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國懸着“問責法案” 券商算着佣金損失 中概股被盯緊,華爾街跟着賠?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温 燕 本報記者 倪 浩 ●甄 翔
美國參議院5月20日通過的《國外公司問責法案》引發中概股持續動盪。法案規定,任何外企連續3年未遵守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的審計要求,將被禁止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該法案還將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其是否“為外國政府所有或控制”。上週五收盤時,中概股普跌且跌幅較大,整體跌幅超過4%。百度、網易、愛奇藝、阿里巴巴、京東等互聯網及電商企業跌幅都在5%以上。其中阿里巴巴跌5.87%,市值一日蒸發超過330億美元。中國人壽、中石化股價跌超5%。
華爾街或被掏走數十億美元
“國會或將中國企業排除在美國股票交易市場之外,但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國會設立了3年的寬限期,意味着中國公司會在一段時間內繼續保留在美股上市清單上。”美國“市場觀察”網站23日報道稱,該提案迅速由參議院通過,而眾議院和白宮會隨機將提案入法,迫使在美股上市的中國公司遵循“透明規則”。但該過程可能遇到來自華爾街的阻力,納斯達克、紐交所、美證券交易委員會以及眾多金融企業會反對該提案向前推進,“因為這樣會從他們的腰包裏掏走數十億美元。”
美國石英財經網23日報道稱,華爾街的券商們每年都從中概股上市中賺取大量佣金,他們很可能是國會提案的輸家。據美中經濟和證券評審委員會統計,當前,有超過200家中國公司在美上市,市場總價值超過1.8萬億美元。中國公司的退市將引發來自美國交易所的資本大戰,美國税收減少,還會嚴重損害投資者的信心,有人認為這是對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華爾街的最大打擊。對此,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於當地時間21日表示,國會願對此進行研究,但未做出表決的承諾。
中概股仍有吸引力
“市場觀察”網站報道稱,值得注意的是,此提案在美中摩擦頻頻上演以及美國總統大選面臨關鍵數月之際出台。根據提案,清單上的中國公司有3年時間來應對,這讓中國的交易所有充足時間提升吸引力,中國公司也可“軟着陸”迴歸中國資本市場,足以令大公司調整,讓初創企業完成關鍵的成長期。
“政客們總能找到攻擊中國的理由,”石英財經網援引一位從事中概股上市的美國律師的話稱,“只要中國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且中國公司有良好的經營狀況,美國資本市場是不會關上大門的”。國際投資機構近期也紛紛“用腳投票”,表示對中概股的看好。橋水基金本月中旬向美國證監會提交的2020年一季度美股持倉組合的13-F文件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共持有399只美國股票或ETF基金,但美股持倉市值僅剩約50.40億美元,相較於前一季度的97.94億美元縮水48%,近乎腰斬。而在橋水基金加倉的僅有的27只個股中,中概股佔了很大比重。
面臨其他市場競爭
在業界人士看來,美股市場長期看仍有很強競爭力,未來還會是中概股企業上市市場的主要選擇之一,但同時面臨着其他市場的強勢競爭。石英財經網評論稱,美國對中概股收緊審核可能會使香港和倫敦的交易所坐收漁利。2018年4月,為吸引優質新興科技企業掛牌上市,香港證交所對上市制度進行了25年來最大的改革,允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2018年7月,小米在香港上市,成為香港首支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兩個月後美團點評也以同樣的方式登陸。2019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實現二次上市成為當年全球最大IPO,也是中國首個同時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互聯網企業。
在美國收緊對中概股監管的背景之下,不少已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近期頻頻被傳或者公開表示打算在香港二次上市,以擺脱過於依賴美國資本市場的局面。5月21日,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公開對媒體表示,“很關注美國從政府層面在不斷收緊對中概股公司的管制,”並稱在研討香港等地二次上市。同期被傳謀求港股上市的中概股還有京東、攜程、網易等。
一年前,在中美貿易戰局勢緊張之際,有國資背景的中芯國際選擇從美國退市。5月5日晚,中芯國際發佈公告稱,董事會於4月30日通過了赴科創板上市的決議,中芯國際迴歸A股 有望成科創板首個“A H”紅籌企業。而中芯國際的迴歸也有望通過內地資本市場的幫助之下,助力正陷於美國製裁之下的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