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萬里
當滬指闖關3400點關口之際,甘李藥業的5.13萬股民還處於焦急狀態中。
截至11月30日收盤,甘李藥業股價收報108.33元,總市值為608.3億元。回顧K線走勢,甘李藥業自7月15日衝至204.06元(前復權)高點後,股價便一路回調,至今累計跌幅達46.91%,總市值蒸發近537.5億元。
甘李藥業上市後K線走勢
甘李藥業上市時披戴光環,除了被媒體稱為“胰島素中茅台”外,還被高瓴資本加持。
然而,該公司股價開板後在二級市場表現平平。股價低迷背後與三個原因有關,一是作為次新股,上市時被資金炒作估值較高;二是近期醫藥板塊持續回調,資金短期拋售醫藥股;三是受醫藥行業集中採購政策影響。
我們也關注到,甘李藥業目前存在業績依賴單一產品問題,即近九成收入來源於胰島素製劑。雖然國內胰島素市場有成長空間,但行業競爭激烈,甘李藥業的壓力不小。
三原因壓制股價
甘李藥業於今年6月29日登陸上交所主板,每股發行價為63.32元。
在不到1個月時間裏,甘李藥業最高漲至204.06元(前復權),相比發行價漲幅達222.2%。但開板後,甘李藥業很快步入了下跌通道。
導致甘李藥業股價低迷的第一個原因是估值偏高。
截至今日收盤,甘李藥業的動態市盈率為66.49倍,而行業動態市盈率平均值為59.2倍。即使股價經歷了大幅回調,甘李藥業的估值依然高於行業均值。
一般來説,高估值公司要麼靠業績支撐,要麼靠“故事”刺激市場情緒。
當前,甘李藥業的營收增速和歸母淨利潤增速未出現大幅增長,且胰島素行業也未出現明顯的利好消息。
導致甘李藥業股價低迷的第二個原因是近期醫藥板塊回調,影響了投資者做多信心。
醫藥製造指數顯示,從8月份至今,該板塊累計跌幅超16%。醫藥股前期漲幅偏大,隨着獲利資金拋售,醫藥股集體表現不佳。在市場情緒帶動下,甘李藥業的 股價也受到了影響。
第三個原因是受醫藥行業集中採購政策影響。
國家帶量採購始於2018年11月,到目前已經歷經3輪。在之前集採中,多款藥品或醫療器械出現降價超90%的情形,部分涉及的醫藥股如華東醫院、樂普醫療也出現了股價大幅下跌現象。
而據媒體報道,生物製品(含胰島素)和中成藥即將啓動帶量採購,且已進入聽取專家建議階段。一旦對胰島素行業實施集中採購,甘李藥業的業績或將被影響。畢竟該公司的主要業績來源於胰島素產品。
估值偏貴、醫藥板塊回調疊加集中採購政策衝擊,最終影響了甘李藥業的股價。
隱憂:業績依賴單一產品
甘李藥業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末,由生物化學博士甘忠如和通化東寶創始人李一奎共同出資創立,這家公司的名字也是取自兩人的姓。
到了2011年,“甘李”選擇分家,通化東寶將所持29.43%甘李藥業股權轉讓給外部股東。隨着正式脱離通化東寶,2014年,甘李藥業闖關資本市場。
然而,因前員工舉報公司涉嫌商業賄賂,甘李藥業的IPO一度被終止審查。之後,甘李藥業分別於2016年、2018年重啓IPO,並終於在2018年4月過會。直到今年6月份,甘李藥業才如願登陸資本市場。
甘李藥業上市之路坎坷,卻披戴光環。該公司的毛利率高達91.30%,被媒體稱為“胰島素中茅台”。
另外,甘李藥業還具有明星股東背景。招股書顯示,HillHouse G&L; Holdings(HK) Limited(高瓴資本)曾於2014年以 5.028億元投資了甘李藥業1684.44萬股股份。當時,高領資本持股成本價約為29.85元/股。若按甘李藥業當前總市值計算,高領資本目前浮盈超20億元。
資料來源於甘李藥業招股書
不過,甘李藥業也存在隱憂,最大的問題是產品單一,即超九成收入來源於胰島素製劑。
2017年至2019年,甘李藥業的核心產品“長秀霖”在國內分別實現銷售收入21.69億元、22.62億元和25.45億元,佔同期營收的比重為91.48%、94.76%和87.91%。
甘李藥業曾表示,一旦出現替代產品導致市場對胰島素製劑的需求大幅減少,或者競爭對手推出類似產品或新一代產品導致公司現有主要產品競爭優勢喪失,可能導致業績大幅波動。
我們關注到,甘李藥業的競爭對手--通化東寶的首個三代胰島素——甘精胰島素於去年12月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准簽發的《藥品註冊批件》,並於今年2月份投放市場。
另據數據顯示,美國禮來,丹麥諾和諾德以及法國賽諾菲這三家跨國製藥企業壟斷了全球的80%以上的胰島素市場。PDB數據披露的2018年數據顯示,國內胰島素樣本醫院(大中醫院)市場中,上述三大巨頭市場份額合計超80%,可見實力不容小覷。
一邊是國內競爭對手追趕,一邊是國外藥企巨頭壟斷市場,甘李藥業的壓力不小。
當然,甘李藥業也在發力。
11月29日,甘李藥業公告稱,藥品GLR2007的臨牀試驗申請和硬膠囊劑的臨牀試驗申請分別獲得受理,分別擬用於包括腦膠質瘤在內的多種晚期實體腫瘤治療和擬用於包括腦膠質瘤在內的多種晚期實體腫瘤-2-治療。
甘李藥業投入數千萬資金研發的產品能帶來多少業績,後續我們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