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發力調研銀行的“醉翁之意”

  2022年,中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按照“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要求,銀行業正全力為宏觀經濟“大盤”提供金融服務。

  在資本市場中,銀行板塊表現穩健,年內日均換手率保持在1.86%(全部A股年內日均換手率為3.17%),期間累計漲幅達到3.17%,處於申萬一級行業前列,交易情緒處於合理偏低位置,尚不存在過度投機風險。

  同時,機構調研發力點也開始向上市銀行轉移,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3月6日,有14家上市銀行被機構調研,累計次數達55次。

  在筆者看來,機構對上市銀行的調研不僅僅是其整體基本面優質,估值處於相對低位,具有較高配置價值,更重要的是透過銀行業對於穩增長的服務,觀察宏觀經濟演繹及貨幣政策落地效果,確實醉翁之意不在酒。

  這從調研過程中各機構提出的問題就可獲得佐證。信貸投放、未來發展規劃、存量風險出清等方面均被重點提及。而上市銀行給出的答案則圍繞“持續緊隨政策和市場導向”“保持貸款規模穩步增長”“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展開。

  由此不難發現,2022年,銀行業將跟隨貨幣政策脈動,繼續有針對性的支持經濟發展中的重點領域和穩固薄弱環節,普惠金融覆蓋面也會顯著提高。

  當前,我國貨幣政策的前瞻性、自主性、穩定性增強,居民通脹預期平穩,“寬信用”預期隨之而起。央行數據顯示,1月份人民幣貸款餘額達到195.71萬億元,同比增長11.6%;社會融資規模存量達到320.3萬億元,同比增長10.5%; M2餘額243.1萬億元,同比增長9.8%,這三大數據均為歷史新高。

  在此背景下,銀行業的責任擔當也更為凸顯。全面推進轉型發展和結構調整,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級,積極應對複雜經濟形勢變化並克服其影響,着力扛起高質量發展重任,突出價值創造,為金融市場蓬勃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3月2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房地產泡沫化、貨幣化問題發生了根本性扭轉;監管政策不會簡單地採取“大水漫灌”的辦法,希望銀行業保險業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支持擴大消費、擴大投資。

  相信機構投資者已得出結論,無論是對於銀行業,還是對於銀行業服務的實體經濟而言,困難不可小覷,信心不可動搖,“穩”就是中國經濟最大的底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73 字。

轉載請註明: 機構發力調研銀行的“醉翁之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