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志偉
見習記者 張 博
近年來,國內股權投資市場(包括早期投資、VC、PE)“募資難”問題凸顯,中小VC/PE機構面臨着嚴峻挑戰。據清科研究中心旗下私募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股權投資市場“募資難”趨勢延續,新募集總金額同比下降3.8%,為11971.14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在成功募集資金的VC/PE機構中,有超四成的中小機構募資金額低於1億元。
而就在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佈《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其中提出多項與股權投資行業相關的具體舉措,再一次在頂層設計中強調鼓勵銀行、保險等長線資金進入股權投資市場。長線資金的入場有望為股權投資市場注入活水,真正解決“募資難”問題,進而促進市場不斷髮育和良性循環。
中小機構“募資難”
據清科研究中心旗下私募通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股權投資市場新募集基金數3478只,同比上升13.6%。但“募資難”趨勢仍然延續,新募資總金額同比下降3.8%,為11971.14億元。同時,從國內股權投資市場基金募資幣種分佈來看,相較於外幣基金,人民幣基金募資更加困難,新募集金額同比下降8.1%。
從季度募集情況來看,去年一、二季度新募集基金數量及金額均呈同比下降趨勢,新募集基金數共計1227只,同比下降近20%;新募集總金額共計4255.29億元,同比下降近30%。而在去年第三季度股權投資市場回暖明顯,單季度新募集金額同比上升18.1%,為4199.02億元,去年第四季度則環比下降。
另外,《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VC/PE頭部機構和中小機構在募集金額上兩極分化嚴重。頭部機構能較好地募集到大量資金,而中小機構卻面臨“募資難”的挑戰。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在2020年2000餘家成功募集資金的VC/PE機構中,紅杉中國、高瓴資本、啓明創投等12家頭部機構年內完成百億元募資;但有超四成的新興、中小機構募資金額低於1億元。
“在募資困難的情況下,流入的資金必然只能在少數頭部機構之間分配。中小機構的投資績效更差,大機構每年還有一些投資項目退出。不過這種情況隨着去年下半年以來企業IPO加速有所改進。當然這也只是清理一下過去的‘欠賬’。”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事實上,近三年來,“募資難”一直是股權投資市場急需解決的問題。清科研究中心旗下私募通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股權投資市場募資總金額近1.8萬億元,而到了2018年,募資總金額大幅下降至13317.41億元,此後在2019年、2020年募資金額更是連續下降。談及原因,一方面,LP(有限合夥人)對市場的信心不足,又遭受多次項目發展不順利和投資退出困難的打擊;另一方面,自《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落地後,多層嵌套和募資通道等都受到了嚴格的限制。
“要正確看待股權投資‘融資難’的問題,根本解決路徑是改革。”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減少投資限制,完善營商環境,只有實業投資能夠得到理想回報,股權投資一級市場(包括創投)才能降低募資難度。我們近半年看到的是二級市場募集火爆的場面,背後原因是這類投資取得了超高收益。”
推動長線資金入場
近日出台的《行動方案》提出,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制度完備、治理完善的高標準市場體系。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行動方案》中多處涉及股權投資行業。具體來看,鼓勵銀行及銀行理財子公司依法依規與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和創業投資基金、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合作;研究完善保險機構投資私募理財產品、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基金、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和債轉股的相關政策;提高各類養老金、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的權益投資比例。
事實上,早在2019年10月份,隨着《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產品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和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有關事項的通知》的出台,對創投基金及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進行了更加明確的界定,並豁免了多層嵌套限制,從原則上,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資金允許流入股權投資市場。
而保險資金方面,在去年7月份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也提出了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在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險資的投資範圍得到進一步提升。
同年11月份,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加大保險資金對實體經濟股權融資支持力度,提升社會直接融資比重。
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銀行、保險等長線資金的真正入場還有待觀察。
“以往,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基金、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投資期限長、風險大、回報不確定性高,因此各大商業銀行或其理財子公司、各大保險機構都傾向投資債權類型基金或者短期權益類基金。”深圳中金華創基金董事長龔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考慮到長期投資——特別是長期股權投資的募資困難問題,傳統銀行等機構寧願錢趴在賬上也不願意嘗試風險類投資。”
實際上,長線資金在股權投資市場的資金來源結構中佔據着重要地位,相較於國外,國內股權投資市場存在長線資金不足的情況。因此,銀行、保險等長線資金的入場有望為行業注入活水,推動行業穩健發展。
龔濤對記者表示,從長遠看,以銀行、保險為代表的長線資金的入場顯然能改變長期股權投資募集資金難的問題,但這不是一朝一夕間能實現的事。
灃東創投投資部負責人徐冠青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達了相同的看法。他認為,長線資金的進入對股權投資市場一定是利好,尤其是退出週期較長的硬科技領域。“但如何分配仍然是個難題,如果只有頭部機構獲得了大部分的長線資金,對於一些中小機構來説仍然不能緩解募資難的問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日,銀行、保險等機構已有一些動作。1月28日,中國太保與紅杉中國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舉行健康產業戰略合作暨基金髮布儀式,雙方將發揮資本與產業的協同優勢,致力於發現大健康領域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共同推進大健康產業的長期投資佈局。
2月初,以國新央企運營基金投資項目作為底層資產的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益臻系列股權甄選”成功發行,共募集資金5億元,專門用於基金新增項目出資。該理財產品是與浦發銀行合作,產品期限為7+N年,提前一天半時間就完成了募集。
展望未來,持續完善相關政策,優化相關根本性和制度性的措施,將更有利於銀行、保險資金等長線資金進入到股權投資市場,進而促進市場不斷髮育和良性循環。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