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銀行“手滑”轉錯1.7億美元,這些烏龍操作後果很嚴重

  生活中,"手滑"難免。手滑"拍一拍"或許還能撤回,但手滑轉錯錢,問題可能就嚴重了。

  19日,紐約法院收到一起訴訟。起因是花旗銀行"誤操作"向Brigade資本轉賬約1.7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2億元)。然而,這家全球知名對沖基金收到錢後,並沒有歸還這筆天降之財。

  事實上,向來以嚴謹著稱的資本市場,類似的"手滑"操作,影響或許我們是難以想象的。

花旗銀行“手滑”轉錯1.7億美元,這些烏龍操作後果很嚴重

  "借了東西為什麼不還"

  此次事件的起因需要追溯到2016年。當時,化妝品公司露華濃收購了另一家美國化妝品企業伊麗莎白·雅頓(Elizabeth Arden),這筆交易需要一筆18億美元的資金。Brigade正是出資方之一。根據協議,花旗銀行作為代理機構將向Brigade支付貸方利息。

  根據慣例,當地時間7月底,花旗銀行需要例行轉給Brigade大約150萬美元的貸款利息。然而,鬼使神差的是,花旗銀行卻將1.75億美元轉入了Brigade資本的户頭。實際轉賬的金額是應轉賬金額的100倍。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不止是Brigade,露華濃其他"債主"同樣收到了錯誤的轉賬支付,共計9億美元。這筆手滑操作也被市場稱為"華爾街史上最大失誤"。

  發現錯誤的花旗銀行緊急與各方溝通,想要撤回這筆款項。目前,大部分機構都選擇了歸還這筆"天降橫財"。然而,Brigade卻選擇了"裝傻充愣"。

  "我們根本不清楚這筆資金的轉賬是否由'筆誤'(clerical mistake)所致。"花旗提交了一條據稱是Brigade資本發送的信息,信息顯示,無論花旗銀行如何義正辭嚴的要求,Brigade都選擇拒不還款。

  對此,Brigade表示,"這筆錢應視為還款"。但花旗方面表示無法接受。花旗認為,沒有投資機構會在疫情已對經營造成重大影響的時候會償還如此鉅款,更別説露華濃還是一家經營陷入困境的公司。

  截至發稿時,露華濃股價報收於6.67美元。就在近一年前,露華濃股價曾達到27美元。財報顯示,露華濃2019財年淨虧損1.58億美元。2020年第一季度,其銷售額大降39%,淨虧損8.84億元。

花旗銀行“手滑”轉錯1.7億美元,這些烏龍操作後果很嚴重

  這些"手滑",後果很嚴重

  其實,諸如花旗銀行這樣的"誤操作",資本市場上不勝枚舉,造成的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2005年12月8日,瑞穗證券公司一名經紀人接到一位客户的委託,要求以61萬日元(約合4.19萬人民幣)的價格賣出1手J-Com公司的股票。然而,這名交易員卻犯了個可怕的錯誤——他把指令輸成了"以每手1日元的價格賣出61萬股"。

  如此操作致使J-Com公司的股票迅速暴跌。等到瑞穗證券意識到錯誤時,交易已經完成。為了挽回錯誤,瑞穗不得不大規模買入J-Com股票,這又帶動該公司股價快速上升。交易員錯誤的操作導致瑞穗證券在16分鐘內損失了至少270億日元(約合18.5億人民幣)。

  這一"手滑"操作的影響還不止於此。當天,日本各大券商個股紛紛暴跌,日經股指更是遭遇當年第三大跌幅。瑞穗還陸續收到了投資者的各類訴訟,損失難以計數。半個月後,東京證交所社長鶴島琢夫也因此事件引咎辭職。

花旗銀行“手滑”轉錯1.7億美元,這些烏龍操作後果很嚴重

  華爾街此前也曾遭遇過類似的烏龍。2010年5月6日,道瓊斯指數在5分鐘時間內,下跌超過9.5%。這一跌幅是美國股市歷史上的第二大跌幅。5分鐘時間,著名諮詢公司埃森哲的股價從42美元,下跌到僅剩1美分。

  當天,包括彭博社、華爾街日報等美國媒體報道稱,此次暴跌系交易員錯誤地將百萬(million)誤打成十億(billion)而導致的。但這一傳聞似乎已無從考證。此後,美國證監會的調查結果顯示,此次千點暴跌是一場連鎖反應,"我們恐怕永遠無法知道交易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此事發生後,道瓊斯指數引入了著名的"熔斷機制"。

花旗銀行“手滑”轉錯1.7億美元,這些烏龍操作後果很嚴重

  2018年3月,德意志銀行也曾出現過驚人的"手滑"操作。當時,交易員誤將280億日元(2.6億美元)的款項當作280億歐元(350億美元)轉至其清算中心的賬户中。不幸中的大幸是,這筆錯付的款項規模比德銀的總市值還要大,德銀方面自稱沒有蒙受任何經濟損失。

  2019年,德意志銀行又發生了類似的"誤操作"。這一次主角變成了人民幣。

  去年9月,蘋果公司在為開發者做每月結算收益時,誤將人民幣金額按照美元幣種匯款,導致當月收入直接翻了近七倍。蘋果在郵件中明確,這筆"工資"系合作伙伴德意志銀行操作失誤所導致的,德意志銀行此後也在其微信公眾號中承認了相關失誤。

花旗銀行“手滑”轉錯1.7億美元,這些烏龍操作後果很嚴重

  而在國內,最著名的烏龍操作當屬"光大烏龍指"事件。

  2013年8月16日11點05分,上證指數出現大幅拉昇,大盤在1分鐘內漲超5%。

  此後證監會的調查顯示,該事件存在"系統抽風"、"人為操控"等多個原因。當天上午,光大證券重複生成26082筆,總金額高達234億元的預期外市價委託訂單。巨量市價委託訂單被直接發送至交易所,導致了股價瞬間暴漲。而下午,光大進行的ETF賣出和賣空股指期貨合約涉及價格操縱和內幕交易。

  此後,證監會對包括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總經理楊劍波在內的四名主要責任人作出處罰,楊劍波終身不得進入證券和期貨市場,或擔任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職務。

  此案在歷經一審、二審、再審聽證後,近日,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駁回光大證券內幕交易案當事人之一楊劍波提起的再審申請。

  光大證券2016年年報顯示,共有502宗投資者因"816事件"而提起的民事訴訟,涉訴總金額為人民幣6873萬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58 字。

轉載請註明: 花旗銀行“手滑”轉錯1.7億美元,這些烏龍操作後果很嚴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