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賽道,可能鑄就一個新品牌。
文 | 華商韜略 耿康祁
2022,露營太火了。
未來三年,露營經濟將增長兩倍達到約2500億元,帶動市場規模更是直逼1.5萬億。
誰能料到,火爆的户外經濟背後,還潛藏着屬於新能源汽車的機會。
吉利集團RADAR品牌,就是奔着這一新賽道而來。
【RADAR新品牌,駛入新賽道】
RADAR,抓住了一個機遇風口。
2019年,我國人均GDP邁入一萬美元大關。中國經過幾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孕育了一批經濟實力可觀、消費需求強烈的“新中產人羣”。
截止2021年,這類年齡在25-40歲之間、身處一二線城市的80、90後新中產人羣數量,高達2.04億。
他們多處於事業收入快速增長和建立家庭、撫養子女的重要階段,在親子出行、自駕遊等消費類別中,活躍度頗高。
2021年,我國汽車保有量達到3億輛。得益於汽車普及率的提升,作為“後備箱文化”的露營活動,具備了“出行自由”的基礎。
疊加疫情因素影響,自駕周邊遊更為省心便利。因此,露營出行的火熱,又反向為汽車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動力。
作為高消費羣體,他們消費升級的需求特徵明顯。
比如精緻露營這樣的品質化消費場景,成為新的出遊風尚。在採購裝備時,“新中產人羣”也傾向於高品質品牌。
他們渴望不斷拓展自身體驗邊界,催生出快速更迭的多元化消費需求。因此在場景表現上,户外出行不只有露營,户外燒烤、騎行、山地運動、音樂節等,都屬於此類。
而且,“新中產人羣”熱衷於自己做主的DIY消費決策,其消費模式更為自由個性,綠色環保的“主人公”意識,也在提升。
深受互聯網生產影響,讓他們對手機、新能源汽車等兼具科技感和設計感的户外應用,極具獲得感。
可見,新一代中產人羣的個性化、品質化、環保化和智能化的消費方式變革,是催熱新消費場景的底層動力。
RADAR品牌,正是對標這類羣體,主打中高端新能源汽車的主基調,以滿足新一代中產人羣的消費升級的需求爆發。
變化的另一端,發生在市場領域。
出行熱之外,新能源市場也越來越熱。公安部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突破1000萬大關。
經過近20年發展,電動車大潮終於到來。
量級的突破,驗證了行業的逐步成熟。新能源汽車,不再是由政策推動的產物,而成為了真正的,基於用户選擇的需求驅動市場。
進入快速成長期的新能源汽車消費,也必將呈現出高端化、多元化的升級趨勢。
就像手機市場一樣,智能機發展中後期,機型的高端化、多元化需求越來越明顯。不斷細分的新能源出行,將在行業大潮中開鑿出一股新支流。
在出行領域,新能源是大氣候;户外等多元化消費場景,則是新氣象。
用户需求與市場迭代的雙重爆發,造就了新的賽道風口和品牌缺口。
這也是RADAR品牌這艘新的航輪,駛入“新能源+多元”細分賽道藍海的底氣。
【不止於一個品類,而是一個多元品牌】
汽車工業發展史上,日本車的崛起,極具啓示性。
在石油危機的大背景下,小排量經濟適用型的日本汽車,迎合了歐美市場消費羣體的剛性需求。
可見,一個品類的崛起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是由客觀的消費變革決定。
RADAR品牌敢於踏上新賽道,正是認準了背後的趨勢。
不過,趨勢變革也是複雜的。
新能源概念,早已形成市場普及。但消費者注重的,從來不只是汽車動力來源的差異,而是新品類帶來的不同使用場景的便利性、娛樂性與科技感體驗升級。
混沌的新能源市場競爭,終將走向更為垂直、細分的多元化場景比拼。
基於此,RADAR品牌並不侷限於某一類產品,而是關注人們多元生活的無界探索。
RADAR品牌,不僅將推出國內首款基於純電平台的皮卡產品,還將聚焦“新能源+多元”細分賽道,圍繞用户多元生活全場景全週期,打造全品類出行生態圈。
這背後,一個新品牌的誕生,十分關鍵。
首先,品牌意味着效率,是品類的代言。
“定位大師”艾·里斯在《品牌的起源》中提出,品牌具有價值在於一個原因,而且只有這麼一個原因,就是它主導了品類。
究其根本,是因為消費者的思考起點是品類,思考終點則是品牌。我想買一個手機,選安卓還是ios,是最初的方向考量;選蘋果、魅族還是小米,是最後的決策落地。
代表品類的品牌,可以完美貫穿用户思考的閉環,極大縮短決策路徑,提升消費交易效率。因此,既是品類又是品牌的蘋果,才能大獲成功。
作為獨立品牌的RADAR,代表着“新能源+多元”的細分賽道品類,也就更能聚焦核心人羣,第一時間吸引受眾。
其次,品牌是紮根市場、找準陣地的大動作。
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曾説,如果當初讓我去問顧客他們想要什麼,他們只會告訴我:“一匹更快的馬。”
因此,發現需求,不要等待用户去表達。主動為他們的需求創造標識,是對羣體消費潛力的有力回應。
而且,創建品牌最佳的道路,不是錨定現有的品類,而是發現一個可以率先進入的新品類。
RADAR品牌,就是藉助對新能源下一場的多元化趨勢的提前洞察,率先佔位。
當這一品牌陣地培養成熟時,先發優勢將牢牢固定在消費者頭腦中,從而使得品牌具有鮮明的心智認知,後續產品也能夠獲得核心的品牌價值增益。
作為獨立品牌,也有利於RADAR專注自身戰略需求,打造更貼近市場的產品矩陣佈局。
這既能從新能源細分賽道里,獲取源源不斷的養分;也能夠持續反哺市場,構建良性的產品生態。
而且,作為背後的大樹,吉利汽車擁有成熟的汽車工業生產體系,並在技術研發、智能製造、質量管理、物聯網、渠道服務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優勢積累。
充沛的資源和先天優勢,讓RADAR免於重複造輪子,也能夠為新品牌成長持續賦能。
這無疑,是RADAR品牌誕生的實力自信。
【技術領軍,未來可期】
中國汽車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具有了較為成熟的汽車大工業生產機制。
其中,擁有核心戰略能力、技術能力的領軍式人物,作用不可小覷。
畢竟作為硬科技產業,領導者對技術一知半解,是不可行的。
雷軍在進入手機行業時,就曾找100位業內專家,進行談話學習,來完善自身的技術認知;喬布斯、比爾蓋茨等諸多IT業界大佬,也都有技術出身背景。
作為RADAR新品牌幕後操盤者的CEO凌世權博士,就是一個難得的學者型大佬。
他的理論知識豐富,無論是汽車設計與製造的學科知識,還是5G應用等前沿技術探索,都有深入研究。
並且,凌世權博士始終處於新能源技術變革研究的前線。他獲得的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就涵蓋“科技部新能源汽車製造產業項目”。
榮譽累累,不過是紙面證明。
事實上,凌世權博士不只是學者型人才,亦是忠於實踐的實幹派。
自2014年進入吉利以來,凌世權博士就深入產業一線,擔綱生產品控的總指揮。
吉利、領克、沃爾沃等十餘款全新開發、改款產品的工程技術工作,由他帶ME(製造工藝工程)團隊負責質量把控。
他曾負責主導杭州灣第二生產基地、領克餘姚工廠等項目;吉利與戴姆勒smart合作項目中,則作為吉利製造代表參與其中。
在大項目、大交易中,凌世權博士適應了從核心骨幹到“一號位”、從技術擔綱到交易談判的角色轉變,也練就了果敢的決策思維。
打過硬仗的凌世權博士,帶着RADAR品牌乘風破浪,不在話下。
找準“新能源+多元”細分賽道的他,以此為導向進行產品以及RADAR新品牌孵化。
一個新品牌的孵化和培育,離不開靈魂人物的戰略指導。
曾參與工信部汽車行業標準研討與制定的凌世權博士,更能夠站在產業全局維度,思考行業未來。
最後落到產品上,凌世權博士也顯示出以先進的技術探索為使命的精神。
他認為:“發展自主品牌沒有捷徑,以產品為基礎,是一個車企不斷前行的關鍵。”
凌世權博士這種技術領軍、高標準品質的追求,也必然將踐行於RADAR品牌,使品牌價值更富有生命力。
需求爆發的天時、品牌落地的地利和靈魂人物的人和,就此重疊。
在駛向新的藍海時,RADAR品牌顯然有備而來。不僅有極具縱深、極具潛力的市場定位,品牌規劃清晰合理,且核心人物技術實力與戰略魄力兼備。
作為即將誕生的新賽道品牌,RADAR未來可期。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