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四,朋友圈被一則消息刷了屏:
根據媒體報道,近日基金髮行熱度降至“冰點”,不僅新基金募集期限大幅拉長,而且權益類基金平均發行份額也創下去年以來新低。
這則報道最後一句話比較耐人尋味:基金髮行遭遇“倒春寒”,或許是市場配置價值逐漸顯現的信號。事實真的如此嗎?這時候還是得靠數據説話。
歷史7次基金髮行“冰點”期
歷史就是一個輪迴。
雖然公募基金的歷史不算長,但是“基金髮行降至‘冰點’”這種情況,在歷史上並不少見。我們以某一段時間內基金髮行規模出現明顯下降作為指標,尋找發行“冰點”期。
從過去10年公募基金髮行情況我們可以明顯發現,2015年2月以後,基金髮行規模有了明顯的提升,跟之前明顯不是一個量級的。
所以我們分為兩段看,一個是2015年2月以前,另一個是2015年2月以後。
2015年2月以前,基金髮行規模出現明顯下降有三個時間點,分別是2011年9月、2012年9月和2013年9月。
為了簡化計算,同一個年份有多個月份的基金髮行都較為低迷的情況下,我們只選取基金髮行份額最少的月份作為發行“冰點”期。
2015年2月以後,基金髮行規模出現明顯下降有四個時間點,分別是2015年8月、2016年6月、2017年1月和2018年7月。
按照這個思路,我們找到了過去10年共7個基金髮行“冰點”期,發行情況如下
在基金髮行“冰點”期入場,收益幾何
接下來,我們來測算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如果是在這些時點入場,收益情況如何?
以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為測算指標,在歷史7個基金髮行“冰點”期買入並持有一定時間的收益如下
從測算結果上看,在7個基金髮行“冰點”期買入並持有一年時間,有5個時期能夠取得正收益;
如果持有3年的時間,那7個時期全都能夠取得正收益。最關鍵的是,在7個時期買入並持有至今的年化收益率均超過13%。從絕對值上看,在基金髮行“冰點”期選擇入場佈局,並選擇長期持有,最終的確能得到不錯的結果。
在基金髮行“冰點”期VS火熱期入場,差距有多大?
但是,想要證明基金髮行“冰點”期是更好的入場時點,還需要統計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在基金髮行“火熱”期入場的收益情況。
按照同樣的規則,我們選出了8個基金髮行“火熱”期。
其中,因為2021年1月距離現在的時間太短,不納入統計。最終計算結果如下
其實這樣看,好像在基金“火熱期”入場的結果也不算太差,持有至今也都為正收益,年化收益也都超過10%。
但如果我們將在同一個年份基金髮行火熱期與冰點期入場的收益情況進行對比,哪個更好就一目瞭然了。在基金髮行冰點期入場,整體的收益情況要明顯好於在基金髮行火熱期入場。
當然,現在2021年才過去了近4個月,4月份到底是不是2021年的基金髮行“冰點”期,現在還沒辦法下一個明確的定論。
但大概率可以確定的是,4月份不會是2021年的基金髮行火熱期(截至4月23日,4月份的基金髮行規模與1月份相差超過5000億)。根據今天測算的結論,在基金髮行低迷的時點入場,長期持有的收益情況要好於同年基金髮行火熱時入場的。如果你也做好長期投資的打算,現在的確可以對基金更有信心一些了。
(文章來源:廣發基金)