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領導,晚上好,現在開會。
今天會議主要有4個議題:
議題1:瘋狂爆雷夜,就在下週!A股年報掃雷指南在此
每年1月,A股總有爆雷之夜。而今年的高潮,大概率將出現在下週。
根據滬深交易所規則,1月31日是創業板公司和其他業績大幅波動公司發佈2021年業績預告的截止日。這些公司的業績預告將在下週密集發佈,下週五晚上可能又是一個瘋狂爆雷之夜。
爆雷已經開始了。昨日晚間,温氏股份、中遠海能、華電能源、ST尤夫、、瑞斯康達相繼爆雷,分別預虧130-138億元、49.2-51.2億元、30億元、11.5-15.5億元、8.2-8.5億元。
其中,華電能源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其他4家公司均表示擬計提大額資產減值。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A股已有81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1年業績預告,其中19家預告淨利潤下限虧損超5億元,温氏股份成為最新“預虧王”。從爆雷公司情況看,商譽減值或資產減值是重要因素之一。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就是商譽減值:説大就大説小就小,神奇不。
商譽減值,是近年來A股公司年報的爆雷集中地帶,並逐漸從“黑天鵝”變成常態化。近日中嘉博創、星期六等公司的業績預告,已經引爆了2022年的商譽減值潮。
1月20日晚,中嘉博創回覆深交所關注函稱,由於全資子公司嘉華信息失控及公司不再將其納入合併報表範圍,公司擬對嘉華信息長期股權投資餘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14.80億元並確認投資損失2.87億元,不存在財務“大洗澡”的情形。
1月18日晚,星期六發布2021年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淨利潤虧損4.3億元至6.45億元,預計全年計提壞賬準備及存貨跌價準備約2.8億元至3.5億元,預計本期計提商譽減值1.80億元至2.70億元。
1月14日晚,國藥現代(9.380, -0.23, -2.39%)發佈公告稱,公司擬對控股子公司國藥一心及全資子公司國藥金石相關商譽計提減值準備,本次合計擬計提商譽減值準備1.32億元。
Wind數據顯示,2017年A股上市公司商譽規模達到1.31萬億元,雖然2019年、2020年併購重組持續下滑,但商譽規模仍維持在萬億規模以上。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A股上市公司商譽合計1.26萬億元,其中有15家公司的商譽規模超過100億元。
對上市公司來説,商譽規模佔淨資產比重過高,可能更為危險。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商譽規模佔淨資產比例超過60%的上市公司共有48家,其中24家商譽佔比超過100%。
有分析指出,儘管A股商譽減值壓力近兩年已得到緩解,但仍有較高商譽需進一步消化。要警惕部分上市公司業績爆雷、商譽減值再次來襲的風險。
兩類爆雷風險較大的公司需要規避:一是有較多業績承諾到期的標的,尤其是承諾金額占上市公司淨利潤比重較大的案例;二是目前商譽規模佔淨資產比重較高的標的。
在一個,就是資產減值:存貨和應收,説沒就沒了。
資產減值,是近年來A股公司年報的又一個爆雷集中地帶。
這一類的典型代表,是2018年年報爆雷的獐子島和雛鷹農牧,一個是“扇貝跑路”,一個是“豬被餓死”。現在,又一家養豬企業温氏股份,一把計提了減值準備約25億元;至於獐子島,類似“扇貝跑路”的劇情又上演了。
1月21日晚,養豬龍頭股温氏股份公告,公司預計2021年淨虧損130億元-138億元,對目前存欄的消耗性生物資產和生產性生物資產初步計提減值準備約25億元。同晚,中遠海能、ST尤夫、瑞斯康達也分別發佈預虧公告,擬計提大額資產減值。
1月20日晚,獐子島公佈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實現淨利潤600萬元至900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8000萬元至-12000萬元。預計2021年度計提各項存貨跌價準備3361.17萬元,其中庫存商品334.99萬元、消耗性生物資產2870.44萬元。
上市公司資產減值的風險,主要集中於存貨和應收賬款等方面。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應收賬款與票據佔營業收入比例超過100%的上市公司達到417家。其中,*ST中新、*ST金洲、*ST科林、*ST中基、ST弘高、*ST雅博、*ST華訊、*ST邦訊、藍盾股份等9家公司的佔比超過了10倍。
企業應收賬款不斷增加,一方面導致流動資金短缺,迫使企業不得不舉債經營,另一方面也可能成為某些公司進行財務粉飾甚至造假的重要手段。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剔除地產、建築及金融類公司後,有237家公司存貨佔營收比例在100%以上。
其中,有9家公司的佔比超過了10倍,分別是*ST海創、紫鑫藥業、*ST中基、天宸股份、*ST廣珠、福建金森、匯通能源、*ST金洲、*ST中葡。從某種程度上説,這些企業即便不再生產,也需要10年時間來消化存貨。
會議紀要:爆雷之夜將至,請多保重!
議題2:千億頂流張坤季報操作大曝光
2022年開年市場震盪之下,陸續進入披露的公募基金2021年四季度更引起關注。
今日,易方達、廣發、銀華等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四季報集體披露,張坤、劉格菘、李曉星等頂流基金經理的持倉浮出水面。從近期公佈的季報上看,儘管市場風雲變化,明星基金經理們卻表現出不一樣的思路。
張坤維持“90%+”高倉位運作,倉位均小幅提升。被稱為“坤坤”的張坤是最受基民關注的基金經理,他是國內首位千億級主動權益基金經理,手握巨資讓他分量十足。
從整理表格來看,相較去年三季度末,張坤所管理的四隻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倉位均出現上升,四季度末倉位均處於94%以上,維持高倉位運作。
具體來看,張坤管理的四隻基金中規模最大的一隻——易方達藍籌精選的倉位去年四季度小幅提升,由三季度末的91.71%升至三季度末的94.23%。張坤也在季報中直言,四季度略微提升了股票倉位。
易方達優質精選是此前由易方達中小盤轉型而來的基金,該基金在四季度末股票倉位為94.5%,較前一季度末的92.31%實現了小幅增長。
去年9月10日,原來的易方達中小盤混合基金變更註冊為易方達優質精選混合基金,同時將港股納入投資範圍。從易方達優質精選四季報來看,繼續積極佈局港股。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該基金在各個國家(地區)證券市場的股票和存託憑證投資分佈來看,中國公允價值佔基金資產淨值比例為60%,而中國香港佔比則達到34.97%。
作為張坤管理時長近8年的QDII基金,易方達亞洲精選的持倉變動也牽動着不少持有人的心。持倉方面,該基金在四季度末股票倉位為94.11%,較前一季度末的90.65%出現小幅提升。
此外,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在去年底的倉位也達到94.37%,維持高倉位。
張坤所管理的三隻基金,騰訊升為第一大重倉股。去年四季報來看,張坤在去年四季度不僅保持高倉位運作、小幅加倉的動作,更是進行了積極調倉換股。
從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來看,行業配置上,該基金增加了科技等行業的配置,降低了金融、醫藥等行業的配置。
具體來看,易方達藍籌精選前十大重倉股名單並未發生變化,僅出現部分個股持股數量的調整。去年四季度,易方達藍籌精選增持了騰訊控股,該股由前一季度末的第8重倉股躍升為第1大重倉股,目前持有的公允價值佔基金資產淨值比例高達10.12%。
對於海康威視,易方達藍籌精選同樣進行了小幅增持,截至四季度末該股位列第2大重倉。
從易方達優質精選混合基金來看,張坤季報中寫道,四季度對易方達優質精選的結構進行了調整,增加了科技、消費等行業的配置,降低了金融、醫藥等行業的配置。
從最新披露的去年四季報情況上看,前十大重倉股票名單幾乎沒有變化。只是前一季度末的第8重倉股平安銀行不再現身該基金去年四季度末的前十大重倉,同時洋河股份新進前十大。
具體來看,由於前一季度的第1大重倉股貴州茅台被減持,此前作為第四大重倉股的騰訊控股被減持1.52萬股後躍升為新的第一大重倉,而貴州茅台下滑為第二大重倉股。
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招商銀行依然為易方達優質精選的第三大重倉股,四季度期間被張坤小幅減持。而五糧液持股數量減少,一個季度內被減持128萬股,由三季度末的第二大重倉股變為第四重倉股。瀘州老窖、伊利股份也被減持,但目前佔基金資產淨值比例仍高於7.5%。
增持方面,海康威視、京東集團、港交所獲得不同程度增持,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分列易方達優質精選第8至第10重倉股。
對於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期基金,張坤的操作路徑大致相似,均為適當減持白酒、銀行股,增持科技股。
易方達亞洲精選的重倉股也基本穩定。具體而言,該基金三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依次為:香港交易所、騰訊控股、京東集團、阿里、招商銀行、蒙牛乳業、 郵儲銀行、美團、中國海外發展、康師傅控股。
和三季度末相比,香港交易所從此前的第3大重倉股增持至第1大重倉股,期間加倉12萬股;騰訊控股依然為其第二大重倉股,持股數量增加4.3萬股。
該基金還增持了京東H股、蒙牛乳業和美團;同期,郵儲銀行和中國海外發展被相應減持;招商銀行的持股數保持不變,但由第1大重倉股下滑至第5重倉股。
新進為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的,有阿里、康師傅控股;中國財險、萬科H股已不在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行列。
規模略有縮水,仍是 “千億資金掌舵人”。張坤是行業內首位主動權益基金管理規模超過千億的基金經理,而在2021年四季度市場震盪之下,張坤所管理規模在四季度有所縮水,但整體規模仍超過千億。
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易方達張坤管理的4只基金合計總規模達到1019.36億元,相比三季度末減少了38.13億元。
具體來看,去年四季度末,易方達藍籌精選、易方達優質精選、易方達優勢企業三年、易方達亞洲精選股票的規模分別為676.23億元、199.84億元、99.17億元、44.12億元。除了易方達亞洲精選規模有所增長,其餘幾隻基金規模均出現下滑。
其中易方達藍籌精選在去年四度度縮水了22.24億元,但仍是基金行業“巨無霸”的主動權益基金。
張坤看後市:一部分的優質企業估值已經具有吸引力,每次都在季報中“走心”,張坤的季報讓不少基民認真閲讀。在剛剛披露的2021年四季度中,張坤也表達了自己的後市觀點。
張坤在易方達藍籌精選季報中寫道,本基金在四季度略微提升了股票倉位,並對結構進行了調整,增加了科技等行業的配置,降低了金融、醫藥等行業的配置。個股方面,我們仍然持有商業模式出色、行業格局清晰、競爭力強的優質公司。
202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的要求”,並且中國經濟和企業本身就藴含着相當大的潛力,因此我們認為,目前經濟遇到的下行壓力只是階段性的,我們對中國經濟的長期前景依然保持樂觀,堅信中國的經濟實力終將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有一批優質公司能夠為客户創造價值,提升整個社會的效率和生產力,同時具有持續為股東創造自由現金流的能力。2021年,這些企業中的一些股價表現落後於市場,但是我們始終認為“要做好投資,更重要的是盯着賽場,而不是盯着記分牌”。
我們將仔細審視組合中企業的基本面,選擇競爭力突出、長期邏輯確定性高的企業長期持有。我們認為,經過了2021年的估值消化後,一部分的優質企業估值已經具有吸引力,在3-5年的維度內,企業的業績增長大概率會投射到其市值的增長中。
會議紀要:牛人就是牛人,即使是跌麻了,依然可以過千億市值。
議題3:悲觀男孩馬斯克
用積極男孩形容年過半百的馬斯克,居然沒有什麼違和感。在B站,一段只有33秒的馬斯克採訪剪輯,播放量超過10萬次,標題就是“如何保持樂觀”,那句“我寧願錯誤的樂觀,也不要正確的悲觀”,擁有成為手機壁紙的潛力。
但是,這也許只是馬斯克的一個願望、一個期許,事實是,悲觀若是正確的,馬斯克不僅會仔細咀嚼,還會堅定不移地傳播給全人類,甚至發推特與大家分享。
新年剛剛走過20個日夜,繼“經濟衰退”之後,馬斯克已經通過他的快樂老家——推特——發佈了又一個警告:人口不會過剩,而會不足,甚至都沒有足夠的人類分給火星了。
“馬斯克發出警告”這件事,已經成為每年多次上演的例行好戲。
這甚至已經成為國外視頻博主的取材寶庫,在油管搜索相關關鍵詞,可以看到若干馬斯克的警告集錦,或者對某一警告的解讀。其中最高的視頻播放量超過700萬,超過100萬的視頻也有超過10個。
“馬斯克發出最後的警告”“馬斯克:為時已晚”“馬斯克:我已經警告過你們了”……如果你今天過於快樂,光是看看這些標題就已經足夠治鬱。
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身上,同時兼具兩種特質。樂觀留給處世,幹就完事兒了,悲觀則是底色,説到底萬物皆空,“生命的意義在於過程”。
這次的警告不是一條推特,而是一串。他不僅援引“2020年美國出生率創新低”“全球出生率驟降預測”等報道,還重提聯合國的“世界人口前景”預測,稱其對未來將“人口過剩”的判斷是無稽之談。
馬斯克同一天連發數條推特討論人口問題,“人口崩潰”這個擔憂已經在馬斯克心頭盤亙多年。
早在2017年,馬斯克就曾在推特中表示:“世界人口正在加速走向崩潰,但似乎很少有人注意或關心。”
到了2019年,聯合國發佈世界人口展望報告,估計到2050年地球人口將達到97億,並警告稱,在未來30年裏,全球將會新增20億人佔據地球生存空間,到本世紀末,全球人口預計將會達到110億人。馬斯克再次發推表達不同意見,他援引挪威學者Jrgen Randers的觀點,其在2012年出版的《2052:未來四十年的全球預測》一書中表示,全球人口將在2040年左右開始減少。
“真正的問題不是‘人口過剩’,而是老齡化和人口衰退。”
也是在2019年,人工智能大會上,馬斯克就與馬雲並排而坐,討論過人口問題的嚴峻性:“人們常説移民火星,但是……人從哪兒來?火星也需要人去住,現在沒有人,只有一羣機器。”
在這場持續四十分鐘的對談中,對人口問題的擔憂,是倆人少有的共識。
疫情之後的這兩年,馬斯克似乎愈發焦慮,提及人口問題的頻率也在提高。就在剛剛過去的12月,華爾街日報CEO峯會上,馬斯克就呼籲大家多生孩子,人口不夠,文明將會崩潰。
“我認為文明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是低出生率及其持續迅速的下降。很多人——包括聰明人——覺得這個世界上的人太多了,認為人口增長已經失去了控制,(事實)完全相反。如果人們不更多地生孩子,文明將會崩潰。”
説完這段話,他還加了一句:“記住我的話。”
就馬斯克本人而言,這正是他視角中“正確的悲觀”,而他正在不遺餘力地告訴大家自己的判斷。並且與此同時,在行為上,他一如既往的積極投入。馬斯克將特斯拉定義為“機器人公司”,談及未來,他將其意義落在了對勞動力的替代——因為,在他所看到那個並不遙遠的未來,勞動力是不夠的。
更個人的“實踐”是,馬斯克與兩任妻子孕育了六個生命,馬斯克在近年不止一次地將自己稱為榜樣。人口崩潰是人類文明的巨大威脅、人們應該(像他一樣)多生孩子,同樣的話他在12月的另一場播客採訪中也重申了一遍。
看來,油管博主的視頻封面並不聳人聽聞,有時候馬斯克發出的警告,還真就是十萬火急的調調。
在人口問題上,馬斯克的警告並沒有招致太多相反的聲音,這其實是個特例。更多的時候,馬斯克都會招來爭鋒相對的對手。
就在那場馬雲和馬斯克的對話之中,除了人口問題,倆人幾乎就沒有什麼共識了。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對於人工智能的不同態度。
彼時媒體就將之稱為“人工智能的樂觀者與悲觀者交鋒“,B站中,這場對話的視頻標題被起為“風清揚對話鋼鐵俠”。
馬雲的樂觀的確顯而易見,他將智慧與聰明區分開,認為人工智能聰明但並不具備人類的智慧:“很多人擔心人工智能,他們需要對自己有更多的自信。”實際上,馬雲在那場對話前的幾個月,於諾獎得主對話中,也表達過對人工智能的樂觀:“今天,很多人討厭人工智能,但未來,如果沒有人工智能整個社會就沒辦法運轉。”
而馬斯克則一如既往地對人工智能保持謹慎態度。他不僅認為人工智能將遠超人類,而且正因為人類的普遍自信,使得他對未來“失控”的擔憂更添陰霾。
從2014年開始,馬斯克就不斷髮出對人工智能的擔憂,甚至將人工智能稱作比核武器還危險的事物。和人口問題一樣,馬斯克強調“請記住我的話”。
這個觀點多少年來不曾改變,除了與馬雲的交鋒以外,馬斯克與扎克伯格也曾有過互懟。扎克伯格在2017年的一場直播中,被問到如何看待馬斯克的人工智能威脅論,大剌剌地回答説人工智能的反對者與末日鼓吹者太過消極,而且很不負責任。馬斯克則發推隔空嗆聲扎克伯格對這個領域的認識很有限。
除了人工智能失控地發展將會威脅人類以外,在馬斯克的眼中,人工智能“作妖”的方式還有很多種。比如人工智能的競爭將有可能帶來世界第三次大戰,這是2017年馬斯克發出的警告,他呼籲監管機構引導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
兩種陣營的交鋒還在持續,究竟是陰謀論者別有用心,還是短視者盲目樂觀,目前還沒有定論。
但馬斯克顯然不會讓自己的擔憂僅僅停留在心中,也不會寄希望於外部,對於人工智能的威脅,馬斯克的最積極應對就是腦機接口業務,他所創辦的“神經連接”Neuralink公司,正是可以通過植入芯片提升人腦能力,讓人腦有望與人工智能平等溝通——免得未來有一天,人工智能與人溝通完全是對牛彈琴。
細看馬斯克所展開的若干事業,每一項背後都有着某種危機感的驅使。Neuralink是與人工智能溝通的準備,特斯拉機器人(和自己的孩子)是對人口崩潰的應對。而SpaceX的太空事業,致力於人類最終稱為多行星物種,背後是對人類滅絕的擔憂。
前幾天馬斯克還在推特中説:“太陽膨脹可能會導致地球上所有物種滅絕,包括人類。只有讓生命多行星化,才可以避免這種命運。”
同樣走“太空殖民”路線的貝索斯,相比而言出發點就樂觀得多。在貝索斯的願景中,太空殖民地將會建造在離地球很近的地方,地球被保護起來,在太空出生的人們可以回去參觀,就像逛公園一樣。
這個願景在馬斯克看來自然是毫無意義的,既然太空殖民的背後動因是擔心太陽膨脹導致的物種滅絕,那靠近地球的殖民地也難逃被燒死的命運。
閉上眼睛想象兩種未來,馬斯克的多行星殖民多少有些悲壯,而貝索斯則勾勒了一幅世外桃源畫卷。
同樣地,在特斯拉與太陽城的新能源事業背後,是對能源危機的擔憂。早在特斯拉收購太陽城的前一年,馬斯克曾在一檔電台節目中發出警告:“本世紀我們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是可持續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問題。”
在馬斯克的眼中,人類依賴這種日益減少的資源,這行為很“瘋”。既然對環境有害,而且遲早用完,人類為什麼不早早調轉船頭,為什麼要在一條死路上一邊哀嘆一邊前進?
有意思的是,縱觀馬斯克的這些警告,無一不提到“人類文明”。説到底,馬斯克的最大擔憂,就是人類文明的終結。工作狂看起來跨界做了很多事,其實不過都是在為人類文明的延續而奮鬥罷了——至少馬斯克的故事是這樣講的。
這個故事目前為止還是有相當的説服力的,馬斯克的邏輯自洽,人類文明與他當下所展開事業之間的關係,也與他自己的人生一致。馬斯克在華爾街日報CEO峯會上,雖然談到了對人口下降的擔憂,但卻表示自己並不想要永生。
他的理由很清奇:如果不是固有一死,還真有可能沒這個動力和壓力做這麼多事情了。換句話説,生命的有限讓生命更有意義。
當然了,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站在橋上的馬斯克揮舞雙手大喊危險的時候,也有人看着馬斯克,覺得這人本身就是個危險。
去年12月,歐洲歐洲航天局局長約瑟夫·阿施巴赫已經敦促歐洲大陸領導人停止助長埃隆·馬斯克主宰新太空經濟的雄心。他警告稱,缺乏協調一致的行動意味着馬斯克正在“自己制定規則”。
那個想要撫平焦慮地積極男孩,最終成為了別人的擔憂。
會議紀要:有些人腳下的路都看不到,而有的人已經開始仰望星空!
議題4:美股崩盤或催生A股牛市
美股崩盤,A股就一定會跟着暴跌嗎?
未必。
目前創業板指數雖然處於下跌趨勢中,但滬深300看起來卻又不算太差。就算指數跟美股一樣跌,但我看很多個股卻是很不錯,這包括一些指數股。對於A股股民來説,你不炒股指期貨,好好研究個股就行。指望靠指數炒股本就是末道。美股今年大概率會出現熔斷,但A股沒有這種風險。我是認為A股指數當前雖然看起來有點疲軟,但是好在核心是市場健康,沒什麼泡沫,所以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下跌風險來釋放。大週期依然具備牛市條件。
但今年最應該注意的就是房地產市場下跌。也許你可能不會想到過跟隨美股崩盤的並非A股,卻會是房地產市場。
不排除今年A股在美國崩盤的影響下不跌反升走出長陽牛市。我認為這個可能性並不小。如果房地產市場的確受美股影響而下跌,那A股暴漲基本上是必然。屆時煎熬了十年的A股股民也將迎來有歷史性意義的春天。
會議紀要:野百合都有春天,希望A股也有!
請各位領導針對議題,在留言區發表意見。
今天的會議就到這裏,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