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姚波
在產品創新、公司追求更高利潤率及被動產品飽和等多種因素影響下,美國新發行的主動管理ETF首次超過了指數追蹤ETF。
來自FactSet和Ultumus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4日,年內共有42只主動管理ETF上市。相比之下,新發行的被動指數ETF只有35只。
另一值得關注的現象是:2020年前5個月,清盤ETF數量超過了新發行的ETF數量,這在ETF行業也是首次,而大多數清算的是指數跟蹤基金和票據類產品,顯示出以被動產品為主的ETF行業已經出現過飽和跡象。
主動管理ETF未來發展趨勢還遠未明朗,誰也無法預言它會像傳統ETF一樣流行10年,但這一新產品形式給未來資管的發展方向帶來了無限啓迪。
創新到位大佬已入場
FactSet的ETF研究主管伊麗莎白.卡什納表示,主動管理ETF增長非常迅速,而且比其他一些可用的策略增長得更快。
斷言為趨勢還為時尚早,但有跡象表明,越來越多主動管理ETF將進入市場。其中一些由ETF發行商提供——包括貝萊德在內的許多知名ETF發行商,不少業界大拿如富達和摩根大通已是較為知名的主動管理ETF發行人。而另一些產品則由現有的共同基金轉型而成。
對於尋求轉變的共同基金經理來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去年推出的措施會讓產品轉型更容易。監管機構所批准的這種新的產品形式,允許主動基金管理公司保護其投資組合不為外界所知,即“不透明”的ETF。
從歷史上看,ETF每天都被要求公佈所持資產。對許多主動管理基金經理來説,這種透明度令人不快,因為基金經理挑選的股票屬於秘密,不應向外界公開。先鋒領航集團是指數投資保密的主要擁護者之一,該公司以擔心“搶跑者”為由,延遲一個月披露其ETF投資組合。而現在新產品可以做到每季度披露一次持倉,無疑為想進入ETF領域的基金經理提供了新的保障。
紐約基金管理公司Blue Tractor的聯合創始人西蒙.古利特表示,新的主動型ETF的增長潛力很大,因為數萬億美元的主動型共同基金有朝一日可以完全進入這一領域。
共同基金經理多年來一直在希望資產能“走出去”,即以另外一種形式被更多投資者所瞭解和使用,目前許多人正在評估這種新型ETF。
潛在原因提升公司利潤率
主動管理ETF的發展提速,也有基金公司在商業上的考量。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整個資產管理行業利潤率快速下降。儘管近年股市大幅上漲,但基金公司利潤並未相應增長。諮詢公司Casey Quirk的數據顯示,指數投資領域的“費用戰”對主動和被動管理基金經理都造成了衝擊。由於管理費率普遍下降,資產管理公司的利潤率從2015年的行業中值34%降至2019年的27%,4年來下降了7個百分點。通常而言,市場上漲會增厚基金公司的利潤,因為目前主流的收費模式是基於資產管理規模。
ETF發行方最初對管理費下降表示歡迎,他們認為較低的費用會鼓勵投資者將資金從主動管理產品轉移到ETF。的確,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10年裏,市場給ETF發行商以及相關的交易所和做市商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在2018年富達上市零費率指數基金後,市場發生了逆轉。這家美國資產管理公司決定為投資者免費管理部分指數基金之後,整個行業的收費模式受到衝擊,許多與ETF行業關係密切的公司的股價都受到影響。最初價格戰只是在被動資產領域,但溢出效應已經影響到主動管理資產,而且對主動資產收費的影響絲毫不比被動資產低。由於業績惡化,不少難以籌集資產的ETF被迫清盤。
有業內人士指出,主動產品管理費比被動產品高出許多倍,不管主動管理ETF業績最終如何,它都會成為部分亟需增厚業績的公司的救命稻草。
真正流行還要關注兩羣體
儘管主動管理ETF的數量可能會持續增加,但前景並不是一片明朗。其最終成功與否,將取決於基金公司能否真正説服投資者和交易員。
説服交易員並不容易。大多數ETF交易由被稱為“做市商”的專業投資銀行來買賣,提供所謂的“流動性”。這些做市商有時被稱為“高頻交易商”,他們與交易所和基金公司密切合作,以確保ETF交易成本低廉和平穩。
不過,做市商強烈偏好透明度,因為這樣做可以讓他們隨時知道ETF的確切價值。瞭解ETF的價值,他們就能更容易地進行交易。如果投資組合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沒有做市商願意在ETF上冒險,因為做市商的利潤率很低。
更重要的是,主動管理ETF能否打動投資者。今年一季度,主動管理ETF吸納了30億美元的流入資金。與主動管理共同基金遭受的2670億美元資產流失相比,資金流入可能預示着主動管理ETF前景光明。然而,主動管理ETF的資金流入量仍遠低於同期指數ETF的600億美元。
此外,部分主動管理基金可能仍會避開轉型為ETF。主要是上市ETF的業績更容易被拿來比較,而一些着眼長遠的共同基金不想受排名影響,這會帶來更大的短期業績壓力。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