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8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佈最新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數據。7月CPI同比上漲2.7%,其中食品價格上漲6.3%,非食品價格上漲1.9%。豬肉價格由上月下降6.0%轉為上漲20.2%。
豬價上行、CPI同比漲幅略有擴大(6月為2.5%),中國是否到了通脹全面升温的時候?
7月CPI同比上漲2.7% 國家統計局數據
10日上午,知名經濟學者、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在採訪中對觀察者網表示,目前來看,中國整體的通脹是温和的。現在我們的主要矛盾是經濟下行,還有剔除豬肉等食品價格之外的、結構性的通貨緊縮。
滕泰表示,整體而言,食品在中國CPI的佔比接近30%,而美國在10%左右的水平。中國CPI上升受食品的擾動比較大,而在食品中豬肉價格的影響又比較明顯。因此,食品價格更多反映的是食品供給的變化,而不是反映整個經濟的總供給和總需求關係變化。
從核心CPI來看,中國整體而言依然是總需求不足、總供給過剩。今年7月,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8%,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如果從此出發來選擇貨幣政策的話,我們應該降息,通過量化寬鬆來刺激經濟。在未來的貨幣政策中,核心CPI是更值得參考的數據。
滕泰指出,豬肉價格上漲,主要是豬的供給週期決定的。面對豬價推高的通脹水平,我們應該考慮的是放出儲備豬肉、發放消費補貼,提振消費者的購買力,而不是緊縮貨幣。我們不能忽視除了豬肉以外,大部分領域都是通貨緊縮的現實。
豬肉漲價≠通脹全面升温,但依然需要我們重視
7月CPI上漲,和豬肉等食品價格的變動有着明顯的關係。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同比看,7月CPI上漲2.7%,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6.3%,漲幅比上月擴大3.4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1.12個百分點。食品中,豬肉價格由上月下降6.0%轉為上漲20.2%。
從環比看,7月CPI由上月持平轉為上漲0.5%。其中,食品價格由上月下降1.6%轉為上漲3.0%,影響CPI上漲約0.53個百分點。食品中,受前期生豬產能去化效應逐步顯現、部分養殖户壓欄惜售和消費需求恢復等因素影響,豬肉價格上漲25.6%。
豬肉價格環比上漲25.6%,同比上漲20.2% 圖源國家統計局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指出,食品價格非常重要,因為它關係到每一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但食品的價格變動,往往是因為供給波動,而不是總需求的變化——人們的需求是剛性的。不論是糧食、蔬菜還是豬肉,價格漲了,人們不可能少吃;價格跌了,人們也不可能多吃。食品價格,其實並不反映整個經濟本身的總需求過熱,或者總供給不足。
這也就是説,豬價上漲並不是全國所有產品的總需求旺盛造成的,而是豬的生產和供給週期造成的。豬週期抬頭會給人一種“通脹全面上升、需要緊縮貨幣”的錯覺,但其實兩者是不相關的。但是需要注意,豬肉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脹,仍然是一種真實的通脹,它嚴重影響老百姓的生活,非常值得我們的重視。也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關注核心CPI。
為什麼我們更應該關注核心CPI?
滕泰指出,非核心CPI包括了能源和食品等因素在內,它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人們必須重視。但不論是對於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而言,核心CPI都應該是一個主要的參考指標。如果核心CPI上漲到2%、3%,那就説明需求過剩了,應該緊縮貨幣政策,給過熱的經濟“降温”。
反過來,如果核心CPI在1%以下,那麼它體現的主要問題還是總的需求不足,以及供給相對過剩。現在來看,中國核心CPI不但沒有往上走,7月份環比還在下行。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7月核心CPI同比上漲0.8%,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滕泰表示,這反映現在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和供給過剩造成的經濟下行。如果從核心CPI出發來決定我們的貨幣政策,那麼現在就應該降息,應該量化寬鬆來穩增長、刺激經濟。豬價上漲,我們想要平抑豬肉價格,就可以考慮放出儲備豬肉。
2000年至今,中國CPI(藍線)和核心CPI(黃線)走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滕泰指出,其實自2013年2月以來,中國正面臨低通脹,或者説温和通脹的十年。在這樣的背景下,當CPI從6月份的2.5%開始往上走的時候,大家就會關注物價問題,這也會對中國經濟決策帶來比較大的壓力。
“我們的宏觀政策不能跟着CPI走,要跟着核心CPI走。”滕泰認為,因為核心CPI扣除了食品和能源價格因素,反映的是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問題。核心CPI高漲了,那才是總需求過剩。如今歐美通脹高企,他們選擇加息控制通脹;但中國現在的主要矛盾是經濟下行,恰恰應該選擇降息來穩增長。
滕泰表示,中國一直把保障民生、穩定物價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具體決策的科學性上、在一些深層次邏輯等方面,我們其實還有進一步討論的空間。比如CPI數據,它密切關係到老百姓的生活,但是相比於核心CPI,它不反映總的供需關係情況,所以就不能單獨參考它來做很多政策決策。
下半年,我們需要關注哪些問題?
下半年仍要重視消費,應對“豬通脹”可以發放消費補貼
同期公佈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受國際國內等多因素影響,工業品價格整體下行,全國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環比由平轉降,同比漲幅繼續回落。7月份PPI同比上漲4.2%,環比下降1.3%。
這又傳遞了什麼信號?
7月PPI環比由平轉降,同比漲幅繼續回落 圖源國家統計局
滕泰表示,從供給方面來看,國際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最近有下降的趨勢;從需求方面來看,這也反映需求不足。數據顯示,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0%,比上月下降1.2個百分點,位於臨界點以下;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8%,比上月下降1.5個百分點。
7月製造業PMI位於臨界點以下 圖源國家統計局
這是否意味着下半年經濟的重點,依然是提振和刺激消費呢?
在滕泰看來,促進消費和應對“豬通脹”的方法其實是一樣的——給消費者發補貼。因為要應對豬肉價格上漲,我們去幹預豬供給週期恐怕會比較難,但是我們可以放出儲備肉。如果儲備肉還不夠,國家甚至可以給老百姓發放購買豬肉的補貼。
“消費也一樣。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上漲了,CPI升到了2.7%,到了9月份有可能它還會升到3%。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的壓力就比較大。如果不發放消費補貼,甚至會造成消費的進一步下降。”
去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5.4%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發放消費補貼,既可以應對豬通脹、食品通脹,也可以拉動經濟穩增長。”滕泰表示,有一些傳統思想認為,現在發放消費券會造成需求過剩、推動通貨膨脹,但實際上,在中國目前總體需求不足、核心CPI只有0.8%的情況下,發放消費券不用擔心帶來經濟通脹。
“反過來,由於豬供給波動造成的價格上漲已經抬高了居民生活成本、削弱了大家的購買力,我們甚至應該更多地去發放消費券來提升居民的消費能力,發放補貼來應對結構性的豬通脹問題——我們不能忽視除了豬肉以外,大部分領域都是通貨緊縮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