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之路越暢通,註冊制推進越順暢,股市才能通而不痛
創業板註冊制來了。
4月27日晚間,證監會和深交所相繼發佈多個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配套業務規則,並就此公開徵求意見。
按照市場化改革要求,創業板退市制度也同步迎來調整。一是豐富完善退市指標,加大“殭屍”企業和空殼公司的出清力度;二是簡化退市流程,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環節;三是強化風險警示,對財務類、規範類、重大違法類退市設置退市風險警示制度。尤其是連續二十個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盤市值均低於五億元,是新增的條款,也等於是新增了退市指標。
而對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等方面的重大違法行為,以及在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安全、生產安全和公眾健康安全等領域的違法行為,在推行註冊制後,處罰的力度也將進一步加大,監管的手段更加豐富,退市的步伐也更快。
事實也是,如果上市公司不能對退市制度有敬畏之心,出現嚴重問題也能夠繼續在市場逍遙自在,甚至可以當作炒作工具,損害普通投資者利益。那麼,市場也就無秩序可言,無規範可講,就無法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殊不知,按照目前資本市場的實際情況,上市公司的數量已經較多,尤其是新三板,在自身活力不強、交易不夠活躍、企業沒有達到上市目的的情況下,通往主板的路又遲遲不能通暢,因此,企業進入新三板上市的積極性已經很弱很弱,甚至可以説已經沒有多少興趣。更多的企業,把上市的希望寄託在科創板和創業板。而科創板由於起步較晚,且因為漲跌幅限制放寬等方面的因素,對投資者的選擇門檻更高。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容納的上市公司數量就會受到一定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退市制度做保證,不能讓更多失去市場生存條件的企業退出去,市場的容量就會成為問題,推行註冊制的難度就會很大。
就創業板而言,同樣面臨着這樣的問題,市場不可能無限制地增加上市公司數量、擴大市場規模,而必須保持一定增速、一定數量。推行註冊制後,企業進入市場的速度肯定要加快,如果只進不出或快進慢出,創業板也會很快陷入數量瓶頸和麪臨規模壓力。因而,必須加大退市力度,讓不具備繼續在市場生存的上市公司儘快退出,從而給其他企業留下更多的入市空間,避免數量太多給市場帶來容量壓力。
更重要的,一旦退市之路暢通了,市場之水就會越來越活,上市公司對退市的敬畏之心才會越來越強,濫竽充數者就會自然而然地被淘汰,真正形成良幣驅趕劣幣的市場競爭機制。尤其重要的是,垃圾公司、低劣公司不再在市場興風作浪,投機者就無法利用普通投資者的跟風心理,惡意炒作。上市公司也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地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的投資價值。價值投資理念也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步形成。
註冊制,不是不強調企業的盈利能力、市場競爭能力、企業管理能力、風險防控能力,而是把對企業能力的判斷權、評價權交給了市場,由市場來決定企業的去留。自然,那些沒有競爭力、沒有核心產品、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就很難在市場立足。顯然,這也更有利於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更有利於調動企業的內在動力和積極性,更有利於增強企業經營者的危機感和競爭意識。
從創業板即將推行註冊制的準備情況來看,深交所仍然對入市企業提出了一些財務指標方面的要求。這也主要是基於目前市場的實際情況以及註冊制仍處於探索階段,一旦註冊制試行成熟,更多的指標還會進一步放鬆,門檻進一步降低。這也意味着,對退市的要求會更高,對入市企業的數量、規模、指標等也會更加寬鬆,更多的企業會因為適應不了市場競爭而被淘汰出局。毫無疑問,這是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應當説,近年來,在退市方面,已經有了很大進步,過去可以在市場苟且偷生的企業,一個個地被“請”出了市場,從而對其他企業也形成了一定的壓力和衝擊力。隨着註冊制改革的穩步推進,退市的步伐也一定會更快、力度更大,更多企業可能會在註冊制的推進和退市制度改革的加快中進入退市行列。那些不具備上市條件,但想通過關係等上市的企業,也就只能選擇放棄,或通過技術、研發、管理、效益等逐步提高之後,再選擇上市。
總之,只有具備良好的退市基礎,形成良性競爭的退市機制,註冊制推行才會更順暢、更健康、更有序,才能真正促進上市公司的質量提升和企業競爭的良性循環,使資本市場步入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從而讓上市公司更加敬畏退市、敬畏市場、敬畏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