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北京】9月6日報道(文/福爾摩望)
獵雲網獲悉,近日,格力集團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官宣,與小米集團、中信銀行達成戰略合作。
三家企業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約定在產業基金、金融服務、產業投資、項目合作、資源共享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據悉,根據協議,格力集團將出資35.45億元,參與投資和管理由小米集團發起的小米產業基金,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核心裝備、前沿科技等領域的小米生態鏈和優質供應商進行深度佈局,藉助小米集團在產業領域的豐厚積累以及格力集團作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台的資金和平台優勢,深入對接和引進小米生態鏈企業,並通過產業投資將符合珠海發展戰略的優質產業項目引入珠海,助力珠海加速打造智能製造產業集羣,為珠海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動能。
據瞭解,9月4日收盤時,小米股價上漲2.51%至24.50港元,總市值達5906.40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此格力非彼格力。此次達成戰略合作的是格力集團,並非格力電器,前者曾是後者的母公司。
所以,期待看到小米雷軍與格力董明珠攜手合作的吃瓜羣眾們可能會感到失望了。
“二次創業”賣掉格力電器,格力集團變身投資巨鱷簽約儀式上,格力集團董事長周樂偉表示,此次格力集團與小米集團、中信銀行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是打造一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台的重要戰略部署。格力集團看重小米集團的品牌優勢、投資策略、團隊經驗,以及中信銀行在金融投資領域的優質服務和強大實力,未來將攜手各方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
天眼查APP數據顯示,成立於1985年的格力集團,是珠海首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台。
去年1月,周樂偉在格力集團的2019年工作會議上作了《實施“1+4”戰略堅持高質量發展譜寫“二次創業”新篇章》工作報告。報告提出,在2019年的工作中,要積極推動各項工作做出亮點,展現集團“二次創業”新形象。該集團還在2016年提出了“1+4”戰略,即以高端製造業為核心,佈局四大支柱產業——以格力金投為主體的金融投資板塊、以格力建投為主體的建設投資板塊、以格力海島為主體的海島旅遊板塊、以建安集團為主體的建築安裝板塊。
國企混改、資金匱乏,讓格力集團迫切需要一個好的機會,開展“二次創業”。而這個機會就是格力電器。
天眼查APP數據顯示,今年年初,格力集團將其持有的格力電器15%股權以416.6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了高瓴資本。轉讓完成後,格力集團則只保留3.22%佔股,從控股股東變為小股東。
看似是拋棄了優質資產,但實際上,這筆交易讓格力集團一次性回收了400多億現金,能夠讓它對傳統制造業、金融業、建築業和文旅等多個領域進行投資,這也吻合格力集團的“二次創業”戰略佈局。
如今的格力集團,旗下產業投資板塊已與深創投、小米集團、華潤資本、廣發信德等40多家頭部機構締結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參與組建和管理產業投資基金18支,基金總管理規模超508億元;已投產業項目132個,投資總規模超111億元;通過“以投促引”為珠海引入了開拓藥業(廣東)有限公司、珠海齊心信息、珠海萬里紅科技等16家實體企業和重點項目,累計新增註冊資本逾16億元。
而格力電器則在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下,盈利大減。根據公告,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格力電器預計營業收入約在695億-725億元之間,與去年同期的983.41億元相比,同比下降約26%-2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在63億元-72億元之間,比上年同期下降48%-54%。
出資35.45億元,格力集團押注智能製造簽約儀式上,周樂偉還表示,通過此次合作,格力集團將能夠以小米產業基金為抓手,重點加強對智能製造領域新技術、新應用、製造升級等優質項目的投資與引進。
天眼查APP數據顯示,小米長江產業基金成立於2017年,目標規模120.00億元人民幣,由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湖北省長江經濟帶產業引導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共同發起設立,基金將用於支持小米及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業務拓展。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的數據,智能製造相關主題中最為活躍的產業背景投資方就是小米,僅最近半年的投資就有10個,超過83%投向了IC設備製造板塊。而小米產業基金過去三年的投資記錄顯示,項目分佈最多的前五大細分領域分別為電子元件、芯片、半導體、高端製造、集成電路。
資本投資智能製造領域,主要是為了保持對創新技術和產品的敏鋭度,進行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和業務擴張,甚至於是為了供應鏈安全和技術落地等。
在這一點上,格力集團與小米一拍即合。
疫情的影響,以及國際形勢的變化,導致進口受阻,行業進口替代不斷加速。政策鼓勵、資本市場紅利以及製造業智能化升級的既有需求,讓智能製造領域投資成為新的風口。
正如小米集團總裁王翔所説,格力集團作為珠海市龍頭國企,也手握着鉅額資金,正是小米在產業投資和產業培育等方面的重要戰略合作伙伴。
此外,智能製造領域的投資環境變化,正在讓早期階段、估值較低的智能製造創企融資機會大增。據悉,近期智能製造創造估值上漲幅度甚至達到了20%。如果這些創企未來能夠走向上市,對格力集團來説也是一大利好。
生態鏈佈局,“集團”選擇了小米而非“電器”據國金證券數據顯示,從2013年開始孵化第一家生態鏈企業紫米開始,小米生態鏈企業提供了超過4000個SKU,是目前全球聯網設備最多的AIoT平台。截至2019年12月31日,小米生態鏈參與企業已超過290家,涵蓋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智能出行等方方面面。
根據小米2019年財報顯示,IoT及生活消費品收入達到438億元,佔總收入的25%,而且連續三年以來,該項數據都保持着80%以上的增速,總營收額僅次於小米手機業務。雷軍甚至給生態鏈產品起了個名字——米家,以示區別小米和小米生態鏈。
對於格力集團來説,成熟的小米生態鏈可以讓投資智能製造更為順利。
實際上,在做智能製造佈局的不僅僅只是格力集團,曾和小米雷軍打下十億賭約、曾是格力集團一員的格力電器,也在佈局智能製造。
去年9月,董明珠在接受採訪時提到,未來格力電器將要在智能製造方面投資300多億:“當下技術研發對一個製造業來講,對一個打造產品的企業來講,都是擺在最重要的地位。格力的技術也是永遠都在路上。你即使做得再好,你還是永遠在路上,你必須還要不斷去創新,不斷提高產品品質。”
據瞭解,格力電器近幾年在洛陽、成都、珠海、杭州等地陸續建設了多個生活電器、冰洗生產基地,其多元化發展進程不斷推進。在接受珠海明駿出資後,格力電器不斷加磅中國製造,試圖實現從“先進製造”向“智能製造”的跨越。
然而,相較於小米更為全面、品類更為廣泛的生態鏈,格力電器仍然侷限於家電產業,起步也遲於小米。
對於想要成為投資巨鱷、想要接觸廣泛生態鏈企業的格力集團而言,小米生態鏈的協同作用、多元、閉環,更具有吸引力。
此次戰略合作,不僅契合了國家的粵港澳戰略,也讓格力集團“以投促產”推動先進產業落地珠海、引領珠海智能製造產業提質升級,為珠海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户樞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典範貢獻國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