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鈉電標準制定提上議程 中科海鈉:降本需從這些地方着眼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財經

《科創板日報》(北京,記者 郭輝)訊,國家鈉離子電池標準制定提上議程。

今日,工信部答覆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4815號(工交郵電類523號)提案稱,將組織有關標準研究機構適時開展鈉離子電池標準制定,並在標準立項、標準報批等環節予以支持

同時還表示,將在“十四五”相關規劃等政策文件中加強佈局,從促進前沿技術攻關、完善配套政策、開拓市場應用等多方面着手,做好頂層設計,健全產業政策,統籌引導鈉離子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科技部也將在“十四五”期間實施“儲能與智能電網技術”重點專項,並會把鈉離子電池技術列為子任務,以進一步推動鈉離子電池的規模化、低成本化,提升綜合性能

《科創板日報》記者此前曾就我國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前景,專訪了北京中科海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鬍勇勝博士,瞭解到鈉離子電池的優勢與劣勢明晰,對相應的工藝技術具有嚴格的要求,也由此劃定了其短期的應用場景。

眾所周知,鈉離子化合物相比鋰,可獲取性更強,因而具有一定的低成本優勢,可這並不是事情的全部。

胡勇勝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則表示,由於鋰在電池中佔比低,大部分產品只有10%左右,加上鈉的能量密度不及鋰,同容量電池所耗的鈉資源更多,因而僅僅考慮簡單把鋰換為鈉,想要降成本是不夠的。

胡勇勝認為,鈉離子電池降成本主要應該從正負極材料,以及材料製造工藝、產品的規模化生產等方面進行考量。

首先在正材料方面,中科海鈉的技術並沒有選擇鎳鈷材料,而是選用了銅,其價格約為鈷的四分之一、鎳的一半。銅在常規認知中由於不具有化學活性,並不適合做電極材料,不過胡勇勝團隊研發的銅鐵錳正極材料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申請的專利在中國、日本、美國、歐盟都獲得了授權。中科海鈉的負極材料方案為裂解無煙煤,目前這一技術同樣在中國、日本、美國取得專利授權。

鈉離子電池的生產產線與鋰離子電池可實現部分互用,有分析人士稱,這或將推進鈉電的規模化生產與應用。

胡勇勝表示,通過過去公司實地尋找鋰電池代工廠的經歷,他發現技術上的沉澱需要自我掌控,要在試產過程調整工藝,實現規模化降低成本效應。

今年6月份,中科海鈉宣佈與華陽集團在當地共同投入了年產2000噸的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生產基地。此外在溧陽,中科海鈉還有一條電芯產線,據介紹,公司當前所有的電芯產線“僅適合做實驗,難以形成產業化,未來的想法是找地方將電芯線項目儘快落下來。”

胡勇勝透露,公司目前面臨的一大問題是由於產線未落,產能無法放量,不敢接大客户訂單。以代工方式產出一個尚有較大改進空間的產品,精力牽扯與成本不小,胡勇勝預計若新的電芯產線建成,基本可以保證一年1GWh的產能

鈉電工藝改進的路線方面,目前寧德時代的方案主要從提高鈉離子電池電芯單體能量出發,其電芯單體能量密度可達到160Wh/kg,而常規鈉電的能量密度僅為120Wh/kg,低於磷酸鐵鋰電池180Wh/kg和三元電池的240Wh/kg。中科海鈉則從正負極材料、電芯材料及二者工藝出發,當前實現了循環次數達到4500次,並通過了電科院的第三方認證,高於業內其他產品的1500次,不過仍略低於磷酸鐵鋰電池的60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