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筆記俠(ID:Notesman)
高級筆記達人 | 鄭磊
內容來源:2020年5月28日,支付寶大學&淘寶大學企業數字化賦能轉型大會直播。
分享嘉賓:安秋明,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專家,支付寶大學淘寶大學賦能中台負責人。
數字化
筆記君説:
數字化轉型,再也不是選修課。那關於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我們如何藉助商業實踐去推動呢?
以下,盡情享用~
大家好,很高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分享關於數字化轉型的一些觀點和實踐。
説起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我們和國內很多專家、學者、企業家一起探討過,雖然大家在概念和意義上沒有統一共識,但我們依然可以通過很多商業實踐案例,總結和發現它們背後的規律。
一、企業的商業模式,
面臨解構、重建的挑戰
首先,我們通過一系列案例來看下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商業上的變化。
1.企業品牌端
案例1:奧利奧
奧利奧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國民級餅乾品牌。去年,奧利奧推出了一個非常火的新產品,叫做“堅果抱抱”。
圖片來源於網絡
產品在同年9月份上市,雙十一時一躍進入整個產品類目的Top10,雙十一當天一共賣出了55萬包。
那麼,奧利奧是如何完成新產品研發的呢?
一提到新產品研發,很多人會想:是不是某些人的“靈光一現”呢?其實,在今天的商業世界裏,新品研發本質上是一個數據化驅動的過程,它正在朝着數據化驅動的方向演變。
奧利奧在新產品研發過程中,項目數據人員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餅乾的核心消費人羣同時偏好堅果類產品。
所以,他們提出了一個新的商業構想:有沒有可能在堅果和餅乾這兩個類目之間做一個交叉型產品?
他們帶着這個問題對目標消費者進行測試後,發現消費者非常樂意接受這個產品概念。
然後,他們進一步洞察目標消費者的需求,特別是新生代年輕人,發現這些人一方面追求口感,另一方面又很關注健康問題。
接下來,他們又完成了健康概念、口味、包裝等數據的測試。最後根據所有測試結果,研發出了這款堅果產品。
如今,進行新品研發,不注重數據可能“損失慘重”。
案例2:蒙牛
過去,我們可能會認為,養牛更多是憑工人經驗。其實,畜牧養殖業如今也發生了非常多的變化,養牛企業已經可以通過數據化方式監控整個生產過程。
蒙牛飼養了100多萬頭奶牛,這些奶牛分散在全國800多個蒙牛牧場裏。當你走進這些牧場,會發現每頭奶牛都身上掛着一個智能脖環。這個東西很像運動手環,它會記錄奶牛一天的運動數據、產奶量、反芻次數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蒙牛數字化平台
通過這些數據,可以反饋很多信息。比如,一頭奶牛的步數突然減少了,管理人員就會讓醫生檢查一下奶牛的身體狀況,以預防疾病;如果一頭奶牛的步數突然增加了,很可能是奶牛最近發情了。
他們還會在懷孕奶牛的尾巴上放一個重力感應裝置,如果哪天奶牛的尾巴突然向上翹,説明這頭奶牛很可能要分娩了。
蒙牛就是通過這些細微的數據監測手段,監控奶牛身體情況的變化,從而科學管理整個生產流程。
案例3:家居行業的柔性供給
現在買傢俱一定繞不開一個詞,而且我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會逐漸熟悉這個詞——“全屋定製”。
大家可以想一想,10年前我們是如何買傢俱的?我們可能會逛很多商場,看很多品牌。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非常苦惱,因為不同品牌的傢俱、款式、風格都不一樣。
而且,那個時候很多傢俱是標類產品(產品規格化,型號明確固定),也就是説,這款傢俱對於你的房子來説,可能會長了或短了、高了或矮了。
但是消費者並不善於量房子,很難量出精確的尺寸。所以在那個時候,買傢俱對消費者來説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今天,傢俱的全屋定製讓買傢俱這件事變得非常簡單:電話預約設計師上門量房,量完之後可以實時生成一個户型數據模型,然後在iPad或電腦上拖拖拽拽,把消費者想要的傢俱都拖拽到設計軟件裏,實時生成一個360°的3D全屋渲染場景。
接下來,把傢俱數據實時傳送到品牌製造工廠的數據中心,傢俱車間裏的柔性數控機牀(具有適應不同品種、不同批量生產的能力)就可以根據這些數據生產出個性化的傢俱。
數字化為傢俱行業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企業在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同時,生產成本也沒有升高。
2.私域營銷
以上三個案例,更偏重企業端、品牌端,接下來我們講一下私域營銷。
最近,我們在和很多企業交流時,有人開玩笑説:今天的企業不是正在做直播,就是在準備做直播的路上。
現在很多人都在分析直播,比如直播的交互性、IP、社羣營銷等。但我認為,直播帶貨的背後是消費者資產數據化給企業帶來的巨大價值。
比如,一個企業有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的客户,但企業並沒有好方法去客觀描繪和觸達他們。
我們經常會問:“你的客户在哪裏?他們的喜怒哀樂是什麼樣的?你如何觸達他們?你如何和他們進行有效互動?”很多企業根本無法回答。
然而,今天的企業可以藉助數據化手段,最大程度上改善與消費者的互動關係。
過去,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説:“我也知道廣告有一半是浪費的,但我不知道哪一半浪費。”但是現在,我們藉助數據化手段,可以做非常精準的營銷動作,然後再決定下一步怎麼走。
3.門店
現在,我們走上街頭,會發現越來越多的數字化手段在進入服務場景。比如,過去我們去一家餐廳吃飯,會有一個服務員問你想吃什麼,然後拿出一個記賬單記下你點的菜品。
但現在,完全不需要。只要打開手機掃一下桌上的二維碼,就可以完成整個自助點餐動作。吃完飯結賬時也可以直接自助支付。
這樣一來,消費者的體驗越來越好,店家也因此節約了昂貴的人力成本。
但是我想和大家説的是: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它背後的數據價值,比如什麼樣消費者進到了我的門店、在店裏消費了哪些菜品、他喜歡什麼、他為什麼打了好評……這些數據都可以成為我們門店後續運營優化的重要依據。
新冠疫情發生後,不僅是年輕人,我們身邊上了年紀的叔叔阿姨,包括我們自己的父母,似乎一夜之間都接受了在手機上買菜。這其實是消費者端的變化。
我更建議大家看看供給端的變化:很多菜市場在以飛快的速度實現數字化,很多攤位也因此實現了百分之幾十的業務增長。
二、業務數字化和數字業務化雙輪驅動
前面講了一系列案例與現象,我認為有一個東西我們不該回避:
到底是什麼推動了這些商業變化,構建數字化商業的底層邏輯到底是什麼?
1.數字化商業的底層邏輯
我認為有兩個東西不可或缺:一個是硬能力建設,一個是軟能力建設。
① 硬能力建設
談到數字化,我相信很多人腦子裏會湧現一些詞彙:系統、平台、工具、應用軟件等。過去,數字化是大公司的專利,因為需要很大的投入。
但是今天,隨着數據商業基礎設施的普及,SaaS(軟件即服務)等各種各樣數據應用的出現,企業的數字化建設以及數字化能力打造的門檻已經被降到極低了。這是時代給我們帶來的數字化商業紅利。
② 軟能力建設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下數據的軟性能力建設,這與人才相關。
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數據方面的人才,如首席數據官、首席增長官,包括BI(筆記君注:Business Intelligence,商業智能)分析師、數字化管理師、人工智能訓練師等。
可以説,現在企業對於數據人才的需求是井噴式的,而且這些數據人才在企業中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大。
2.C2B:迴歸商業本質,思考商業價值
筆記君注:C2B,Customer to Business,即消費者到企業。
很多人説,現在在中國的商業場景中,幾乎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
我們重新體會一下這句話,為什麼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我們認為,所有的商業現象一定要回歸到商業本質分析。
商業本質其實就8個字:價值創造、價值傳遞。
如今,越來越多的熱點詞彙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供應鏈的C2M(用户直連製造)、數據中台、增長團隊、KOC(關鍵意見消費者)、全渠道、社會化分銷……
在這些新商業趨勢背後,核心推動力都是數據。數據為商業在價值創造和價值傳遞上建立了新的增長動力。
過去,我們經常會有意無意地把消費端和供給端分開。比如,我們經常會説,這是消費互聯網的範疇,那個是產業互聯網的範疇。
但是,隨着整個數據通路的鋪設,大量消費互聯網數據會以很快的速度甚至實時推動整個產業互聯網的運營決策優化。
而另一端,整個產業互聯網也會以極高的效率響應,甚至提前挖掘消費端的潛在需求,分析消費者的喜好、偏好。
未來,C2B不會再是某個行業的專利。越來越多的行業將以C2B為核心手段去滿足消費者需求、創造新的價值。
未來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可能不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廠房、設備、工具、專利等,而是數據。用數據化方式管理消費者資產將會成為企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綜上所述,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本質上是業務數據化與數據業務化雙輪驅動的過程。
3.企業數字化轉型的5個實踐性問題
我們在做商家賦能、生態賦能的過程中,會和不同行業的企業交流。他們會問:“該如何理解企業數字化轉型?企業該如何評判自身到底適不適合做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的效果怎麼樣?”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通常用5個問題幫助企業自我審視:
第一,企業業務能否用數據的方式刻畫和描繪?
這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
第二,能否用可控成本收集數據?
對很多企業來説,這會有一點難度。因為收集有些數據需要花費非常多的人力和物力,甚至需要外部第三方機構的力量才能做到。
收集數據也可能花費過長時間。如果一個企業用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收集到數據,這其實對於實時響應商業變化存在很大影響。
第三,是否具備數據分析能力?
現在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BI(商業智能)團隊,但大部分企業還沒有成立BI部門,也還沒有找到合適的BI團隊的Leader,所以在數據分析方面會存在一些挑戰。
第四,數據是否具備對業務行動的影響力?
數據分析報告與業務的行動是否能產生一個良好的化學反應,這其實是一個非常考驗公司管理決策模式的問題。
第五,是否基於數據形成公司決策,而不是基於某些管理層的個人經驗?
以上就是關於數字化轉型的5個基本問題,同時也是我們對於企業數字化轉型的5個核心判斷。
三、藉助數字化賦能,持續增長
接下來,我想講講數字化賦能的問題。
在數字化賦能過程中,企業家可能會問:在我們業務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賦能到底能幫到我們什麼?能不能用具象化的方式告訴我賦能的價值是什麼?
我們認為,賦能有兩層意思。
1.傳統意義上的賦能
傳統意義上的賦能是通過各個領域的最佳實踐,彌合企業能力差距,實現規模化複製。
我們經常會在接待企業時問他們:“今天來訪的預期是什麼?”
很多企業會説,我想看看這個行業裏的最好的實踐是什麼,這個實踐有沒有能借鑑的地方,從而彌合我們和它之間的差距。
從這個角度講,賦能就是尋找各個行業中最好的標杆實踐,發現那些成長速度最快的商家實踐,然後基於這些實踐總結、提煉一些我們認為可複製、可應用的方法。
2.未來意義上的賦能
在今天的商業世界裏,從看到一個商業機會到抓到它之間的時間越來越短。這就倒逼很多企業家想一個問題:
我有沒有可能創造性地發現很多人還沒有看到的商業機會?也就是説,到未知領域進行新的探索。
對此,我們總結了2個基本的實現方法:
第一,感性認知。帶着商家到不同的行業裏去看,通過不同行業的相互碰撞,帶給他們一些基於交叉商業機會的跨界考量。
第二,理性認知。基於數據,給大家一些探索新商業機會的參考。
我們會用到一個在商業模式創新中非常基礎的工具:奧斯本的檢核表法。
很多企業家對這個方法並不陌生,但問題是你能否通過數據,看到那些通過感性的經驗看不到的東西。
對很多企業家來説,他們並沒有足夠的精力監控多個行業。但通過奧斯本的檢核表法,可以看到不同行業的數據變化,發現在9個不同的創新方向上出現的新產品……
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能根據大量的數據分析發現一些行業中很有意思的新產品,這些新產品不但贏得了好口碑,也在市場上拿到了非常好的業績。
這些,都是能在賦能過程中基於數據反哺到企業和品牌的。
關於未來意義上的賦能,我想拋出三個問題,供大家一起品味也希望大家能夠在探索未知的商業模式時有所借鑑。
① 為什麼不呢?
過去,我們經常會懷疑某個事情到底靠不靠譜,但是我覺得我們在進行商業模式創新的時候一定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那些我們認為不靠譜的事情最終都實現了,為什麼不嘗試一下?
② 我們認為的不可能的東西最終實現了,需要具備哪些前提條件?
對此,我們一定要強迫自己思考:如果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我們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③ 難道這些條件真的不可獲取嗎?
我相信,一個企業一定會從依賴經驗化判斷逐步進化到依賴數據,包括數據背後的算法,然後形成企業自己的決策機制,從而變成一個自進化組織。
3.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本動作
對於企業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賦能,我認為企業家們可以對照4個基本動作:
解構商業模式的核心環節;
分解核心環節中的具體業務管理動作;
持續調研與數據洞察;
讓賦能與業務之間產生緊密結合。
我一直相信,整個商業世界的發展邏輯一定是生長邏輯。作為一個商業賦能領域十幾年的老兵,我非常相信一句話:賦能創造商業價值。
我們一直對未來的商業世界充滿各種各樣的想象和憧憬,也在用非常科學的、嚴謹的態度,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接近我們的夢想。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德魯克曾經説過的話,預測未來最好的方式是創造未來。
感謝大家的聆聽,以上就是我的分享。
來源:公眾號 @筆記俠。中國最大的新商業知識筆記共享平台,微信價值排行榜總榜前十,獨家筆記支持湖畔大學、混沌大學、青騰大學、高山大學、中歐創業營、京東商學院、北大國發院等頂尖商學院課程,BAT、TMD、小米、華為、網易等知名企業,丁磊、傅盛、李善友等知名人士,60萬企業決策及管理層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