應的數據信息,無法達到銀行等機構的准入標準;
再者,即便部分小微企業能夠達到准入標準,但也有擔保、融資成本等多方面的困擾,苛刻的條件,同樣會使大量小微企業望而卻步;
最後,解決小微企業資金問題,應從根源上着手,加強上下游供應鏈,依託於產業系統效應,增強小微企業核心競爭力,是解決其資金問題的關鍵所在。
當然,保障小微企業資金的難題,已經成為了世界性議題,尋找一條符合中國國情與企業特色的,保障小微企業生存率的融資路徑才是當務之急。
兩會上,張近東提出《多策並舉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規劃出多維度解決方案,即一方面,應繼續推動政策落地,提高執行效力;另一方面,建議由地方政府牽頭,整合區域內政策機構力量和各方數據,建立完善全面、互聯互通的地方小微企業政策執行和信息集成的綜合體系,為金融機構創新小微金融業務模式提供數據支撐。
具體到執行層面,主要體現在三大方向:
近年來,各級政府與機構都有出台相關扶持政策,積極作用顯而易見,包括近期,財政部、央行、銀保監會等部門出台了一系列小微企業融資促進政策,涉及貨幣政策、財税補貼、監管考核、平台建設等多個方面。
但從實踐中看,很多政策仍存在落地難問題,小微企業融資問題還並未得到徹底解決。特別在疫情影響下,小微企業生存難題再次凸顯,此時維持企業續存的問題是重中之重。
張近東認為,“在疫情影響仍未結束的情況下,對於地方政府出台的各類扶持政策,可進行系統性的效果後評價,以此來促使政策更好地落地;對於金融機構在疫情期間的表現,也可由各地監管機構啓動後評價,對於表現突出的金融機構給予正向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小微金融業務的資源投入力度。”
要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政策方面的保駕護航必不可少。
在政策之外,缺乏長效的保障機制,或者説包括“信息孤島”在內的各類“孤島”難以破除,是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一個長期痛點。
例如,不同領域和行業的小微企業,需要通過不同的服務機構和管理部門對接,缺乏一個統一的信息集扎口以及對外輸出渠道,這就使得小微企業在需要融資需求時,將面臨信息不對稱、手續繁多、作用範圍有限等諸多問題。
張近東看來,這需要建立破解小微企業融資之困的社會共享信息交流平台,由銀行機構、財税部門、第三方支付部門等組成,專門負責小微企業融資的數據徵信服務和協同政策的梳理整合,發揮政策合力,並保障其長期持續暢通。
只有先打破“孤島壁壘”,才能讓為實現普惠金融提供有效的服務。
產業深入則是從本質上補足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缺口。
小微企業融資問題長期存在,一方面單個小微企業能力弱,在沒有上下游完整供應鏈支撐的情況下,面對複雜、繁瑣以及高門檻的融資標準難以實現突破;另一方面,小微企業自身的不確定性,使得各類金融機構所承擔的風險大大增加,惡性循環下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成頑疾。
針對這個問題,張近東建議“對小微企業而言,税費減免和融資支持等政策建立在正常的訂單和營收之上,在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同時,引入產業力量,加強產業鏈協同,通過數據、資金、人才等環節的打通共享為小微企業創造更好的生存發展環境,形成產業協同合力。”
總而言之,就是通過建立完善全面政策執行和信息集成的綜合體系,為小微金融業務提供數據支撐,同時引入產業力量,實現對小微企業的綜合扶持。
可以發現,張近東的兩會建言顯然是有備而來。聯繫到近年來蘇寧的業務動作,能夠看到在“多策並舉”的框架之下,蘇寧金融、蘇寧銀行微商金融服務及金融科技針對小微企業融資的戰略佈局。
在解決“風控、信息獲取、數據入口分散”的問題上,蘇寧金融依託金融科技,加速數字化發展,發力“無接觸”金融服務。
依託強大的科技優勢以及近年來構築的領先科技平台,蘇寧金融暢通線上渠道,擴展智能化服務,深入鑽研小微金融場景,構建了蘇寧智能微商貸款開放平台,今年1-5月已為數千户小微企業,發放貸款過5億元。
據瞭解,基於工商信息數據庫、蘇寧金融會員數據庫,蘇寧智能微商貸款開放平台充分利用大數據,進行客户信用畫像分析。要知道,僅南京市小微企業信息就已提取了數十萬條。通過智能電銷,精準推薦正常納税和開立增值税發票的小微企業,實現全流程線上貸款申請,純信用、秒授信、零人工。
該平台還為普惠金融場景開放了諸如“星象”智能營銷系統、“天衡”貸款審批模型體系、“透鏡”智能風控決策引擎、“多普勒”小微金融風險監控預警平台、“鴻儒”知識圖譜開放平台、“捕逾”智能催收系統等一系列金融科技系統陣列,實現了科技充分賦能,高效解決了傳統小微金融信貸業務風險大、成本高、難以商業可持續發展的結構性問題。
面對各大平台,蘇寧銀行則通過開放銀行平台,向各大合作場景平台如美團、獅橋、零售雲等平台場景中植入“微商貸”,協助完成開户、授信、提款、還款等基本操作。針對貸前、貸中、貸後環節,蘇寧打造了信用評估體系、風險預警體系以及差異化催收方案,還加上專門面向小微金融的可視化數據經營平台——“觀星台”。
這就為各大平台免去了“風控和信息獲取”難題,同時也解決了“數據入口分散”的弊病,蘇寧銀行通過“一攬子”建設,打通了小微企業從貸款到支付的各個環節。
蘇寧銀行數據顯示,基於以上全流程小微金融科技,2019年,微商貸的授信通過率在一些場景上可以達到70%以上,2019年微商貸同比增長470%,目前餘額近50億元,惠及7.1萬户小微企業。與此同時,資產質量也控制得很好,蘇寧銀行2019年不良率僅為0.88%。
在產業力量深入的環節上,蘇寧更是顯現出其長期關注小微企業金融領域的積累。
通過多年累積,蘇寧已逐漸形成,全渠道、全場景的佈局優勢,加上其智慧供應鏈的基礎,使其已經成為更加開放和能力具象化的綜合服務平台。
依託蘇寧供應鏈體系和互聯網轉型期間積累的技術優勢,讓蘇寧在實現實現零售核心能力和資源的輸出的同時,更能遊刃有餘的賦能行業和社會,針對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點的一套綜合解決方案,就是蘇寧帶頭以產業力量深入的體現。
通過發揮蘇寧易購、蘇寧金融等產業資源、優勢,正在構建“商品 服務 場景 金融 科技”的一站式產業鏈協同解決方案,為小微企業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普惠金融服務和產業鏈服務。
顯然,結合張近東兩會建言,在小微企業面臨融資問題乃至生存問題的關鍵檔口,蘇寧早已“躬身入局”。
“小微活,就業旺,經濟興”已經成為共識,無論是政策大方向還是市場關注點都在向“小微企業”聚焦,並且以蘇寧為代表的企業、機構也在奮力前行,相信金融和科技的結合必將出更多的“化學反應”,打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最後一公里”近在眼前。
*此內容為【科技向令説】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多家創投、科技網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評委;
3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4《中國經營報》《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報刊、雜誌特約評論員;
5鈦媒體、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聞等近80家專欄作者;
6“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7騰訊全媒派榮譽導師、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