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今日,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發佈的《2021年7月銀行理財市場分析報告》顯示,7月份銀行理財淨值型產品發行量同比增長 60.01%,且淨值型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環比上升。與此同時,封閉式理財平均期限亦有所增長。
有業內人士認為,距離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僅有不足半年,銀行理財產品的合規性亦逐漸增強。同時,當前多數理財公司近半產品配置了權益類資產,以提高銀行理財產品的最終收益率。但預計未來,在打破剛性兑付的趨勢之下,越來越多的理財產品最終收益率將與業績比較基準出現偏差。
發行數量創新低 產品合規性日趨增強
根據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數據監測顯示,2021 年 7 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共 3425 只,環比下降 15.31%,同比下降 53.72%,創近年來的最低水平。而封閉式理財產品平均期限為219天,較上個月增長14天。
“銀行封閉式理財期限越來越長,意味着各家銀行理財產品也越來越合規。”招聯金融首席分析師董希淼對財聯社記者表示,“資管新規”已經明確禁止銀行等金融機構繼續通過“資金池”、“期限錯配”的方式發放產品。
據瞭解,在“資管新規”出台之前,較短期限的理財產品往往通過期限錯配的方式提高收益率,即便是短期產品,底層資產也可能是期限較長的債券等資產,往往期限越長收益率相對越高。但在“剛性兑付”之下,銀行理財產品很可能將風險累積在金融機構內部。
融 360 數字科技研究院研究員劉銀平表示,今年理財產品發行量大幅下降,主要是因為理財產品在最後的淨值化轉型階段,新發淨值型產品平均期限拉長、開放式產品佔比上升,單隻產品平均存續期拉長。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同比出現上升。據融 360 數字科技研究院統計,2021年7月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為2677只,環比下降5.04%,同比增長60.01%。整體來看,近幾年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數量依然保持着較快的增長趨勢。
收益率總體穩定 近半數理財子產品配置權益類資產
據融 360 數字科技研究院數據監測顯示,2021年7月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 3.66%,環比持平。而7 月份發行的淨值型理財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 4.16%,環比上漲 6BP,創近一年最高水平。但淨值型理財產品相對於預期收益型產品來説具有一定收益優勢,不過業績比較基準不代表實際收益率,淨值/收益波動要更大。
“近幾年,受流動性寬鬆影響,固收類資產收益率整體處於下跌趨勢,銀行理財產品平 均收益率也在不斷走低。”劉銀平表示,相對於傳統銀行,理財公司在投資方面的優勢在於公募產品可以 直接投資權益類資產,為了提升理財產品收益、突出差異化競爭優勢,理財公司也一直在 發力權益市場投資。
根據融 360 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的數據,2021 年 7 月,理財公司新發行的產品配置方案中,有 47.48%配置了權益類資產,其中國有銀行理財公司走在前列,61.6%產品配置了權益類資產,股份制銀行、地方性銀行理財公司分別為 34.38%、28.21%,合資理財公司匯華理財發行的產品則全部配置了權益類資產。
實際上,今年以來,銀行理財子公司頻頻參與上市公司調研,並加強權益類資產的佈局。根據wind數據顯示,僅7月至今,有9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累計調研上市公司74次,涉及近50家上市公司。其中,醫藥、新能源、汽車製造等均稱為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關注的焦點。
劉銀平表示,在配置權益類資產的銀行理財產品中,權益類資產的平均配置比例在27.4%以內,大部分都在 30%以內。
“理財公司投資權益類資產主要通過FOF模式間接投資,相對於直投來説,FOF 投資是一種成熟的投資工具,容易被理財公司運用,且產品淨值波動會相對穩定。 ”劉銀平表示,直接投資對理 財公司的要求比較高,需要具備較強的投研、管理能力,理財公司這方面經驗欠缺,還需要加強自身權益投資團隊建設。相對來説,國有大行整體投資能力更高,在直投方面也會起到帶頭作用。
不過,劉銀平認為,配置權益類資產的理財產品淨值波動較大,投資者可能會拿到更高的收益,也有可能 會產生本金虧損,雖然目前整體來看這類產品的歷史業績回報要高於固收類理財產品,但適合有一 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購買。
亦有銀行理財業內人士表示,隨着銀行理財合規性越來越高,銀行理財產品最終收益也將更真實地表現出市場的波動性。監管層也正在引導銀行理財打破“剛性兑付”。預計未來,銀行理財實際收益率將與銷售時的業績比較基準之間的偏差也將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