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欲立法限制外國公司收購? 專家:可能對中資產生直接影響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派記者 強薇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叢超】英國《泰晤士報》8日稱,英國政府準備制定新的法律,以打擊外國公司進行的“可能威脅國家安全”的收購行為。因近期英國在涉港國安立法問題上頻頻發聲威脅採取措施,不少輿論認為此舉是在針對中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受疫情影響,英方的政策也有可能是為避免外部資金趁機抄底或惡意收購。雖然此舉可能對中資前往英國產生直接影響,但目前尚不能説英國對外資一律採取排斥的態度。

  《泰晤士報》報道稱,約翰遜政府正在加速推動立法,強制規定企業向政府報告任何可能構成安全風險並涉及刑事制裁的收購行為,否則可能面臨懲罰。當外國公司購買英國公司的股份、資產、知識產權超過25%時,英國公司必須向政府報告。此外,相關的科學研究等動向,也需進行報告。而根據前首相特雷莎·梅任內製定的法律,企業對於是否上報此類收購具有選擇權。據稱,有關法案將在幾周內提交議會。

  近年來,英國成為中國重要投資目的地。英國國際貿易部國務大臣格林姆斯通曾表示,自2000年以來,英國是歐盟國家吸引中國投資最多的國家。2000年至2019年,中國投資額超過500億歐元。英國《每日郵報》等媒體稱,雖然並未直接點名,但在政府和保守黨越來越擔心中國對英國基礎設施產生影響的背景下,上述立法可能劍指中國。英國《標準晚報》稱,首相特別顧問卡明斯和多位內閣高官擔憂,中國的影響力日益增強,而新冠肺炎疫情使英國企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被政府支持的外資收購。一些保守黨議員希望,有關立法能夠賦予政府監督和干預企業併購的權力,甚至是讓政府官員與“五眼聯盟”的情報機構合作,監督“可能代表中國或其他敵對者干預一線公司”的行為。

  英國下議院外交事務專責委員會主席圖根哈特接受《泰晤士報》採訪時表示,“經濟衰退產生的影響將使英國公司面臨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大的被他國國有企業收購的風險。英國在抵制外國收購方面的保護措施較弱,如果我們不跟上步伐,那麼在別人披着盔甲的時候,英國公司將一無所有。”圖根哈特近來多次批評中國,他還曾牽頭成立保守黨“中國研究小組”,意在更好地瞭解中國的國際地位變化。

  崔洪建8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受疫情影響,一些英國公司可能陷入財務困境,售出股份或被收購可以有效地補充運營資金,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外部資金可能會乘虛而入,低價抄底,甚至進行惡意收購。因此英國推動相關立法是指向所有外部資金,而非專門指向中國。但鑑於中國對英國投資較大,此舉將對中國企業前往英國進行投資或收購產生直接影響,帶來較強的針對中國的感覺。

  不過崔洪建認為,英國推動限制外資收購的立法並不代表英國對外資一律採取排斥態度。他説,英國脱歐後,面臨比較大的資本外流壓力,為維護對國際資金的吸引力,英國會鼓勵投資,而不會用所謂投資審查嚇退外資,這不符合脱歐後英國的利益。

  一些英媒擔憂,當前英中在香港、華為5G等問題上存在分歧,英國對中國在英承建的核電站項目態度也有所轉變。若再出台限制外資收購的政策可能對兩國關係產生進一步影響。英國《金融時報》稱,英國政府花了十多年時間來吸引中國的投資,但隨着美國不斷拉攏盟友就疫情問題指責中國,倫敦與北京關係已無法再“一如既往”。最近一期英國《旁觀者》雜誌的一篇文章則宣稱,為減少對中國的依賴,英國應用更強硬的政策限制中國企業購買英國重要的知識產權。

  然而,與中國“脱鈎”的論調並非英政府高層的唯一聲音。有報道稱,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等內閣高級成員警告稱,不要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建立“經濟高牆”,這將構成阻礙英國國內生產總值和經濟復甦的風險。他的觀點得到英國商務大臣阿洛克·夏爾馬的大力支持。

  崔洪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美之間日漸加劇的博弈,會導致英國在兩者之間選擇的空間越來越小,很多時候英國迫於美國的壓力不得不與盟友站在一起。如在華為問題上,英國正向美國靠攏。“但英國外交的一大特點是不會旗幟鮮明地表明立場,過早定性外交態度。英國會根據自己的利益,隨時調整政策。未來在不同領域,英國可能對中國採取不同的立場。如在某些政治利益上選擇與美國保持合作,而在其他問題上與中國保持一定的密切關係。”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76 字。

轉載請註明: 英國欲立法限制外國公司收購? 專家:可能對中資產生直接影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