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判經濟復甦、人民幣走勢 經濟學家亮出最新觀點

◎記者 黃紫豪

“中國經濟並不屬於K型發展,而是整體向上增長的趨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日前在2021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表示,2020年以來,我國防控疫情取得決定性勝利,經濟率先復甦,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大型經濟體。進入2021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整體延續穩定恢復態勢。

關於未來的經濟復甦、結構調整、宏觀政策目標、利率匯率走勢,經濟學家們亮出最新觀點。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在論壇上表示,財政政策歷來是調結構最有力和最關鍵的工具。今年,一方面需要對疫情造成的新的不平衡進行修補、恢復,另一方面要面向未來進行結構調整,引領未來的經濟發展,在這個節點上,財政政策的精準性和力度是非常重要的。

朱民認為,抓好結構轉型是大事,總量刺激不是今年最主要政策目標,再平衡和結構恢復、發展、轉型是政策的主要目標。他認為,2021年是經濟結構轉型的一個重要基礎年,更多推動結構的平衡,引領結構的轉型,把中國經濟放到綠色的、可持續的新發展模式上,這是今年宏觀政策的挑戰和目標。

實際上,我國經濟復甦步伐加快,但經濟恢復仍存在不平衡的問題。肖鋼認為,應當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同時加強需求側管理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尊重經濟發展的規律,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更好結合,全面落實十四五規劃確定的各項重點任務。

如疫情防控逐步見效,全球市場面臨經濟刺激政策退出帶來的挑戰。“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仍然是新興市場必須直面的現實。”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認為,後期美元流動性逐漸回收,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國際資本的流向造成較大影響。十年期美債收益率上行,在部分新興市場引發資本外流就是預演。

管濤認為,中國在應對這種溢出效應方面處於相對有利位置,一方面,我國應對跨境資本流動性的抗衝擊能力增強,人民幣匯率靈活性增強,貨幣政策獨立性也增強,另一方面,預計後續我國經常項目仍然有較大盈餘,國際收支基礎比較強勁,可為應對外部衝擊提供有力支撐。

展望後續人民幣匯率走勢,管濤認為,目前內外部不確定性因素仍然較多,二季度人民幣匯率或維持雙向波動偏弱的局面,美債收益率上行短期看不會有大的變化,隨着疫苗接種,美國經濟加速重啓,對資本流動、市場形勢也會造成一定影響。

展望我國的貨幣政策、利率走勢,多位首席經濟學家認為,今年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但宏觀政策、貨幣信貸投放整體趨於正常化。

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判斷,二季度銀行間市場短端利率易上不易下,長端利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在下半年的上升動能會稍弱一些。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認為,後續利率可能存在兩種走勢,一種是高位徘徊,另外一種是二季度末之前再升一波,目前不太建議判斷利率見頂。他認為,影響利率的風險包括兩方面,一是PPI走勢還不明朗,二是碳中和帶來的產業結構調整,比如粗鋼去產能,可能會給工業品價格帶來一定影響,這些影響也會向利率進行傳遞。

天風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宋雪濤認為,利率方面,大多數利空因素已經充分反映到價格中,十年期國債利率對PPI上升、美債收益率上升等因素反應較弱,當十年期國債利率升至3.3%以上時,市場出現了較強的配置力量,基本在3.2%至3.3%的位置徘徊。

“無風險利率可能在3.3%至3.4%會形成高位,未來向上的空間不大。”宋雪濤認為,接下來大多數利空因素不會給債券市場帶來太大波動,低評級包括弱資質企業的融資利率還是會向上;貨幣政策方面,預計今年不會出現顯性加息。

來源:上海證券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97 字。

轉載請註明: 研判經濟復甦、人民幣走勢 經濟學家亮出最新觀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