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上海在內的多個城市近日持續出現40度極端高温,導致用電量持續飆升,連續刷新用電負荷最高紀錄,從而帶動了虛擬電廠概念大熱。
記者梳理發現,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公開表示,業務與虛擬電廠有不同程度的聯繫。不少機構已經公開喊出這一場將達千億規模。而在二級市場上,相關概念股已經受到資金追捧。
截至今日收盤,多隻概念股鵬輝能源收漲11.52%,林洋能源尾盤拉漲停,固德威也漲逾9%,包括禁止科技、易事特等個股也紛紛漲逾4%。自7月以來,虛擬電廠概念指數持續上漲,漲幅已達28.99%。
多家上市公司聲稱具技術儲備
虛擬電廠這個詞的出現,跟“碳達峯、碳中和”的推進有很大關係。其通過信息通信技術和軟件系統實現分佈式電源、可控負荷等分佈式能源的聚合和協調優化的電源協調管理系統,作為一個特殊電廠參與電力市場和電網運行。
虛擬電廠實際上是一種新型電力系統,可對大規模新能源電力進行高效利用。虛擬電廠並不存在類似傳統電廠的實體形式,而是對多種分佈式能源進行聚合,合理調配電力資源,進而為電力交易等奠定重要基礎。
簡單來説,虛擬電廠就是通過各種相關技術參與電力平衡的一個能源管理系統,雖然沒有實際發電廠房、發電機組等設施,但在提高整體用電效率方面具有明顯作用。從某種角度來説,可以把虛擬電廠看成儲能的一個分支。
近兩日,不少上市公司公開聲稱和虛擬電廠有關。國網通信方面14日表示,公司目前在天津的智慧小鎮已開展虛擬電廠試點,主要參與平台開發和定製化研發工作,目前收入體量較小,但具備一定技術儲備。北京鋭科今日也表示,公司產品能量管理系統EMS滿足虛擬電廠場景下的能量管理要求,並將積極開發拓展相關業務。
而金智科技13日也在互動平台表示,公司在虛擬電廠領域涉及的產品及業務包括源網荷儲能源聚合調控平台、分佈式光伏系統建設及運維、區域分佈式光伏集中管控系統、電化學儲能相關設備的製造及系統集成、電力輔助服務等,目前正在積極推廣應用。
此外,包括東方國信、許繼電氣、積成電子在內的多家公司均在互動平台表示,業務與虛擬電廠有不同程度的聯繫。
機構喊出千億規模
事實上,虛擬電廠概念橫空出世,並非空中樓閣,其擁有存在的基礎。
東北證券分析認為,碳中和背景下,當前各國電力行業產生了新的業態和挑戰,首先,電力供給向風光傾斜,儲能資源隨之增長:風電、太陽能逐漸成為發展重點,發電功率波動性高的特點拉大了峯谷差,需要信息技術、增加儲能資源等手段進行調控。
另一方面,發電資源分散化程度提升,近年來由於分佈式電源技術逐漸成熟,兼具環保與經濟性,分佈式發電資源數量顯著提升。此外,可控負荷資源數量大幅增加,例如新能源電動車、工商業節能系統的普及為各國電力系統帶來更多的可控負荷,加以利用可以平衡電力供需。
目前,全球虛擬電廠已發展出歐洲、美國兩種主要模式。其中歐洲模式以發電資源聚合為主,其通過三種方式實現盈利:1)對發電側進行能源聚合參與統一調控,避免負電價帶來的損失;2)參與電網側靈活性調控和電力交易並最大化收益;3)參與需求響應並獲取收益。
而美國模式以用電側資源聚合為主,美國太陽能資源較多,2021年美國家用光伏裝機容量已達到22.5GW,可實現家庭電力的自發自用,需求側響應成為了美國應對電力供應緊張的主要措施,並逐漸演化為虛擬電廠計劃。其中代表企業即為特斯拉。
對於國內虛擬電廠市場,東北證券認為,我國虛擬電廠目前處於從零到一的起步階段,隨着電力交易市場化的推進,國內虛擬電廠將向以現貨交易為主要獲益方式的交易型虛擬電廠轉變。從各省電力現貨交易試點情況和缺電情況來看,預計廣東、浙江、江蘇有望最先發展虛擬電廠,預計全國虛擬電廠收益空間約為870億元。
而中金公司則喊出千億市場規模,該機構認為,當前我國虛擬電廠主要通過需求側響應、輔助服務補貼獲取收益,而虛擬電廠聚合商基於輔助服務收入進行分成盈利,伴隨虛擬電廠的滲透以及多元盈利途徑的探索,預計國內虛擬電廠2030年有望觸達1320億元潛在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