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網絡改變消費習慣:實體書店發展如何打破空間界限?

中新網客户端北京7月16日電(記者 上官雲)網購、到店……你青睞哪種購書方式?不久前公佈的《2020上半年整體圖書零售市場報告》顯示,隨着疫情形勢好轉,國內圖書市場正在逐漸回暖。2020上半年網店渠道整體繼續保持小幅正增長,同比上升6.74%。

有業內人士稱,網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也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這是實體書店需要面對的挑戰。藉助線上突破空間界限之外,謀求多元化發展可能是更好的破局之道。

當網絡改變消費習慣:實體書店發展如何打破空間界限?

資料圖:市民正在認真閲讀書籍。李南軒 攝

賣書:實體書店渠道、網店渠道哪個強?

日前,開卷公佈的《2020上半年整體圖書零售市場報告》引發關注。數據顯示,隨着疫情形勢好轉,國內圖書市場也逐漸回暖。

2020年上半年,整體圖書零售市場同比依然呈現負增長,下降9.29%,但較一季度降幅收窄。其中,相較第一季度,2020年上半年實體書店渠道降幅有所收窄。

但對比網店,這個結果不算太樂觀:2020上半年網店渠道整體繼續保持小幅正增長,同比上升了6.74%。

“疫情下,部分讀者的購書需求轉移到網店渠道,因此網店銷售在物流恢復後很快出現回升。”開卷相關負責人分析,隨着年中大促“618”的到來,網店渠道銷售進一步上升。

漸漸改變的消費習慣

有分析稱,上述數據其實也上反映了人們在購書方式、消費習慣等方面的改變。

當網絡改變消費習慣:實體書店發展如何打破空間界限?

資料圖:“閲外灘”書店吸引了許多民眾前來體驗。 殷立勤 攝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有讀者去書店是以“逛”或“試讀”為主,在網上買書,正在成為該類型讀者的首選購書方式。

“逛”有時候為了消磨時間。一些書字數較少,很快能看完;“試讀”則是看中了實體書店的體驗感:翻上幾頁,親身感受下這本書是不是有趣、是不是值得買,然後再去網上下單。

也有讀者表示,網購圖書往往更划算,因為有各類促銷折扣和滿減優惠。在實體書店裏看到想買的書,會記下信息,然後攢着等網店促銷。要是特別喜歡的書也會買,但類似情況不太多。

“網上售書具有優勢,不用太考慮實體書店需要負擔的租金、人工等成本,自然可以給出比較大的折扣,這個現象並不新鮮。”出版人三石稱。

實體書店也去網上賣書,會怎樣?

面對網店衝擊,實體書店其實一直在尋求可能的多元化發展途徑。之前,“新華書店網上商城”上線,便曾引發關注。

當網絡改變消費習慣:實體書店發展如何打破空間界限?

資料圖:市民在上海愛琴海購物公園的新華書店內看書。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

今年因為疫情影響,許多書店也加快了將陣地向線上轉移的腳步。比如建投書局第一時間開啓線上探店直播、線上共讀小程序、線上講座直播等等。

“圖書外賣”也被認為是一些書店謀求發展的方法。據此前媒體報道,不少書店進駐外賣平台,試水以“外賣”方式為讀者提供精神食糧。

這些進軍線上的舉措對書店幫助有多大?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書店向線上拓展業務,可以補充和擴充自己的零售渠道,但應該根據書店自身情況審慎選擇。

實體書店在網上開店,也沒那麼容易。三石分析,實體書店進入線上,要面臨圖書電商競爭、培養讀者消費的“高粘度”習慣、以及能否實現線上線下同價等問題,“這都需要時間”。

開店,不能只靠打“情懷牌”

一方面是應對網絡時代的挑戰,一方面是尋求自身發展,從以往的在線售書、線上讀書會等,到如今的直播探店、直播帶貨,實體書店正在多方嘗試,打破空間限制。

當網絡改變消費習慣:實體書店發展如何打破空間界限?

資料圖:人們在書店中讀書。中新網記者 上官雲 攝

許多讀者都對實體書店懷有感情。前段時間,實體書店受疫情影響較大,白巖松、倪萍等名人也紛紛加入到“直播帶店”的活動中,希望為書店發展助力。

“如今,消費者在網絡購物已經成為習慣,這種習慣的形成是實體店最大的衝擊,實體書店亦然。”三石認為,實體書店不能盲目轉型線上銷售,開店也不能只靠打“情懷牌”。

他最近遇到一個案例:一家小型實體書店經營不善,經理親自上抖音宣傳圖書,結果幾個月來,並沒有賣出幾本書,而實體書店依然難以為繼。

“實體書店的可以提升場景感和服務質量,同時和線上結合起來,將線上消費者引流到實體店中,最後的落腳點還是自身的銷售。”在三石看來,如此,其回暖會“未來可期”。(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8 字。

轉載請註明: 當網絡改變消費習慣:實體書店發展如何打破空間界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