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5月PPI再創新高,中國如何應對通脹壓力?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財經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北京6月1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林 李若一)國家統計局今天發佈的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再創新高。在美歐“大水漫灌”引起的通貨膨脹等外部壓力下,中國該如何應對?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今天在國新辦發佈會上作出回應。

  今年以來,隨着國際疫情形勢總體改善,特別是由於疫苗接種的擴大,再加上部分發達經濟體財政金融強刺激政策,美歐發達經濟體通脹呈現上升趨勢。5月份,美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5%,其中核心CPI上漲3.8%;歐元區CPI同比上漲了2%,均創近期新高。

  美歐多國採取的“大水漫灌”政策產生的影響,也傳導給了許多發展中國家。反映到中國市場上,就是許多大宗商品紛紛漲價。5月份,PPI同比上漲9.0%,漲幅比4月份擴大2.2個百分點;環比上漲1.6%。有機構預測稱,今年中國經濟的CPI上漲呈擴大趨勢,年末可能超過3%。

  來自外部的通脹壓力,也考驗着中國經濟的韌性。中國將會怎麼應對?付凌暉表示,受經濟週期、經濟結構和宏觀政策等因素影響,各國價格變化並不完全同步,我國仍有較好條件保持物價穩定。

  付凌暉説,從供求關係來看,當前供求基本面並不支持價格的大幅上漲。中國經濟整體仍處於恢復之中,主要需求指標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從供給端來看,生產供給保持較快增長。

  其次,從結構因素來看,食品價格方面,我國的糧食生產保持穩定,主要農產品供應比較充足,食品價格保持穩定有較好的條件。工業消費品方面,儘管上游行業的工業品價格漲幅比較高,但是由於下游工業消費品供給能力比較充足,市場競爭比較充分,價格向消費品傳導有限,這些都有利於價格保持穩定。

  付凌暉還強調,從政策因素來看,目前中國財政和貨幣政策繼續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沒有使用“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政策,也有利於價格穩定。同時,相關部門還加大保供穩價的力度,這些因素都有利於促進價格的總體穩定。

  不過他也指出,要看到近期由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PPI漲幅明顯擴大,原材料部分領域的價格較快上漲也確實要引起重視,要加強市場調節,緩解企業的成本壓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