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晚,招商證券公告,公司將向招商期貨增資29.68億元。同日,申萬期貨也傳出將獲得申萬宏源證券增資10億元,完成增資後,申萬期貨註冊資本將突破20億元。
時代週報記者 黃坤 發自上海
今年以來,已有7起期貨公司增資案例。近日,招商證券(600999.SH)和申萬宏源證券(000166.SZ)相繼發佈了對其子公司期貨公司增資的公告,增資額分別達到29.68億元和10億元。招商證券還明確表示,由招商期貨向全資子公司招證資本增資3億元。
11月4日,多位受訪的期貨業內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此番期貨公司股東增資的目的,除了提升期貨公司抗風險的能力外,更重要的考慮是對風險管理業務的不斷看好,以擴充風險管理業務規模。
他們認為,風險管理業務為期貨公司提供了新的盈利渠道,同時也更能體現差異化的服務水平,長期來看,有望成為期貨公司的“分水嶺”。
風險管理公司淨利大增
中國期貨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1―9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42.65億手,累計成交額302.80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7.17%和41.29%。
“2020年前三季度的成交量已超過2019年全年的39.62億手和2016年全年的41.37億手,創出了歷史新高。”日前,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王駿評價道。
一片繁榮的背後,期貨公司經紀業務同質化競爭愈發激烈,風險管理業務作為創新業務,日益成為期貨公司重點發力的領域。“一方面,風險管理業務對公司業績存在明顯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風險管理業務也為經紀業務、資產管理業務,甚至是國際業務帶來更多客户資源,是將期貨公司從單一的經紀業務體系轉向多元化體系的重要推手。”永安資本總經理劉勝喜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敦和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施建軍也認為:“期貨公司的本質是風險管理,而不是經紀業務。”
根據中國期貨業協會最新發布的風險管理公司試點業務情況報告,截至2020年8月31日,共有85家期貨公司在協會備案設立87家風險管理公司,其中有85家風險管理公司備案了試點業務。
與此同時,時代週報記者梳理部分期貨公司財報發現,風險管理業務已成為各家期貨公司營收的一大亮點,亦是業務競技的主戰場。
具體來看,中信期貨上半年實現淨利潤3.49億元,同比增長69.90%,其盈利增長主要來自子公司中信中證資本。創元期貨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61億元,同比增長103.64%,營業收入同比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也是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和贏資本業務大幅增長。
而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36.80%的南華期貨(603093.SH),“失手”原因就主要系風險管理業務利潤同比下降。
資金渴求加大增資補血
在廣闊藍海的預期下,近年來,期貨公司風險管理業務規模增長迅速,但相伴而來的,對期貨公司資金實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10月23日晚,招商證券公告,公司將向招商期貨增資29.68億元。同日,申萬期貨也傳出將獲得申萬宏源證券增資10億元,完成增資後,申萬期貨註冊資本將突破20億元。
事實上,今年以來,已有華鑫期貨、方正中期期貨等完成或擬進行增資。今年5月,華鑫股份(600621.SH)公告擬對華鑫期貨增資9000萬元;6月,方正證券(601901.SH)公告方正中期期貨增資完成,並變更工商登記;7月,南京證券(601990.SH)發佈關於子公司增資涉及關聯交易的公告,公告顯示,寧證期貨擬增資1.5億元。
此外,據中期協披露信息,今年國投安信期貨獲得增資,註冊資本從10.86億元增至18.86億元;大地期貨擬增資3億元,註冊資本將由2.4億元增至5.4億元;新湖期貨、天鴻期貨、神華期貨亦受到了不同資金量的增資支持。
從增資公告中不難發現,不少期貨公司的增資目的是擴充風險管理業務的抗風險能力。A股兩家期貨上市公司的募資去向也顯示這一點。
8月4日,南華期貨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申請獲證監會審核通過。據此前公佈的增發預案,募集資金不超15億元,其中10億元擬投向風險管理業務。
6月23日,瑞達期貨(002961.SZ)公告,公開發行6.5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券獲批。募集資金主要用途顯示,3.5億元補充風險管理服務子公司瑞達新控的資本金。該公司稱,風險管理服務子公司的業務拓展,有利於優化公司的業務結構和收入來源,提高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
業務範圍擴容與規範
今年以來,支持和規範期貨公司風險管理業務發展的政策也在頻頻加碼。
10月12日,中期協發佈《關於規範期貨公司為控股風險管理公司提供客户介紹及相關服務的通知》,規範期貨公司為控股風險管理公司提供客户介紹及相關服務的活動,防範和隔離風險,保護客户合法權益,促進母子公司協同發展。
10月30日,中期協又發佈了《關於進一步明確權益類場外衍生品標的範圍的通知》,對風險管理公司開展場外衍生品業務進行了明確規定,其中首要規定禁止與私募基金、資管計劃等私募產品掛鈎。還明確要求場外期權業務個股標的範圍不得超出融資融券標的當期名單;場外期權業務個股標的應進行實時動態調整,不得新開和展期被交易所實行風險警示、發佈暫停上市或終止上市風險提示、進入終止上市程序的個股為標的的場外期權合約;風險管理公司不得開展融資類收益互換業務;應當建立場外衍生品數據報送工作機制,健全數據報送、核驗證、報告補正等工作流程。
多位受訪的期貨人士認為,中期協的一系列政策將促進風險管理子公司業務不斷髮展,推動期貨公司全能化轉型,進而促進整個市場實現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