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CPI月度同比漲幅由1月份5.4%的年內高點逐步回落,特別是近幾個月來,受結構性因素影響,CPI同比漲幅較快回落。加之PPI仍在低位運行,社會上也出現了由“怕通脹”到“怕通縮”的擔憂。對此,業內專家的普遍看法是,中國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的物價調控目標有望順利實現。
根據央行課題組的研究,國際上通常認為,通貨緊縮是指總體物價水平在一段時間內持續下降,表現為貨幣供應量持續下降並伴隨着經濟衰退。從這個角度看,當前經濟運行並不符合典型通縮特徵。
從國內經濟整體運行看,我國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供需關係逐步改善,國民經濟循環更加暢通,多項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回暖向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得積極成效,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有力支持了經濟穩步恢復。
從10月份數據看,CPI同比漲幅回落,結構性特徵明顯。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翹尾因素減少以及豬肉價格由升轉降等。值得關注的是,核心CPI依然穩定。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5%,漲幅與上月相同。10月份CPI的表現,也符合此前市場對全年CPI走勢“前高後低”的預期。
同時,也要看到,當前需求端復甦依然弱於供給端,要繼續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落實“六穩”“六保”要求,多管齊下擴大有效需求,保持物價總體運行平穩,並穩妥做好民生保障。(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徐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