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讓設計有生命力

作者:黃喆(中央美術學院對外美術教育交流中心)

資源有限度,而且消耗的速度遠遠高於其再生速度,有些資源甚至不可再生。可持續設計是思考如何讓設計引導和滿足消費需求,同時要維持需求的持續滿足。可持續設計理念倡導適度生產、適度消費。適度生產要避免生產過剩而造成資源的浪費;適度消費指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合理消費,不要盲目購買,盲目“佔有”,提倡“使用”而非“佔有”。

可持續:讓設計有生命力

藤編傢俱

可持續設計要求人和環境的和諧發展,設計既能滿足當代人需要又兼顧保障子孫後代永續發展需要的產品、服務和系統,如建立持久的消費方式、建立可持續社區、開發持久性能源等技術工程。

設計師們在可持續發展的大框架下探索各種各樣的實踐,綠色、生態、社會創新、為老年人設計、包容性設計等等,這些都是可持續的落腳點。我們要在這些具體的點上共同去實現一個平衡。

  從源頭干預,可持續理念貫通設計全生命週期

要想真正在現實生活中落實可持續發展,人們意識到,必須從源頭上進行干預,即在產品設計的全生命週期都貫徹執行可持續設計理念。設計師意識到只在污染後進行干預,並不能夠完全解決污染環境和浪費資源的問題,產品全生命週期的設計理念開始出現並受到重視。人們從源頭上進行干預,在產品計劃階段,就採用清潔的、可再生的、無污染的原材料;在產品生產階段,採用全流程的清潔生產方式,避免污染和資源浪費;在產品使用階段,最大限度地減輕環境負荷;在產品達到使用年限報廢時,還能將零部件材料再次利用,實現全產業鏈的永續循環,從而形成一個無垃圾、無污染、可再生的“永續循環”的生產閉環。

可持續:讓設計有生命力

生命吸管

例如可摺疊、多功能、可回收的環保傢俱,以及環保且節省空間的餐具設計。這種餐具節省廚房空間,板材採用方形設計,可垂直堆疊,因此不需要支架,架子甚至櫥櫃。另外,板材使用磁鐵相互吸附,磁鐵連續旋轉並對齊極性,允許板在任何方向上黏住而不會排斥。而且,由於水可以自由流動,因此板之間的間隙使它們容易乾燥。這種環保節省空間的餐具採用100%植物材料製成,完全不含塑料。同樣,它使用可生物降解的竹纖維和玉米澱粉的組合,能夠作為塑料的環保替代品。

  為大多數人設計,消費公平有助於全社會和諧發展

“共享”消費模式的出現,有助於引導人們專注於享受產品帶來的服務,而非簡單地佔有產品。例如,共享單車以一種租賃的方式幫助用户獲得服務,用户只需經過註冊賬號、繳納押金、掃碼開鎖便能獲得單車帶來的騎行服務,騎行結束後只需關鎖付費即可,而且費用很低。採用共享的方式使單車帶來的騎行服務能夠被更多的人享用,這是社會資源合理利用的表現,也符合“共享服務”的共享經濟發展,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長遠要求。

可持續:讓設計有生命力

環保餐具

“消費公平”是指人人都能相對公平地消費商品和共享資源,這符合可持續發展中的公平性原則。可持續性產品設計倡導“消費公平”的設計方法,呼籲設計師關注大多數人的消費與社會和諧設計。只有解決了佔世界上絕大多數消費人羣的需求,關注他們的消費與生活問題,才能稱之為整體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實現全社會的和諧發展。

可持續發展中的公平性原則,要求設計師們更加關注弱勢羣體的需求,為他們提供體現人性温暖、人文關懷的設計。

例如,丹麥維斯特格德·弗蘭德森公司發明的life straw生命吸管。它的淨水工作原理是污水首先會經過兩層由紡織材料組成的過濾裝置,這種過濾裝置能夠篩除一些體積較大的雜質和細菌,然後進入另一個可以消滅污水中細菌、病菌和寄生蟲的混合過濾裝置組成的隔間,頂部是用活性炭填充,去除殘餘的寄生蟲和雜味兒。生命吸管不僅僅解決了弱勢羣體的飲水問題,而且由於它體積較小、便於攜帶等優點,同時受到了一些户外運動者的喜愛。

可持續設計理念貫徹產品的全生命週期,從產品概念到產品生產,從產品消費到產品報廢,充分考慮全過程的環境影響。在產品設計過程中,堅持可持續設計原則,既要注重產品的成型材料、內部結構、使用功能等內部因素,也要關注產品的消費、服務、再生等外部因素,進而形成“閉環”的設計體系。只有這樣,可持續設計才能提升全社會的福祉,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08日 11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20 字。

轉載請註明: 可持續:讓設計有生命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