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7月下旬,免税概念依舊熱度不減。
7月23日,南寧百貨開盤一字漲停,收報7.28元。
數據來源:Wind
而究及這一漲勢的原因,主要是在於其搭上了免税概念這一快車。
昨日公司發佈公告稱,公司已向廣西壯族自治區及南寧市政府相關部門遞交了關於免税品經營資質申報的請示。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而這一場景似曾相識,反覆上演。前有王府井成為國內首家獲得免税牌照的百貨企業,股價大漲,成為市場焦點,後便有無數個“王府井們”開始效仿其行徑。
7月6日,百聯股份已向政府相關部門提出免税品經營資質的申請;
7月15日,鄂武商A表示公司已向政府相關部門提出免税品經營資質的申請;
同日,嶺南控股表示已向廣州市政府相關部門正式提交關於支持其申請免税業務經營牌照的請示;
7月19日,大商股份宣佈擬申請免税品資質;
7月20日,歐亞集團向吉林省及長春市政府相關部門遞交了關於支持公司申請免税商品經營資質的請示;
7月23日,步步高集團稱已向湖南省及湘潭市政府相關部門遞交了關於支持公司申請免税商品經營資質的請示...
而試問多家百貨公司紛紛加入免税戰局的原因?
則是在於:近期免税概念已然站上市場風口,備受資本青睞,在試圖“蹭蹭喜氣”之餘,這對於經營長期陷入低迷的百貨業也可謂是一條“救命稻草”。
百貨業的求生稻草
受益於政策的強力支撐,今年的免税概念註定頗受矚目。
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之下,全球經濟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較為明顯的負面影響,而對於我國來説,拉動消費增長成為促進內需回暖的重要命題,其中,為引導海外消費迴流,兼具旅遊和零售的雙重屬性的免税行業便被受此重任。
我國免税店業態以及適用消費羣體
資料來源:天風證券
“2019年末國內免税規模約超500億元,預計到2025年其規模有望突破1600億元...我國免税品整體銷售規模佔全球比重僅7.8%,我國居民在境內的免税購物滲透率在10%-23%,遠低於鄰國韓國。”——公開數據
基於此,免税政策得到進一步放開,7月實行的海南免税新政更是激發了市場對其市場的巨大想象空間。
海南離島免税銷售額以及購物人次
數據來源:新時代證券
“具有免税品經銷資格的經營主體均可平等參與海南離島免税經營...免税購物額度從每年每人3萬元提高至10萬元。”——《關於海南離島旅客免税購物政策的公告》
根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7月1日至7日,離島旅客一週累計購物6.5萬人次,購物總額4.5億元,免税6571萬元,日均免税939萬元,比上半年日均增長58.2%。
新政執行以來離島免税銷售規模及客單價情況
數據來源:西部證券
顯然,免税業成長邊界的大門已然開啓,在離島免税政策的強力輔助之下,由於免税品經營資質在國內具備一定的稀缺性,免税運營主體便有望進一步擴容。
於是,百貨業便嗅到了一線生機,以擺脱日益低迷的經營危機。
畢竟在電商和疫情的雙重夾擊之下,傳統百貨業無法快速應對消費者需求而面臨着嚴峻挑戰,客流減少、品牌撤櫃空場等窘狀頻發,使其業績嚴重承壓。
就拿今日漲停的南寧百貨為例,回顧其過往業績,可以表明近來其經營之不善。
“2020年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5億,同比下降67.8%,實現歸母淨利潤-3909萬,上年同期為13.1萬元,未能維持盈利狀態。”——公司公告
而乘上免税的紅利,百貨業或將可以通過整合其供應鏈,結合線下場景優勢,利用高客單值商品帶來較為可觀的毛利,進而促進提振客流,以實現增收增利。
所以當王府井宣佈獲得免税品經營資質之後,百貨業徹底沸騰了,紛紛扎堆入局,只為有幸分一分這個大蛋糕。
炒作情緒佔上風?
然而,畫餅雖簡單,真正實現卻很難。
百貨業想得很美,但目前的現實可就較為冰冷了,畢竟拿到免税牌照不等於拿到“免死金牌”。
事實上,免税牌照的獲得主要是為其打開了一個新的發展突破口,但隨着後期牌照優勢不再凸顯,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真正使得它們在行業站穩腳跟的關鍵還是在於運營上的核心競爭力,招商能力、品類及價格、供應鏈優勢等缺一不可。
畢竟它們需要從佔據市場份額超過八成的中國中免手上搶蛋糕,而稍有不慎,免税業務也可以從美夢變噩夢,使傳統百貨公司深陷高企的費用困境。因此,澆冷水也是必要的,迴歸理性之後,免税經營這一學問還亟待進一步深入探索。
我國免税行業的市場競爭格局
數據來源:天風證券
中國中免股價創新高今日走勢
更何況,如今來看,除了王府井之外,其他百貨公司並沒有拿到免税牌照,更多的只是“見利起意”。
王府井公告釋出與股價波動情況
資料來源:新時代證券
王府井的例子顯然給了百貨業打了一劑強心針,消息利好帶動股價大漲的紅利(王府井今年以來累計漲幅超過372%)或使得它們無法視而不見,分為眼紅。
王府井股價走勢
而在免税題材炒作熱度之下,整體估值處於低位的百貨概念確實“得償所願”,吸引不少資金入場博弈,加碼免税的相關個股的漲幅較為可觀。
截止到收盤,今年以來百聯股份累計漲幅超過131%;鄂武商A累計漲幅超過71%。
百聯股份股價走勢
這一漲勢充分反映了A股習慣先行消化消息利好的特點,但這一消息利好也許只是“鏡中月,水中花”,目前申請免税商品經營資質的企業實則都為自身“留了一條退路”,不乏有蹭熱度之嫌。
“公司尚未收到任何政府部門的相關文件,沒有就免税商品經營事項與任何客户或合作方進行商業洽談,也沒有簽署任何合同或協議...免税商品經營資質屬於特許經營資質,公司最終能否取得該資質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公司公告
結語
在王府井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之後,頹靡許久的百貨企業尋到了一線生機,眼睛開始放光,試圖通過免税業務從業績低谷翻身。
實際上,這一想法的出發點沒有問題。得益於政策開放,免税店業務可以為百貨公司提供一個新的轉型機遇,有望使得相關標的業績及估值得到重塑機會,有所提振。
而上述這一理想情況的實現還是道阻且艱,且不説能否獲批存在不確定性,即便是拿到了免税牌照,它們也無法掉以輕心,不能過度放大免税品經營給業績帶來的作用,畢竟能否將此做大做強還是基於自身的運營能力。
但縱然是這樣,市場的熱情還是一波高過一波,可以看出,在免税牌照這一題材熱點釋出的利好之下,炒作泡沫只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