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深眸財經,作者|程悠悠
藉着消費金融的東風,城商行這幾年風頭日盛,在一眾上市銀行中,城商行整體業績表現較好,資產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何以見得?
根據華福證券研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城商行羣體的體量已經突破45萬億元,在銀行業中的佔比為13.1%,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在整體環境承壓的大背景下,城商行的利潤修復也較同行更快。據光大證券研究所報告,從2022年H2數據來看,城商行淨利潤增速季度環比提升9.4%至5.4%,以江蘇銀行為例,同比增長31.2%,季度環比增長5.2%。
但隨着國家進一步強調實體經濟的發展,監管層有降低實體融資成本的要求,城商行的淨息差進一步降低,銀行業的傳統主營收入受到一定程度的侵擾。
城商行如何打出特色化戰略,消費金融曾經是突破點,而近年來,消費金融的天花板也逐漸顯現,繼續尋找特色增長業務仍然是城商行未來亟需解決的問題。
1.主業擠壓從2022年初以來,整體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一方面居民儲蓄意識增強,消費動力下降,擴表意願不強,另一方面企業持續承壓,資本開支意願不足,有效信貸需求不足。在光大證券研報中可以看到數據,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貸款增速分別為7.8%、11.7%、13%,季環比分別下降0.3、1.1、0.9pct,信貸增速稍顯乏力。
作為部分衡量銀行盈利能力的指標,淨息差一直都備受關注。受貸款增速影響,再疊加實體經濟處於修復過程中,需要信貸資金支持,監管層有降低實體融資成本的要求,銀行淨息差受到進一步擠壓,城商行的淨息差從2021年末的1.91%下降到2022年H1的1.73%。
資產質量也是城商行最受關注的指標之一。
在華福證券的研報數據可以看到,近年來,城商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在波動中上升,不過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從最新數據來看,城商行的不良貸款率已從2019年9月末的最高位2.48%下降至2022年3月末的1.96%。
總的來説,近年來城商行的不良貸款率雖呈現先降後升的態勢,但增長幅度明顯減小。
利潤空間的壓縮疊加不良率上升,重重壓力下銀行加大了撥備計提的力度,這也導致了城商行的資產利潤率波動下降至2021年末的0.56%。城商行的盈利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具體來説,2021年末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達到196.91%,較去年同期升高12.44個百分點;同期城商行的撥備覆蓋率為188.71%,同比減少1.06個百分點。從整體上來看,城商行撥備覆蓋率大多數時候均低於平均水平,且與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差距仍較明顯,但差距在不斷縮小。
調低短期存款利率,可視為城商行應對淨息差的措施之一。
比如長沙銀行自9月21日起,下調部分期限的存款掛牌利率,3個月、6個月、2年的存款利率分別減少了5個基點,3年、5年期的存款利率下降了10個基點,1年期存款利率則未發生變動。
上海銀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從2.75%下調至2.6%,下降了15個基點,其餘1年、2年、5年的利率則均下調了10個基點。
北京農商行自9月26日起執行下調後的定期存款掛牌利率,其中個人存款定期整存整取利率,3年、5年期利率則分別調降25個基點、30個基點,3個月、1年、2年期利率分別下調了10個基點,6個月利率下調了1個基點。
上海農商行將個人存款定期整存整取利率3年、5年期利率下調了15個基點,2年期下調了11個基點,3個月、半年、1年期利率保持不變。
深圳農商行個人存款定期整存整取利率3年、5年期利率分別調降20個基點、50個基點,3個月、半年、2年期利率均下調10個基點,1年期利率微降5個基點。
總體來看,各銀行中長期存款利率下調幅度大於短期存款利率降幅。
對這一較為同步的策略,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分析稱:“不同銀行發展戰略、負債能力、業務結構不一樣,存款利率調整的幅度、步伐或有較大差異。”且預計後續將有更多銀行跟進調整存款利率。
2.增量變存量,再尋增長曲線近幾年,城商行在積極探索消費金融業務,試圖向零售轉型,找到第二增長曲線。
在居民收入增加、消費概念升級以及互聯網消費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消費金融業務駛入快車道,自2015年以來,一直保持着20%的年均增速。
麥肯錫曾預測,消費金融市場仍將保持穩健發展,預計2025年底市場規模將增至約28萬億元人民幣。
如此龐大的市場體量,自然吸引了各路玩家競相追逐,銀行、保險和互聯網頭部企業爭相獲客。不過,銀行作為天然離錢更近的行業,在消費金融市場佔據主力地位。據零壹智庫統計,目前30家消費金融公司中,有26家消費金融公司的股東名單中顯現銀行的身影,其中城商行更是佔據17家。
不少城商行直接收購或直接成立消金公司,比如寧波銀行收購華融消金,南京銀行收購蘇寧消金,江蘇銀行籌建蘇銀消金。2022年初,長沙銀行也表示要堅持零售優先,在個金、個消、按揭等領域發力。
除此之外,城商行本身就是地方金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自身發展高度依賴所處區域的經濟特徵。不少城商行嘗試將業務重心下沉,以期獲得更好的戰略效果。
比如長沙銀行嘗試縣域金融,已鋪設了199家縣域網點、5700家農金站,縣域覆蓋率已經達到了92%。2021年,長沙銀行縣域存、貸款增速分別為20%和27%,增速均高於全行平均水平。
再比如寧波銀行依託江浙滬地區較為發達的製造業和商貿業,貸款主要投向製造業、商業貿易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等,2021年的利息淨收入同期增長17.37%至326.97億元,資本利潤率和資產利潤率持續也維持在高位。
申港證券研報指,區域優勢突出、不良可控、成長空間較大的城商行是後續銀行業投資值得關注的主線之一。
3.差異化的底層邏輯消金行業高速發展10年,隨着消費市場從增量轉入存量競爭,依託於消費市場的消費金融市場也告別了高速增長時期,提升服務和體驗、增強數字化成為打磨產品差異性的關鍵。
麥肯錫的研究指出,“數字化轉型是公司銀行下半場競爭制勝的關鍵”。
從國家政策層面就能得到信號,中國銀保監會今年初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強調加快數字經濟建設,全面推進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並從業務經營、數據能力建設、科技能力建設以及風險防範等方面對於銀行業數字化轉型予以規範和指導。
央行也印發了《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核心是強調數字能力建設和發展。根據央行規劃,力爭到2025年,實現金融“數據要素價值充分釋放”,助力經濟社會全面奔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新時代。
通過數字化構建競爭優勢已經成為金融行業未來發展的共識。共識的背後,則是各家科技投入的決心和力度。
從幾家銀行的人事動向來看,科技被提到了相當重要的高度。銀行積極地想通過科技賦能金融業務、降本增效,提升服務水平,而具備科技背景的人才正日益受到重視。
九江銀行新任行長肖璟此前曾在工商銀行科技條線工作近15年;重慶農商行發佈供稿,新任董事長謝文輝工科出身、長期從事銀行科技信息建設工作;江蘇銀行發佈公告,新任行長葛仁餘此前擔任江蘇銀行黨委副書記、副行長、首席信息官,為業內少有的科技條線出身的行長。
還有一些農商行在人員上加大了投入,比如2021 年報 顯示,截至2021年末,重慶農商行金融科技人才總數超440人,金融科技人才佔比提升至3%; 張家港行 2021年各類金融科技專業人員127人; 常熟銀行 技術人員為261人。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表示,具有科技背景的人才成為中小銀行高管,主要有如下三方面原因:一是隨着金融數字化轉型進程不斷深化,科技賦能的作用持續提升,科技在銀行發展的戰略地位上日益得到重視;二是近年來“科技”外包的方式出現了部分“水土不服”的情形,甚至引發了部分銀行的業務風險,因此,銀行存在夯實自身科技隊伍的必要性;三是科技驅動的金融業務效率提升及產品、服務的優化創新,是衡量當前銀行競爭力的核心維度,背後離不開人才建設。
除了高管,在科技上的投入則是實打實的數字。據統計,2021年,中國銀行業持續推進金融科技投入,A股重點上市銀行在信息科技方面的投入超過1700億元,佔當年上市銀行1.94萬億元淨利潤的8.8%。
從科技投入佔營收的比重看,長沙銀行的當年科技投入9.18億元,佔營收的比重達4.4%,佔當年淨利潤的比重達14%,比另外兩家商業銀行平安銀行和招商銀行還要略高。
麥肯錫的研究表明,數字化能夠幫助銀行降低客均成本15%以上,科技的投入最終都會反映到銀行的業績與市值上。各大銀行的科技投入既是提升現有業績的必然之舉,也是在未來建立核心競爭力的長遠戰略。關注城商行之間的競爭,加入科技指標,或將更具有前瞻性。
唯一不變的是改變。銀行機構要想穿越週期,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最終的落腳點仍然是自身實力的穩步提升上。只有積極參與創新和轉型的進程,積極嘗試技術架構和業務模式的探索,才是適應未來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