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侯潤芳)今年特殊情況沒有提經濟增長目標,明年怎麼辦?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改革論壇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在談到這一問題時表示,GDP指標還是要的,但應該是預期性、結果性、後置性的,不再作為掛帥指標。建議採取就業指標打頭、GDP指標收尾的指標體系。
“穩增長是為了穩就業,就業指標也能有效衡量全社會資源利用狀態,這應是一個力爭完成的指標。”劉世錦指出,過去受制於城鄉二元結構、農村隱蔽失業難以計算、統計能力不足等,目前採用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和新增就業人數指標,還沒有形成城鄉統一的就業狀況指標。“但是這種情況已有了實質性改變,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0%,數字技術在某些方面已處在全球前列。只要真正高度重視,拿出疫情跟蹤那麼一種勁頭,我們完全可能形成全面、客觀、及時反映城鄉就業真正狀態的數據,為判斷經濟和就業形勢提供可靠依據。”劉世錦表示。
劉世錦還表示,還可以採取若干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全局性指標,包括居民人均收入、物價水平、宏觀槓桿率、全要素生產率、單位GDP碳排放強度等。
“GDP指標還是要的,但應該是預期性、結果性、後置性的,不再作為掛帥指標。事實上,如果前述指標處在正常或好的區間,GDP增速就是適當的。”劉世錦表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侯潤芳 編輯 趙澤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