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眼 | 2021資本降火,白馬新股也破發!2022醫藥行業將會怎麼走?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澤雲

2021年12月31日,A股年度收官,上證指數全年漲4.8%,深證成指漲2.67%,創業板指大漲12.02%。收官當日,中藥板塊漲勢活躍,龍津藥業、同仁堂等多隻個股漲停,帶動了當天申萬醫藥指數漲1.04%,提振了自下半年以來震盪走低的醫藥板塊。對比2020年醫藥板塊的“高歌猛進”,2021年醫藥板塊整體走勢可謂是是“一波三折”,在調整洗牌中也在升級進化。

在新股發行上,今年有60家醫藥企業登陸A股,數量創近5年新高,但與此同時,包括百濟神州等多隻新股出現了以往罕見的上市破發,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止12月31日,2021年A股醫藥生物板塊公司中,剔除次新股和新股,365家中共有193家實現了股價的正增長,另有172家公司出現負增長。整體來看,包括恆瑞醫藥、英科醫療等多隻醫藥白馬股光環漸褪,中小市值公司表現突出,CXO(醫藥外包服務)賽道獨佔鰲頭。

“投資熱度有所退潮,原來的融資泡沫,特別是高水平重複創新產品的高溢價融資已經開始退潮,資本走向理性。”在日前舉辦的第33屆全國醫藥經濟信息發佈會前哨會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林建寧這樣表示。資本市場的風向直觀反映出了行業的轉型變化,2021年以來,在集採控費等政策下,醫療改革不斷深化,我國醫藥產業進入調整期,藥品監管加速國際化進階,新藥審批上市加速……面對變局,2022年的醫藥產業將會有哪些新變化?又會有哪些投資機會?

近六成醫藥股股價上漲 龍頭個股下挫

2021年以來,醫藥板塊震盪走低,下半年跌幅尤為明顯。wind數據顯示,2021年,申萬醫藥生物下跌5.73%,排全部31個SW一級行業第26位。

記者根據同花順統計發現,個股方面,剔除上市新股,截至12月31日,364只個股中,有193只股價上漲,佔比52%。其中,來自中藥板塊的九安醫療以496%的漲幅領跑,森萱醫藥、佰仁醫療、東富龍、美迪西等個股年漲幅都超過200%,共有24只醫藥股今年漲幅在100%以上,其中,有9只市值在百億元以下,其餘的均集中在100億-500億區間,可見漲幅居前的個股多集中於中小市值企業。

數據眼 | 2021資本降火,白馬新股也破發!2022醫藥行業將會怎麼走?

與此同時,將近一半的醫藥股今年股價估計錄得負增長,其中,創新藥龍頭股恆瑞醫藥年跌幅54%,相繼被邁瑞醫療、藥明康德超越,從醫藥股“市值一哥”跌落至第三位,康泰醫學、英科醫療、大參林等來自疫苗、醫療器械、醫藥消費等細分賽道龍頭個股股價均遭到“腰斬”。整體上看,2020年不少備受機構追捧的醫藥白馬股,2021年股價都出現大幅下跌。

從總市值來看,目前A股有13家企業進入了千億俱樂部,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4家為CXO(Contract X Organization,研發、生產銷售合同組織)領域企業,包括了藥明康德、泰格醫藥外,康龍化成、凱萊英。CXO是今年醫藥股表現最為活躍的細分領域,2021年以來,該板塊內逾六成個股股價上漲,美迪西漲幅達到了210%、博騰股份年內漲幅超過150%。

數據眼 | 2021資本降火,白馬新股也破發!2022醫藥行業將會怎麼走?

“受政策影響,2021年醫藥板塊一波三折。”平安證券研報評價稱,1月至2月,市場維持2020年末抱團行情,板塊繼續震盪向上;3月,春節期間流動性預期收緊,因抱團導致的高估值龍頭回落;4月至6月,CXO板塊業績持續超預期,帶動醫藥出現新一輪行情;7月至10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新政等一系列政策出台,部分醫療服務龍頭三季報業績低於預期,導致板塊持續下跌;11月至今,經調整,負面因素充分釋放,國家醫保談判部分品種降價温和,基金倉位處於低配狀態,年底博弈行情下穩步向上。

60只醫藥新股上市創新高 多隻出現破發

2021年底,A股市場醫藥股上市熱情仍不減。12月30日,春立醫療在科創板上市。公開資料顯示,春立醫療成立於1998年,是國內領先的骨科醫療器械廠商,主營業務系植入性骨科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為關節假體產品及脊柱類植入產品。春立醫療曾於2015年3月募資1.86億元在港交所上市,此次“回A”二次上市,春立醫療再擬募資20.78億元,用於骨科植入物及配套材料綜合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以來,共有60只醫藥股在A股上市,而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數量分別為8只、17只、47只,可以説,2021年上市醫藥股數量創下新高。

數據眼 | 2021資本降火,白馬新股也破發!2022醫藥行業將會怎麼走?

但上市熱情的另一面,則是罕見的醫藥新股破發。其中,可孚醫療(301087,SZ)、華蘭股份(301093,SZ)、成大生物(688739,SH)上市首日分別下跌4.43%、10.09%和27.27%。

而最令外界震驚的莫過於創新藥龍頭企業百濟神州(688235,SH)的破發。12月15日,百濟神州正式登陸科創板,成為全球首家“A+H+N”(A股、港股、美股)三地上市的創新藥企。然而首日股價下跌16.42%,收盤價為160.98元/股。作為創新藥賽道的頭部企業,百濟神州共有3款自主研發藥物正在上市銷售,分別為BTK小分子抑制劑百悦澤、抗PD-1單抗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和PARP抑制劑百匯澤。另有8款自主研發候選藥物處於臨牀在研、以及37款處於臨牀或商業化階段的合作產品。百濟神州的破發或與其尚未盈利相關。由於公司屬於生物科技公司,目前保持持續高額研發投入,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累計未分配利潤為-300.76億元。

春立醫療同樣難逃破發魔咒。該股發行價為29.81元/股,開盤後不久便深跌8.82%破發,截至收盤,報28.62元/股,跌幅3.99%,總市值89億元。在春立醫療A股上市當天,H股方面春立醫療跳空低開,報14.68港元/股,收報14.50港元/股,跌幅4.35%,總市值109億港元。

數據眼 | 2021資本降火,白馬新股也破發!2022醫藥行業將會怎麼走?

“今年百濟神州科創板破發、以及有着‘手套茅’之稱的英科醫療因定價太低放棄港股IPO亦應引起行業深思。“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林建寧指出,資本對醫藥創新的助推力作用很大,特別是科創板開板後,我國醫藥自主創新可以説是邁向了新台階。但破發的出現,也説明原來的融資泡沫,特別是高水平重複創新產品的高溢價融資已經開始退潮,資本走向理性。

平安證券統計顯示,在資本市場的孵育下,A股上市的創新企業數量也從2012年的4個增長到2021年的116個,可選擇標的進一步豐富也使得資本市場重新開始審視優質創新藥企業的標準。

醫藥板塊“閉着眼睛打新就能賺錢”的效應不再,也體現了醫藥產業在經歷了2020年一整年的高歌猛進後,出現了整體的估值回調。首創證券研報認為,經過一年的回調,醫藥行業估值水平已經合理偏低,已經具有一定安全邊際。

32個新藥已獲批上市 2021年醫藥產業機會在哪?

醫藥股上市頻繁破發,龍頭個股受挫,醫藥產業長期向好的態勢還能否延續? 對此,多位專家表示,2020-2021年是醫藥國採和地方聯採持續深化之年,尤以2021年為國家及地方集採頻次歷年最高,政策壓力強於過往歷年。在政策擔憂與疫情雙重壓力下,2021年醫藥行業表現並不佳,但長期來看,在經濟發展、人口紅利發展背景下,消費升級趨勢不可逆,消費升級下的醫療服務和其他消費品升級等方面將會不斷湧現機會。而儘管資本開始“去火”,但創新仍然是中國醫藥產業應該堅定的方向。

數據顯示,2021年的1—11月份,FDA批准的新藥46個,國家藥監局前三季度審批新藥也達到了32個,出現了明顯提速。“創新藥從價格導向轉向價值迴歸, 大家更多的是考慮新藥的價值。”林建寧指出。

標點股份總裁兼米內網總經理、首席研究員張步泳指出,2019年在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創新藥的市場規模不到1000億元,但預計到2029年將超過8000億元,複合增長率在15%—25%區間。米內網數據顯示,在2020年三大終端六大市場中,單抗、替尼等創新藥已經成功擠進了暢銷品牌TOP20,並且在高速增長,市場潛力不容小覷。

數據眼 | 2021資本降火,白馬新股也破發!2022醫藥行業將會怎麼走?

“創新藥上市即重磅炸彈的時代慢慢過去,政策給予‘泛泛創新’的時間窗口期越來越短。”國盛證券認為,我國的創新藥市場在當下已經慢慢從“泛泛創新”進入“精選優質創新”的時刻。

“中國創新藥正在加快國際化。”林建寧表示,中國製藥企業研發已經成為國際生力軍,藥企間國際合作更加頻繁,中國藥企不僅僅引入項目,同時也在輸出成果。記者注意到,國內創新藥海外授權的案例也日漸增多,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1年2月,國內創新藥授權海外共計29項交易,披露金額約為148億美元,跨國製藥巨頭諾華、艾伯維、禮來、羅氏、輝瑞是主要買單者,中國創新藥的品質逐漸得到國際認可。

而從投資的角度,華西證券在2022年度策略報告指出,從二級市場投資角度看,“買賽道、買龍頭”的投資策略,輕易獲得超額收益的難度將會加大。2022年醫藥板塊的投資機會將比較“散”,更多來自“自下而上”個股的選擇,挖掘“基本面具有積極顯著向好變化、估值較低”的個股,更加容易獲得投資機會。

首創證券認為,明年仍需關注的幾個問題。一是適應集採新常態,但醫藥總需求將繼續保持增長,明年集採政策將趨於温和;二是分化可能更加明顯,板塊冷熱不均加劇;三是新冠未來流感化特徵明顯,特效藥相關品種值得關注。2022年,在集採廣泛化,行業分化常態化,更看好生物製品、創新藥產業鏈、非藥器械、藥店和上游原輔料包材類等細分行業。

“在創新轉型的熱潮冷卻之後,腳踏實地做開發的企業與走me-too(派生藥)創新捷徑的企業和產品將開始分化。走捷徑的產品會重新回到和仿製藥類似的價格競爭局面,主要進行價格比拼;而自主創新的產品已開始走出國門,加入全球化競爭,探索更廣闊的自主定價市場。因此,在二次洗牌階段,我們認為應當關注未來具有持續發展潛力的自主創新企業,以及具有較高臨牀價值和壁壘的創新藥產品。”平安證券認為。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製圖 | 劉苗

責編 | 沈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090 字。

轉載請註明: 數據眼 | 2021資本降火,白馬新股也破發!2022醫藥行業將會怎麼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