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月,花費至少300億元,涉及33家公司……A股正經歷着可能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國資“接盤”行動。
6月21日,奇信股份(002781.SZ)公告稱,控股股東智大控股及其關聯人葉秀冬與新餘投控簽署股份轉讓框架協議,擬以16.21元/股的價格,合計轉讓6747.75萬股公司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29.99%。如實施完畢,公司控股股東將變更為新餘投控,實控人將變更為新餘市國資委。
6月19日晚,中來股份(300393.SZ)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林建偉、張育政夫婦擬作價11.63億元,將其直接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合計約1.47億股,分次協議轉讓給貴州烏江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交易完成後,貴州省國資委將成為中來股份的實控人。
在之前的6月17日晚,孚日股份(002083.SZ)亦公告稱,控股股東孚日控股擬作價12.75億元,將公司18.72%的股票轉讓給高密華榮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交易完成後,公司實控人將變更為高密市國有資產運營中心。
奇信股份、中來股份和孚日股份的控制權轉讓是民營上市公司“賣殼”的最新案例。2020年,陸續有上市公司曝出資金鍊緊張、質押率高企、經營狀況受到重挫。而對國資來説,入主上市公司,是一個低價納入優質資產的過程,通過直接轉讓、二級市場購買、非公開發行、債權轉股權等方式,國有資本可以優化自身資本結構。
在此背景下,國資在A股市場開啓“買買買”模式。時代週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20日,今年已有67家A股上市公司發佈實際控制人擬發生變更公告,遠超往年同期水平,其中33家受讓方為國資,佔比達49.2%,國資累計動用金額超300億元。
最大規模“賣殼”年
從33家受讓方為國資的A股公司來看,其中有8家公司的股權受讓方背景為國務院國資委。
4月末,國禎環保(300388.SZ)公告稱,公司控股國禎集團與央企中節能簽署的《股權轉讓協議》等一系列協議,已獲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及國禎集團股東大會的批准。這意味着,國禎環保實控人將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
另外25家公司的股權受讓方背景為地方國資委。6月21日,長三角資本研究院院長助理陳天向時代週報記者分析稱,今年頻繁出手的國資中,地方國資佔了相當大的比例。
陳天説,地方國資要達到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或選擇投資優質的公司分享成長,或接盤後通過理順現有資產甚至注入新資產實現收益。
在地方國資層面,勢頭最猛的當屬浙江省國資,包括德宏股份(603701.SH)、金鷹股份(600232.SH)、佐力藥業(300181.SZ)、康恩貝(600572.SH)、唐德影視(300426.SZ)、平治信息(300571.SZ)、瑞特股份(300600.SZ)共7家上市公司,在2020年宣佈將易主浙江國資。
需要指出的是,現在國資接盤會更注重產業協同,而非僅收購一個殼資源。
“此輪國資入股上市公司,更多聚焦於實現資本佈局及地方產業整合。”6月20日,廣發證券投行部一位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以鎮海股份(603637.SH)為例,該公司在今年4月公告稱,餘姚國資旗下的寧波舜通集團受讓股份後將成為新的控股股東,“國資入股是互利共贏的舉動,有利於發揮好產業協同效應”。
這一特徵在康恩貝和佐力藥業的股權轉讓上同樣有所體現。
今年3月,佐力藥業披露,浙江省國資委旗下的浙江省醫療健康集團,擬分步受讓實控人俞有強所持上市公司15%的股份,並擬認購非公開發行的10%股票,變身為控股股東。
5月29日康恩貝公告稱,實控人變更為浙江省國資委。在今年4月的意向性協議簽約儀式上,浙江省國資委主任馮波聲更是出席站台,其時受讓方稱,康恩貝將打造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合作經營的混改樣板。
陳天介紹説,從現有佈局來看,國資通常以三種方式入主,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資運營公司、政府引導產業基金。
在本輪國資接盤潮中,除猛進的浙江省國資外,地方城投平台同樣引人注意,青島西海岸新區即在6月接連鎖定2家上市公司控制權。
6月11日,萬馬股份(002276.SZ)公告,實控人擬向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轉讓25.01%的股份。
6月14日,博天環境(603603.SH)公告,青島西海岸新區融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擬通過受讓股份及表決權的方式入主。
上述兩家上市公司的接盤方,皆為西海岸新區國資局。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近年來,類似青島西海岸新區這樣的開發區旗下城投平台收購上市公司的動力強勁。
“開發區城投平台有資金來源,為做大資產規模促產業轉型,有動力以上市公司為核心進行產業集聚與佈局優化。”前述廣發證券投行人士分析説。
二代接盤意願不強
這一波上市公司易主國資潮背後,供需雙方的市場出現了微妙變化。
陳天分析稱,“有部分上市公司實控人質押率高,一些經營困難的民營企業在持續去槓桿的背景下更容易放棄公司控制權。此外,當前A股上市公司估值已具備吸引力,受註冊制影響,上市公司數量越來越多,部分實控人基於上市公司殼資源估值變化,更希望在這個階段轉讓控股權。”
6月20日,浙江省併購聯合會副秘書長陳漢聰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隨着IPO常態化和A股註冊制改革的提速,擬借殼資產越來越稀少,殼資源也比較便宜,各地國資逐漸成為收購上市公司控制權的主力。
陳漢聰稱,國資接手的大多數上市公司,實控人多少會有些資金問題,尤其是文化影視等行業的上市公司,在現有宏觀環境下,沒有國資扶持後續運營將會很吃力,所以傾向於引入國資大股東。
國資的突進,從側面反映了目前民營企業的生存困局,哪怕是一些過往業績穩健的上市公司。
以中藥白馬股康恩貝為例,該公司在2019年經營狀況出現惡化,當年淨利潤虧損3.46億元。
“前些年併購了一個與主業無任何關聯的公司,去年公司和我自己的資金週轉都出現了一些問題,實在沒有辦法,只能出售股權換得流動性。”6月21日,深市某上市公司董事長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上述67家A股上市公司大多問題重重,其中7家已“披星戴帽”。據Wind數據,21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質押率在90%以上,包含13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質押率超過99%。
另一個顯著的特點是,部分上市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涉及一、二代交接班的問題,如果沒有合適的接班人,會考慮把股份轉化為更能夠傳承的財富。
6月17日晚,德宏股份公告稱,由於實控人張元園夫婦健康原因和年齡情況,結合現任董事長(實控人之女)意向,為更有利於企業穩步發展壯大,控股股東張元園擬轉讓29.99%名下股權給寧波市鎮海投資有限公司,交易對價約為10.87億元。
6月21日,浙江一家傳統制造業上市公司董秘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該公司實控人之女在國外留學歸來,對接班意願不強,“公司主業是工程,老闆女兒不感興趣,在此背景下(老闆)不得不考慮將控制權轉讓提上日程”。
該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將由張元園變更為寧波市鎮海投資有限公司,後者為寧波當地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