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金子莘
自2019年科創板率先試水至今,註冊制已進行了4個年頭的探索。步入2023年,中國資本市場將正式迎來全面註冊制新階段。2月1日,證監會連發多份文件,就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相關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上市公司證券發行註冊管理辦法》等文件公開徵求意見,全面註冊制改革正式啓動。
“註冊制改革的本質是把選擇權交給市場,強化市場約束和法治約束,本次全面註冊制改革政策具有劃時代意義。”開源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孫金鉅表示,全面註冊制下上市效率的提升和上市條件的多元將進一步推動IPO擴容,提升中國直接融資比例。同時,全面註冊制正式推行後,更趨近於市場化的發行、定價和退市機制將加速A股市場的優勝劣汰,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孫金鉅認為,註冊制推行後,對企業端來説,上市條件更加包容和多元,將為優質企業提供更高效、更可預期的股權融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將持續提升,尤其是在現在的政策導向下,對於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門檻將更為寬鬆,有利於提升IPO審核效率。資本市場端,全面註冊制及其他配套政策有望從資產和資金兩端引入“活水”,提升中國資本市場吸引力,利於資本市場穩健擴容,投資者成熟度和機構化程度均有望持續提升。
事實上,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試點已有時日,北交所也已正式開始運作,融資通路的多元化驅動近年A股IPO數量大幅增長。2020年以來,A股每年IPO數量穩定維持在400家以上。孫金鉅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預計全面註冊制改革後,主板上市審核效率有望明顯提升,發行價格、發行時間市場化程度更高,IPO有望保證常態化發行,儘管每年新的上市企業數量受宏觀經濟、股市環境等因素影響,但中長期看有望保持穩健增長。
圖説:開源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孫金鉅
他還表示,“目前正處於從審核制向註冊制轉向的關鍵節點,上市公司結構、投資者結構和估值體系均在發生變化,需要深刻把握中國產業發展特徵、體制機制特色、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因素,完善適應不同類型企業的估值定價邏輯和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更好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
此次註冊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是主板的改革,調整方向逐步靠近前期試點的科創板、創業板,但目前尚未調整第六日後的漲跌幅限制,“主板漲跌幅限制兼顧了新股定價的同時,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波動,保護主板投資者,”孫金鉅説。從實踐經驗看,主板存量股票及新股第六個交易日起波動率相對較低,10%的漲跌幅限制可以滿足絕大部分股票的定價需求。此外,本次政策維持了主板現行投資者適當性要求不變,未設置准入門檻,對於投資者的影響相對可控。
儘管目前的全面註冊制改革已經考慮了投資者的適應能力,但隨着上市公司數量持續增加,優勝劣汰機制更加完善,新股發行定價以及二級市場估值均向優質優價逐步轉變,這些制度都對所有投資者的專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券商或因全面註冊制改革受益。“改革正式推行後,有望從資產和資金兩端為資本市場引入“活水”,驅動資本市場持續擴容,對證券公司各類業務均帶來積極影響。”孫金鉅表示。
孫金鉅解釋到,投行業務將直接受益,隨着企業上市審核週期縮短、市場化發行價格等舉措逐步實施,IPO規模有望穩步擴容;並且,更多元化的上市條件有望吸引更多企業上市融資,將直接利好證券公司投資銀行業務。
他進一步表示,資管業務長期來看也將受益,全面註冊制下上市公司數量明顯增加,優勝劣汰趨勢和馬太效應愈發明顯,個人投資者的投資難度顯著提升,更多個人投資者或偏向依靠專業資管機構分享資本市場紅利,機構化趨勢將利好主動管理能力突出的資產管理機構,推動資產管理行業的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