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違和”的地產股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財經


文/樂居財經 張林霞

風口浪尖上的地產股,今天又走出了“六親不認”的步伐。

6月29日,A股三大指數全線下挫,兩市超3900股下跌。房地產開發板塊卻逆市飄紅,中證800地產指數持倉的26只成份股全線上漲,龍頭房企更是特別飄,招商蛇口漲5.88%,保利發展、萬科A漲均超6%,金地集團則是午後直接拉封漲停板。

回頭來看,在滬指“四連漲”成功收復3400點的昨天,地產股還持續着多日的萎靡態勢,小幅穩定地下跌,以招保萬金為例,昨天分別收跌1.37%、2.59%、0.32%和1.75%,今日地產板塊的雄起又是為哪般?

先從萬科説起。

昨天收盤後,鬱亮董事長在股東會上的那句“短期市場已觸底”不僅確認了需求的拐點,判斷了風險的見底,似乎也為整個地產行業注射了一劑強心針。鬱亮坦言,最近這一年許多行業都不容易,房地產並非最艱難,所以房地產行業沒有理由躺平。

談及數據的回暖跡象,鬱亮認為,一方面是政策的出台帶來積極影響,另一方面是4、5月因疫情而延遲的需求釋放帶來的回補。

確實,各地的樓市支持政策仍在層出不窮,目前以調整需求側政策為主,如更多城市下調首付比例、增加人才購房補貼等;部分城市亦持續改善供給側政策,如優化預售資金監管、改善集中供地規則等。繼發放購房補貼後,部分城市又給予了“購房消費券”,如佛山三水區向購房者發放價值最高為2萬元的消費券,在一定程度上或可拉動當地消費規模的增長,推動短期內的住房銷售,地方去化壓力有望得到進一步緩解。

據克而瑞研究,上半年,175省市相繼放鬆房地產政策。而在4·29政治局會議之後,地方放鬆政策頻率明顯加快,政策力度由託而不舉到託舉並用。並且,36城放鬆限購,54城放鬆限貸,20城放鬆限售,142省市放鬆公積金貸款,58城執行首套房貸利率4.25%、二套5.05%,31城減免房地產税費,50城實行購房補貼,43城調降土拍門檻。

政策利好下,開發商自身也在推盤方面各顯神通。“河南兩縣城買房小麥大蒜能抵首付”還沒從熱搜上消失,昨天,新城控股的“西瓜換房,最高抵10萬元”活動又霸屏了地產人的朋友圈。

這些項目並非真的要把農產品拉到售樓處。“只是一個補貼政策。”一位項目銷售人員表示。如此説來,這些農產品換房活動,更像是一場房產企業的營銷活動。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大蒜、小麥換房的公司推出活動的樓盤均為三、四線城市,此次“西瓜換房”的新城控股相關樓盤,卻是位於新一線城市南京的房源。

克而瑞數據顯示,儘管當前一二線城市庫存風險相對可控,但受疫情影響,一線城市供求疲軟,去化週期增至20.4個月,二線城市降至21.1個月。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壓力最大,5月末,去化週期達到了26.9個月。

從各城市市場和行業規模房企上半年的整體業績表現來看,市場築底、企業銷售表現低迷,短期內房地產市場仍顯頹勢。儘管上述種種樓市鬆綁政策以及各類購房補貼等都在不斷落實,但救市效果尚未顯現,市場信心缺失、疊加疫情影響,整體的供求和成交都沒有明顯轉暖的跡象,百強房企業績表現遠不及近年同期,房地產市場整體復甦尚需時間,或許也是地產股連日走低的原因之一。

此外,隨着調控的深入,出險房企不斷增多,國外評級機構對國內地產行業的前景,產生了持續悲觀的預期。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標普、惠譽、穆迪基於對國內收緊的地產環境,陸續對多家房企進行評級下調、展望負面,高達250餘次。部分地產商或不太認同,或難以承受重壓,都主動申請放棄評級。

直至今年5月初,穆迪還發布報告稱,中國房地產市場2022年銷售仍將保持疲弱,支持性政策發揮效果仍需時間。因此它對行業展望為負面,反映合約銷售乏力且融資環境偏緊。

對此,國內金融機構則表現較為樂觀。

申萬宏源證券認為,本輪週期的基本面底已在二季度出現,預計下半年開始行業的結構彈性將更強,包括:城市間的分化,一二線城市基本面彈性將更強;房企間的分化,優質房企基本面彈性將更強,並且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中信證券表示,目前的住房交易中的槓桿率相比歷史水平並不高,房地產政策的全方位放鬆,房價從去年四季度開始企穩,地產基本面見底,正逐步恢復。

東吳證券研報顯示,隨着供需兩端政策放鬆,居民購房信心逐漸恢復,未來2-3個月房企銷售或出現較為明顯的回暖。

中達證券預計行業政策的改善或將進一步延續,維持行業“強於大市”評級。

文章來源:樂居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