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增長勢頭足 高技術製造業獲投資“熱捧”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財經

  新華社北京8月13日電 《經濟參考報》8月13日刊發記者郭倩採寫的文章《增長勢頭足 高技術製造業獲投資“熱捧”》。文章稱,當前保持快速增長的高技術製造業將獲更多支持。近期地方密集披露的經濟發展“半年報”顯示,多地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實現兩位數高增長,彰顯製造業後勁十足。《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日前上海、重慶、天津、浙江、廣東等地密集出爐“十四五”時期製造業發展相關規劃,明確未來五年高技術製造業增長目標與發展路徑,並圍繞電子及通信設備、醫藥製造、高端裝備等領域謀劃和儲備重點投資項目,完善財政、金融、社會資本等資金保障,以加快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帶動地方產業鏈向中高端邁進。

  高技術製造業增長勢頭足

  近期地方密集披露的上半年經濟社會運行情況,其中高技術製造業發展呈現出穩中向好的積極態勢。

  在北京,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38.6%。小米智能工廠二期84天落地開工,經開區國家信創園一期開工、落地企業100家,萬泰創新藥物生產基地、福田戴姆勒高端重卡、燕東微電子8英寸集成電路等一批高精尖項目加速推進。此外,湖北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7%,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16.8個百分點,山東省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24.0%,重慶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7.1%……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29.7%。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投資增長56.4%,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投資增長47.5%,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投資增長29.9%。

  高技術製造業何以實現高投資、高增長?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規劃研究所工業投資研究室副主任樊蒙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一方面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利潤同比增長62.0%,兩年平均增長36.2%,高技術製造業盈利水平向好,極大提升了相關企業投資能力。另一方面,消費升級擴大高技術製造業發展空間,醫療保健、電子設備等領域消費品質持續提升,帶動了高技術製造業需求不斷擴張,相關領域投資水平維持在高位。此外,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帶動高技術製造業需求持續提升,企業加快投資擴產。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認為,今年財政在落實好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税降費政策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以及對製造業和科技創新的税收減免和抵扣力度,調動了民間投資和高技術製造業投資的積極性。

  重點項目投資密集開展

  下一步,高技術製造業發展將持續加力。近期多地密集出爐“十四五”時期製造業發展相關規劃,明確提出未來五年高技術製造業發展目標。

  8月9日,廣東正式發佈《廣東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3%。天津提出,到2025年高技術產業(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0%以上。此外,重慶、上海、浙江等地也制定了相關目標計劃。

  相關項目投資也在全國範圍內如火如荼地展開。7月26日,西安2021年三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63個項目總投資629.4億元,涵蓋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精密製造等多個方面。近日,雲南滇中新區舉行2021年上半年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先導(昆明)新材料科技產業園、滇中新區先進計算中心等10個產業類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75.6億元,涉及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產業。北京日前啓動2021年首次項目公開推介,面向民營資本公開推介111個項目,覆蓋高技術製造業、信息服務業等領域,總投資達1334億元,其中擬引入民間資本576.8億元。

  面向未來五年,多地也在搶抓機遇加強項目儲備,並進一步完善財政、金融、社會資本等資金保障。廣東表示,梳理“十四五”時期全省重點產業項目889個、合計投資額2.28萬億元。“十四五”期間,計劃安排約500億元用於支持先進製造業項目的落地,為戰略性產業提供超過2.5萬億融資額度。天津則提出,圍繞製造業立市,加快建設一批好項目、大項目,為優化產業結構、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關鍵支撐,同時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發揮風險投資(VC)、私募股權投資(PE)等的作用,支持引導企業上市融資,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合理規劃 聚焦補短板強弱項

  在專家看來,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強勁呈現出製造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競爭能力不斷提高、向中高端價格鏈不斷攀升的良好態勢。但地方在投資建設時需要注重多元化、差異化發展,避免投資過剩,同時找準產業發展短板,加大對核心技術、關鍵環節的投入。

  “高技術製造業持續向好,表明我國製造業產業結構加速向中高端邁進,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催生,拉動力不斷增強。”樊蒙表示,各地應更加註重規劃佈局,依靠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適度發展,避免過度競爭和產能過剩。

  同時核心技術攻關、夯實產業基礎仍需要進一步發力。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範若瀅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我國高技術製造業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芯片、精密儀器、發動機等領域的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的自給能力不足,產業基礎能力有待進一步夯實;金融支持體系與高技術製造業企業發展的匹配度不夠,大量企業在融資問題上受到制約;同時企業人力、研發成本負擔較重,税收、監管等配套制度和服務有待加強。

  樊蒙也指出,雖然我國高技術製造業產品質量持續提升,但部分領域與國外先進產品相比,在產品一致性、可靠性、精度等技術指標上仍有差距。下一步需推進高技術產品首購、訂購,完善首台套、首批次應用風險補償機制,拓展首版次應用風險補償機制。創新“研發費用損失險”等保險品種,加大高技術製造企業前端研發力度。

  範若瀅表示,下一步需要完善多重保障體系,加強對基礎研究的重視,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核心技術,推動相關企業加速發展。進一步優化金融供給結構,建立與高技術製造業企業發展相匹配的金融體系,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模式,加強投貸聯動,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同時完善相關公共服務,創造有利於高技術製造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為高技術製造業發展賦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